众所周知,苏联军用航空工业历史上,曾研制过两代预警机。

第一代是使用图-114客机机身研发的图-126“苔藓”预警机,其搭载了基于P-30岸基防空雷达发展而来的“蔓藤”(Liana)机载雷达系统,不过这种第一代预警机机身性能差强人意,雷达下视能力很差,主要是为图-128“大提琴手”重型截击机提供空情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美海军A-4攻击机拦截一架图-126预警机

图-126主要用于提前发现北约的轰炸机,对战斗机大小空中目标无能为力,甚至雷达辐射超标,对机组人员健康损害大,1965年开始服役的“苔藓”预警机一共只造了9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图-126的“藤蔓”雷达体型庞大

而苏联第二代预警机,则是使用伊尔-76大型军用运输机平台,由别里耶夫设计局重新研发的A-50“支柱”,使用了性能更好的大黄蜂(Shmel)预警雷达,平台性能也好了很多,A-50在1985年开始服役,一共造了31架,迄今为止都在俄罗斯空天军服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1984年,希奥利艾机场上同时部署了“苔藓”和“支柱”

由于波罗的海方向有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等苏联工业大城市,苏军预警机最早是部署在立陶宛希奥利艾(Siauliai)空军基地的,1955年后,该基地曾是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米亚-4“野牛”战略轰炸机最重要的基地,从硬件上来说是适合大型军用飞机进驻的理想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部署在立陶宛的图-126

正因为从这里出发,可监视丹麦、德国等北约国家动静,1966年,首支苏军预警机部队——国土防空军第67独立预警机中队(军事单位32457)就在这个机场组建,1985年后换装A-50,一直到1992年撤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苏军官兵在希奥利艾机场留影

2004年后,随着立陶宛投入北约怀抱,“波三小”压根没有像样的空军,迫切希望北约保护其领空,这个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军用机场,摇身一变成为北约空军执行对俄警戒的“波罗的海空中警察”行动的主要机场之一,昔日的“堡垒”突然调转180度,让俄罗斯很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波罗的海空中警察行动,希奥利艾机场最靠近加里宁格勒

近些年,北约战机拦截从圣彼得堡飞往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的俄军战机,很多次都是从希奥利艾机场起飞的,美军甚至一度把F-35A部署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美空军F-35A部署在希奥利艾机场

俄希望拥有的安全空间不断被压缩,这也是2014年后俄乌冲突加剧并在2022年爆发俄乌战争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