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英魂寄千万雄鹰翱翔神州,

尽智魄载十亿慧芯呼唤华夏。

——《国务院给予江上舟同志挽联》

01

前沿导读

在中美科技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当下,我们不难看出大陆在半导体产业链等新兴科技上面依然处于劣势的地位。

我们横看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史,有技术突破,也有打着发展科技的幌子骗取国家补助的企业,不过总结起来,发展的重心依然是在于吸纳人才上面。如果要是光是靠着爱国的情怀从国外回到中国发展科技,那么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技术人员从国外回来是本着为国家效力、帮助国家发展技术的心态回来。但是更多的技术人员在乎的,是大陆能否给到这些技术人员应有的尊重、能否正确看待这些想为国家发展技术的人才。

本期的主人公,他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个人精神,吸纳了一大批有学历有技术的科研人员,这些科研人员放弃了在美国的高官厚禄,来到了中国上海,发展微电子技术。

02

建设海南三亚的副市长

他的名字叫江上舟,中国大陆微电子行业一个不可磨灭的丰碑。不只是微电子行业,他在国家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当中,也对中国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

相信国内外很多人都知道,海南三亚是旅游胜地、国际知名度假村,把三亚从一个环海的区域,打造成国际知名度假村的核心人员,就是江上舟。

江上舟的父辈是江一真先生,老红军,在后来被国家重用,曾任职福建省省长。

在父辈的影响下,江上舟考取功名,成为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的学生,后来他通过学校考试,远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通讯研究院攻读到博士学位后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二江上舟

在回国之后,江上舟走入仕途,来到了海南三亚,成为了第一批为海南开疆扩土的知识分子。当年的三亚远远没有现在的辉煌,刚刚从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

本身江上舟的学历就不低,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知识分子肯来到一个环海的坑洼地区工作,这个情况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

江上舟在海南三亚工作的环境艰苦,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不带有任何知识分子趾高气扬的架势。就这样,他在政府里面工作了几年,积累了一些不错的民众口碑。

1989年,三亚开展选举副市长的工作,江上舟落榜了。因为别人都在竞争着拉选票,他却在其他地方开民兵会去了,不过他不在乎。

江上舟为了城市发展动用了一切力量,他在后来干了一件让整个三亚老百姓都高兴的事情,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加入海南三亚市的天气播报。这一仗打下来,江上舟获得了所有老百姓的支持,得到了所有老百姓的民心。

1991年,三亚再次进行副市长的选举工作,江上舟高票通过。

就这样,江上舟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副市长。

在他当选三亚副市长之后,一呼百应,大刀阔斧进行土地改革,开始往度假村的方向进发。城市改革最难的地方就是在于拆迁工作,那些世代住在沿海地方,依靠捕鱼为生的老百姓们,把他们的房子给拆了,你让这些人去哪里?

江上舟靠着自己的力量,拉拢到了外来的投资,帮着这些需要拆迁的老百姓们解决住房和工作的问题。并且在进行搬迁的时候,江上舟亲自帮着老乡们搬东西。

修桥、建路、拉投资,江上舟一把抓。

在江上舟的带领下,三亚建设了10条新公路,3座大型桥,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在1993年,三亚的亚龙湾被列为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在过年的时候,江上舟也是死守海南三亚,基本不回到上海跟妻子及家人团聚。

有一次他的妻子来三亚看他,结果看到江上舟卷着裤腿,坐在树底下,一边抽着烟一边跟老乡在谈论着什么,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是这座城市的副市长。

江上舟在三亚工作的许多年之后,三亚也被带上了正轨,旅游行业蒸蒸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江上舟申请回到上海工作,跟家人团聚。但是海南新来的省委书记非常器重他,直接给他官升一级,调任到洋浦开发区进行工作,负责整个开发区的城市建设。

洋浦的经历我们简单说一下:

洋浦地区石头多、荒地多、人烟稀少,唯一的优势是天然气资源丰富。

江上舟带领着政府官员们在洋浦依靠天然气,去开发”大化肥“项目。并且在洋浦开发区,江上舟依靠他在瑞士留学的时候学到的东西,给政府部门进行改革,先于国家体系实行公务员制度。光是由江上舟招揽过来的人员,博士学位有8位,还有几十名硕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上舟的这一套行政体系,也获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赞扬。

