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在邓公的主持下,我国恢复了高考,这对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惊喜,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和拼命,而且这个机会对于每个人都同样的公平,众多学子立刻投身于学习之中。然而这时候一封信却被送到了邓公的手上,他打开一看,这封信只提起了一件事,我想考大学。而写信的人就是刘源。那么,刘源是谁?他为何要给邓公写信?这件事之后是如何处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刘源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提到他的父亲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就是刘少奇,小时候他曾经有过一段幸福平稳的生活,虽然父亲身居高位,但决不允许他搞特殊,对他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十几岁的时候刘源就参军入伍了,在部队表现的十分积极,还获得了不少荣誉称号。然而,这一切都在1968年结束了。

由于父亲的关系,他被安排到山西山阴插队,在白坊村他足足生活了7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孤身一人从大城市来到千里之外的小村庄,内心还要担忧家人的安危,这一切都让他极其陌生和不适应。但他很快就调整过来,每天都表现的十分积极。一直到7年后,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回到了北京,开始在起重机厂内工作。

本来,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是个普通工人了,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他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就听说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他很快意识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随后,刘源和工友们纷纷提出申请,在刘源看来,自己是符合报名要求的,但没想到,他的请求还是被退了回来,理由竟然是他超龄了。

当时,还有9名工友和他一样,也被退回了申请,可是刘源不理解,因为他确实符合标准,而且老三届考生中很多都是超龄的,为什么他不能参加高考呢?想了许久,刘源还是决定不能放弃,于是他决定要写信给邓公,他只写了一页纸,从头到尾将自己的情况以及问题写下来后,他就寄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后的每一天他都过得十分煎熬,他不知道这封信会带来怎样的结局,不过,令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十几天后,他终于被放行了,还有之前的9名工友也能一起参加高考。其实,他给邓公写信一方面是因为内心的不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对邓公十分敬重,但他不确定邓公的态度,邓公是如何批复的他也不清楚,不过,他对邓公是满心的感激和感动。

在报志愿的时候,刘源只填了两个,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而第二个则是北师历史系,等到成绩下来的时候,刘源内心激动不已,因为他的分数要比第一志愿的录取分数还要高,这种情况下,本来他是可以被录取的,但由于他身份的原因,北大哲学系一直十分犹豫,最后还是没有录取他。

既然如此,那么他也就只能按照第二志愿投递了,但当北师院看到他的档案后,也开始犹豫了,为了讨论研究这件事,北师院领导们特意召开了会议,由于当初刘源回北京是以肝病为理由,所以北师院决定,如果他体检一切合格,那么北师院一定会录取他。最后体检结果自然是没问题的,于是,在1978年3月8日,刘源成为了北师院历史系的学生。

一直以来,除了邓公等人之外,刘源最感激的就是自己的母校,这是他命运重要转折点,后来北大还曾经想办法补救,想要他入读北大历史系,可是刘源还是拒绝了,当年北师院的雪中送炭永远让他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