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照妖镜

联系:shenshumanliao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就......就别嘲笑印度的“种姓制度”了

“种姓制度”,和单纯的“种族制度”不太一样,不是你长的黑、你长得丑、你没文化、你长得矮,你就是低种姓,不是这样的。

事实上现在印度很多所谓的高种姓,长的也是极度猥琐并且还没什么文化。

那么怎么去评定“种姓”呢?两个字“血统”

和某个地方,那个高贵的白头山血统一样。用“血统”的方式,把人框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里,然后,你的姓氏跟家族是绑定的,只要看你的姓就知道你的这个家族应该属于哪个阶级,就像我们古代“汝南袁氏”“东海王氏”“颍川陈氏”等等。

这样一来,各个家族只要相互通婚,那么穷人就翻不了天,因为所有资源都被框住了,你几乎不可能跨越阶级,以此,把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稳定住。

印度的这个种姓制度,最早是外来的雅利安人发明的,他们征服了印度北部之后,为了方便统治原住民达罗毗荼人,就发明出这么一整完整的等级体系。

简单的说,所有印度人都会在出生时被打上种姓的标签,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羅,还有根本就不在种姓制度当中的“贱民”。

印度教是这样解释四个种姓的:四个种姓是“原人”身体部分的化身,这里的“原人”就是印度教中至高无上的梵天神,受到几乎所有印度人的侍奉。

他的嘴巴化身成了婆罗门,手臂则变成了刹帝利,大腿变化成吠舍,脚则变为首陀羅。

那婆罗门作为“原人”嘴巴的化身,自然是最为高贵和纯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四种不同的种姓也基本决定了拥有种姓的人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财产。

其中,婆罗门种姓的人所受到的优待更是令人有些难以置信,他们甚至可以凌驾于官方法律之上,就算是杀人放火、吃玉米粉被曝光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而且,古代的婆罗门还有着专门军队保护其安全,任何有一点点冒犯到婆罗门老爷的人,都会受到最为严厉的处罚。

一、婆罗门种姓=生来拥有特权。

婆罗门种姓是印度种姓制度当中的最顶层的,既然是最高的顶层,肯定占比就少一点,古代整个印度大约只有不到5%的的人拥有这个种姓。

人数虽然少,但他们控制着印度的一切,教育、宗教、经济、军队,尤其是对各类宗教的最终解释权,在神权思想较为浓厚的古印度,能够与宗教搭上边,拥有解释宗教的权力,也就相当于有了左右法律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婆罗门教神像

正因如此,婆罗门的生活与印度其他种姓的人民完全割裂开来,他们有自己专属的生活区域,在日常的生活中,根本不屑于和低种姓的人产生任何接触。

除了社会地位以外,婆罗门种姓的人还享有着大量的财富,由于自身在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与宗教有关,因此,婆罗门种姓的人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之中有了大量的经济基础。

这就导致种姓与种姓之间出现了极其恐怖的贫富差距。

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婆罗门还会插手到教育当中,并且在给低种姓的人画大饼,向他们灌输“热爱婆罗门就是热爱大印度”“热爱婆罗门,人人有责”等观念,这也就导致种姓制度带来的人群差异化变得越来越严重。

除此之外,这些婆罗门还不必缴纳税款,同时拥有对古代经文的解释权,他们被低种姓的人视作是“神的代言人”,享有着完全不知因何而起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点讲了婆罗门,接着来随便说说第二等级的“刹帝利”,和第三、第四阶级的“吠舍”和“首陀罗”。

“刹帝利”就是王族、贵族、士族所属阶级,虽然拥有军事的权力,但没有宗教权利,宗教权只能掌握在最高等级的“瓦尔纳”就是“婆罗门”手里。

所以“刹帝利”阶级,另一个身份就是“婆罗门”的打手兼小弟。

“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雅利安人,属于开会坐在主席台和下面第一排、第二排的人。

他们分别在宗教和世俗两个方面控制整个国家。

“吠舍”,就是依附于“刹帝利”和“婆罗门”阶级的地方官,他们的身份,也是与生俱来的。

“首陀罗”,就是依附于“吠舍”的商人,他们没有政治身份,但是有经济身份。

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这三个种姓的男人到十岁左右。要由“婆罗门”最高领袖主持一次“入法礼”,这个“入法礼”类似于成人礼。

根据印度教的说法,人从娘胎里生下来,那只是肉体出生,只有经历过“入法礼”,才算是真正的出生,才算是真正的印度教徒,才有资格参加各种宗教仪式。

所以这三个种姓呢,又叫这个“再生族”,而“首陀罗”和“贱民”,是不能参加“入法礼”的,所以被称呼为“一生族”。

在其他三个阶级眼里,这些人就只有肉体出生,没有精神出生的“首陀罗”和“贱民”跟动物没什么区别。

所以,这套体系,完完全全就为了控制人用的,所有人生来就注定了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从小,就被这套“礼法”洗脑,对此是深信不疑。于是整个社会分工明确,政权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这些“首陀罗”们就和鲁迅说的一样,他们在三大阶级的人面前唯唯诺诺,但面对比自己还低一等的“贱民”就疯狂输出。

