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记得前些时候有个严重的抑郁来访者和我说当自己真正学会躺平后,抑郁却不治而治了,在看到这条微信后,我突然想起了徐凯文关于讲“空心病”很火的一篇文章。

文章中介绍在全国最好的学校北京大学却住着一帮对未来迷茫空虚的人,这些学生轻则厌学,重则自残甚至自杀,更为可怕的是,这类学生占学校30%左右。

过度自律反而才是有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世界中不可否认,只有少数人是成功的,为了让自己不平庸,很多人宁可不断内卷和内耗自己也不愿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可事实上,这类人越是无法达到目标后,就会更加开始诋毁自己,认为自己是毫无用处的。

记得我有个案例为了让自己减肥要坚持让自己每天坚持10公里的跑步,可人毕竟不是机器,偶尔的惰性再正常不过,可他就是不满意,每次在自己不想坚持的时候就开始责怪自己,后来减肥屡次失败,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之后竟然对任何事都开始抵触,多么可怕的自我否定啊。

我有时候在想这些人不把自己玩死真的不罢休,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连最自律的篮球明星科比都不是365天那么自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过度自律就是减肥最大的敌人,因为很多人一看计划不可能完成了,她就干脆自暴自弃,放肆吃各种高热量食物,很快弹回原来的体重不说,有时甚至还会胖多几斤。

然后,又陷入焦虑、自责的有毒循环中。

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反反复复。

你的优秀并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你的父母

前面那个案例,我后来随着咨询的进展,他开始慢慢明白有时候稍微胖一些并不是什么糟糕不可的事情,很多时候这种减肥的原动力更多是为了让自己父母满意,而非是让他自己开心。

我们为了让自己更优秀,或者生活更有目标意义其实这都是一种主观的,到底多好才是优秀?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人生的追求和目标都是来自和他人的关系中产生,当一个人感觉到人生虚无,毫无意义的时候,多半是他的重要关系都出现了问题,甚至缺少亲密的,重要的关系。

在深度心理学中可以观察到婴儿的开心和快乐都是源自养育者的回应,父母对婴儿的意义不仅是来源于物质的基本保障更多是在一种爱的眼神与表情中反馈婴儿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一个孩子早年无法在父母那里被认可和爱,那么后期这个孩子会开始漫无目的寻找被认可和爱的感觉,即使他不断获得各种竞争的胜利,获得财富,名誉,地位和成就,内心仍然会有巨大的不真实感和空洞感。

不完美不是你的错

一些对自我有较高期望的人,喜欢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给自己挑刺。期望自己可以到达某种高度,成为“理想自我”。

这类人经常会挑刺,对任何事都有极其高的标准,任何缺点和不足都逃不过ta们的眼睛,却忽略了自己的成就和优势。

可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是完美的,一个人越是追求完美,就会产生越强烈的挫败感,反而容易最后堕落,记得有人曾说过追求完美就是在追求完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时候这些人不了解自己无法做到目标并不是不懂坚持,而是对自我要求过于苛刻,始终不肯原谅自己。TA们不肯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和机会,从而导致了过度的心理负担。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里写道:这些完美主义者对犯错感到十分在意,因为害怕自己的不足被人发现,害怕自己用尽全力还是做得不够好,于是就会选择用拖延和堕落来保护自己

这也就是为何很多因为过度追求成功而抑郁的人,开始放过自己和堕落后反而康复的原因,希望大家明白,每个人都不是一台机器,是人就有低谷和高潮期,没必要在低谷时太过对自我苛责,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放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