1997年,在吸引到了一大批投资之后,洋浦的化肥项目拔地而起之后,江上舟离开了海南,回到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带领大陆科技狂奔的统帅

江上舟回到上海之后,进入了上海市政府工作,负责整个上海市的工业规划。本身他就是通讯行业出身的知识分子,对于新兴科技非常敏感。以集成电路为主的微电子产业,是江上舟首要攻克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立马把微电子产业列入科技兴市的行列中,随即开始到处招兵买马,为大陆的芯片产业积累力量。

带队去美国硅谷做演讲,给硅谷的留学生和华人讲述中国大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上海市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愿景。号召这些在外工作学习的国人,回国发展,为国效力。

在江上舟的影响下,许多在美的国人都选择跟随他的指引,回到中国大陆发展,其中就有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兼第一任董事长张汝京。

张汝京最开始要把中芯国际建设在香港,因为香港当时不受瓦森纳协定的影响,可以获得来自美国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但是江上舟联合马启元等人撰写了一封关于中国微电子产业发展史的报告,呈递给了国家相关部门。

国家部门高度重视此报告,马上派相关人员下来考察上海市。最终得出结论,国家应该给予上海市的微电子产业进行特殊的政策扶持。

就这样,张汝京本着信任江上舟的理由,来到了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江上舟盯上了光刻机和刻蚀机这两大高精度的制造设备。

他只干了两件事:

1、由江上舟牵头,联合上海市政府和地方企业成立上海微电子公司,主攻的方向就是国产光刻机。

2、从美国,把已经在应用材料公司退休的尹志尧给挖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尹志尧已经在美国企业退休,尹志尧在美国的泛林科技和应用材料公司工作过,并且把这两个公司在刻蚀机业务上面做到了世界顶级的水平。

早在江上舟去美国硅谷做演讲的时候,尹志尧就已经听说过他,尹志尧对于江上舟的这种家国情怀很是佩服。

于是在江上舟找到他,并且邀请他回国发展以后,尹志尧选择信任江上舟,放弃在美国获得的所有荣誉,来到了中国上海。江上舟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帮助,为尹志尧筹集到了5000万的启动资金,并且从国家部门争取到了人力和财力的双重支持。

由江上舟牵头,尹志尧挂帅上阵,成立中微半导体,主攻业务板块就是尹志尧最拿手的刻蚀机。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刻蚀机项目已经做到了世界前列,并且部分设备已经出口给海外国家和台积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江上舟招兵买马扶持中国微电子产业的期间,他还负责掌管中国的大飞机项目。

自从当年运10下台以后,中国的民用大飞机项目一直没有发展,技术断层达到了20多年的时间。整个世界大飞机的格局一直是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来回打太极,你来我往。

运10总设计师叫马凤山,马先生手下有个名叫张家顺的助手,张家顺在后来去到了上海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在江上舟担任上海市高管不久之后,张家顺在大会上面给江上舟汇报工作,汇报过程中谈及了运10的往事。

江上舟倍感惋惜,他认为,中国要是能完成民用大飞机的项目,那么中国的工业发展将会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

于是江上舟和张家顺开始谋划重启大飞机项目的想法,撰写报告呈递给国家相关部门,在国家部门同意之后,江上舟又去找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求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国家部门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民用大飞机项目,下达指令重启大飞机项目的技术研发。以江上舟为直接领导官员,主持大飞机的论证工作。

在论证完成之后,江上舟全权负责领导中国民用大飞机项目的研发,这也就是前几年C919上天的前世今生。

从三亚博士学位的副市长,一直到后来中国大陆微电子产业的拓荒者、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指挥官,江上舟坚持在基层跟老百姓一起工作生活,放弃高官厚禄,去体验民间疾苦。

在江上舟癌症去世之前,他成为了中芯国际第三任董事长,并且成功带领中芯国际从闪存业务转型为晶圆代工,这才为中芯国际后来的芯片制造业务打下了基础。

江上舟用他的半条命,为中国大陆在微电子芯片行业换来了最后的尊严,无愧于战略科学家的称号。

往期经典回顾:10万+阅读量

往期经典回顾:100万+阅读量

觉得文章6,点下【赞、在看、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