“贱民”在印度人被称之为“不可接触者”,他们不在四种种姓之内,等于说是一群连个户口都没的群体。所以连低贱、卑微的“首陀罗”也不愿意和他们产生接触。

这群不可接触者被称之为达利特,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可言,被所有拥有种姓的人排斥和区别对待,大多集中在贫民区,从事最脏,最危险,最辛苦的工作。

如果说“首陀罗”还能种地、畜牧,那“达利特”们只能扫大街、掏粪、捡破烂。

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讲,种姓制度是成功的,该制度成功调和了社会当中的部分矛盾,并且将阶级固化,很大程度上的稳固了统治阶级及其亲信的社会地位。

但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种姓制度无疑是整个世界上最为残忍的人群划分制度之一,它冠冕堂皇的抢走了原本属于所有人的机会,并且让社会当中的不公平显得常态化。

最为重要的是:该项制度是世袭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所以在古代印度,阶级跨越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拥有高种姓的人高枕无忧,而拥有低种姓的人则只能默默忍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肯定有人会问,这么残酷的种姓制度为何没催生反抗?毕竟,他们不仅个人的生活处处受限,同时还要接受惨无人道的剥削和霸凌。

这个,我在前面说了:高种姓的人群在印度总人口当中的比例很少,5%的婆罗门和4%的刹帝利,而吠舍种姓则更是只有2%,剩下的就是占比45%的“首陀罗”和占比18%的“达利特”。

虽然人数上,“首陀罗”和“达利特”有绝对优势,但他们一直在内斗,根本不会团结起来。

就像我刚刚说的,这些“首陀罗”面对三大阶级的人唯唯诺诺,但面对比自己还第一等的“贱民”就疯狂输出。

他们希望自己能攀龙附凤,依附上那些高种姓,随便给自己一口肉吃,让自己能脱离目前的种姓,所以,人口占比最多的“首陀罗”实际上,也一直是三大阶级的打手。

另外,就算低种姓的人群真的奋起反抗,他们成功的概率也不会太大。因为印度的种姓制度不仅划分出了阶级,同时也划分出了不同的职业。

简单来说,高种姓的人掌管国家内部一切大小事宜,婆罗门负责宗教宣传法律条文,刹帝利种姓的人负责军事政治,徭役赋税,就连政治上没有特权的吠舍,也主管商业。

可以说,能对社会现状造成冲击的行业,已经被高种姓人群完全霸占,低种姓的首陀羅只能参与极为低贱的职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佣人和工匠,根本没有机会和金钱用以联合起来反抗。

在种姓制度的影响之下,不同种姓的印度人甚至已经在外表上出现了差异,从小养尊处优的婆罗门大多长得帅气美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而低种姓的首陀羅整日生活在阴暗的角落,皮肤褶皱,眼神无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姓的不同甚至改变了人的外貌。

这并非是不同种姓人的基因有着优劣之分,而是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所后天创造出的差异,种姓制度的延续之下,低种姓的人永远只能被剥削,如果不是统治阶级自己改革,那么种姓制度就几乎不可能被撼动。

简单的说,虽然目前的印度已经废除了“种姓歧视”,并且留出了所谓的“空余席位”,按照比例在议会两院等政治场,为低种姓的人群预留职业。

在教育方面,有关种姓的教材内容也被大量删除,同时在升学制度上也不再以种姓作为门槛,甚至还专门给低种姓的学生预留了升学名额。

但也没什么用,就像目前很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就说在如今的印度,婆罗门、刹帝利们依旧占据着半数国会席次和七成司法部门占比,低种姓的印度人民想要参与到政治决定和法律判断中依旧很困难。

种姓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婆罗门、刹帝利,仍旧在压榨其他种姓的同胞。

你看像印度那些姓“汗”的,什么阿米尔汗、沙尔曼汗、沙鲁克汗。还有姓“夏尔马”的、姓“提雅迪”的、姓“辛格”的。

这些人出生就喝20万一斤的“阿萨姆茶”,这个阿萨姆不是我们小卖部买的4块钱一瓶的奶茶,是产自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省。最名贵的红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废除种姓制度的游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旧艰难的低种姓人群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被封建思想荼毒,造成了严重的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公,印度的贫富差距比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声名远扬”,高种姓的人们享受着印度文化带来的珠宝,财富,特权,而低种姓的人只能为了生计而苦苦挣扎。

毫无疑问,种姓制度是时代的悲哀,如果印度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从根源上断绝种姓制度的存在,法律条文的更改并不能意味什么,只有从思想上发生质变,印度人民的生活才会走向正轨。

另外,你们也别嘲笑印度的“种姓制度”了,

我们现在嘲笑印度的种姓制度,殊不知古代我们也有自己的种姓制度,那就是南北朝时期的门第世家制度。

举几个例子,那时做官能做到哪个层次与出身门第强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出身不好,你再有才干再有学识也做不了大官。

另外就是不同等级(门第)出身的人不能通婚,梁山伯、祝英台就是例子。

所以,你看了我的这个视频,就别去嘲笑印度了,真印度和假印度是五五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