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一家生产注塑件的企业让我帮忙推荐注塑设备。原因是“最近太忙了,员工加班加点也干不出来。再不增加设备,用户可能就忍受不了,流失了”。但我到现场一看,其生产订单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太多,主要是产品品种增加了一些。原来大批量生产,一个模具可以一直打下去,效率很高,现有设备应付富富有余。现在订单品种增加了,数量下来了,一个模具干不了2天就得换模具,而且增加了很多新品种,产品合格率不高,这样迫不得已天天加班,设备前还是堆积了不少待加工的原料。生产经理要求增加设备。其实这个企业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好多企业在面临产能不足,订单积压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加班,倒班把订单抢出来。若长期产能不足,则投资买设备。在加班也无法满足订单需求的情况下真的需要投资买设备吗?在你的订单从每天1000件,增加到1500件时,你真需要再买一台设备吗?好多企业管理者会问:若不然,能怎么办。问及你是否发挥了设备的效率,往往答:我的设备天天运转,不停机,但问及设备的OEE时,则一脸茫然。这里结合《全面生产维护》的相关知识,给大家解密OEE。

1. 什么是OE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EE,即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设备全效率),是一个关键的生产性能指标,用于衡量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效率。它综合考虑了设备的可用时间、性能效率和质量合格率,为企业提供了全面洞察设备运行的实际效果。在许多传统企业(未推行精益生产的企业)里,一般一提到设备效率,往往想到的设备的利用率:即设备的实际开动率(可动率),在每天的计划生产时间内,设备实际能开动的时间比率是多少。换句话说,我的设备是否可靠,是否经常出现故障停机,若没有出现以上问题,设备利用率就没问题,设备效率也就“不是问题了"。而根据《全面生产维护》的观点,设备的效率是根据这台设备的真正“出力”的情况来衡量的:即这台设备真正用于生产合格品的产出效率。也就是其计划时间内产出合格品的数量与理想生产产量的比值,将其定义为设备全效率(OEE)。如果站在这个角度看设备,尽管设备的开动率很高,但设备的OEE未必会很高。就像上面注塑厂的案例中提到的,虽然其设备天天几乎满负荷运转,但期间存在大量的换模时间,设备调整时间和生产不合格品的时间,其OEE不到50%。

2. 如何正确计算OE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OEE的概念,不难得出OEE的计算公式为:实际合格品产量/理论最大合格品产量×100%。其中,实际合格品产量是指设备在一定时间内实际生产的合格品数量,而理论最大合格品产量则是设备在理想状态下,无故障、无延误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合格品产量。从管理的角度说OEE的计算基于三个关键因素:

设备可用指数(Availability):设备在计划生产时间内的实际运行时间占比。设备可用指数{Availability} = 实际运行时间/ {计划生产时间

性能效率(Performance):设备运行速度相对于标准速度的比率。性能效率{Performance} = 实际产量/标准产量

质量合格率(Quality):合格产品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率。质量合格率{Quality} = 合格产品数量/总产量

通过上面三者相乘就可以得到OEE的值,

即:OEE (设备的全效率)

= Availability (设备可用指数)

* Performance(性能效率)

* Quality (质量合格率)

就上面提到的注塑厂采集到的数据列在下面 (详见下面列表),可以计算出其设备的OEE仅为43.6%,可见根本没有必要买设备。

(A)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加班4小时=12小时=720min。

(B)每天计划停机时间(生产准备、维修计划、班组会议等)=30min。

(C)每天负荷时间=A-B=690min。

(D)每天停机损失=120min(其中故障停机=20min,换模=60min,调整=40min)。

(E)每天开动时间=C-D=570min。

(F)每天生产数量=475件。

(G)合格品率=63%。

(H)理论加工周期=1min/件。

(I)实际加工周期= 1.2min/件。

(K)设备可用指数

=(E/C) 100%=(570/690)100%=82.6%。

(L)设备性能指数

=(H/I)100%= (1/1.2)100%=83.33%。

最后设备综合效率(全效率)=KLG100%=0.826*0.833*0.63*100%=43.6%

如何提升OE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上面OEE的计算过程就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提升OEE要从如何提高设备可用性、性能效率和加工质量入手。在实施全面设备维护(TPM)的企业,将设备的损失分为6大类(参见上图)。

这给我们提升OEE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体到上面的案例,要优先解决质量问题和换模及模具调试的问题。但站在一般企业的角度可以重点开展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a. 设备维护计划的优化:确保设备保养计划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例如著名的GE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性维护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况,提前预防潜在故障,减少停机时间。

b. 快速换型(SMED):通过精益的技术,找到影响产品换型的主要因素,尽量将需要停机而做的换模工作转换为在停机外的工作,并做到标准化,缩短调整时间。丰田汽车通过快速换模(SMED),将车门冲压的换模时间由2小时缩短到3分钟。实现了小批量多品种订单下的流动生产。

c. 性能优化:通过调整设备运行速度、提升操作技能等方式,提高性能效率,减少生产周期。定期进行设备技术升级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提高设备效率。

d. 质量控制:改进工序和设备生产能力指数(CPK),减少次品率,提高质量合格率,从而提高OEE。

e. 培训和技能提升:为操作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减少操作错误和设备故障。丰田汽车投入大量资源培训员工,让他们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和故障排除,减少停机时间。

f. 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找出潜在问题,及时调整生产流程,实现持续改进。

小结

可见,如果你用新的视角,立足于OEE改善来看待设备的效率,在产能不能满足订单需要时,就不会匆匆忙忙的投资采购新设备。而是可以积极做改善来内部挖潜,提高设备的全效率(OEE)。通过深入理解OEE的概念、正确计算方法以及改进途径,企业可以更好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高水平的精益生产。避免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负担,使企业可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文思特在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