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新余火灾事件很痛心,39个人葬生于火海。

这个火灾其实很蹊跷,是由几个偶然构成的,地下一楼的装修导致火灾,而二楼的培训区却没有足够的窗户,具体的内情不太清楚,但正常来说,从二楼跳下,哪怕骨折,也可以避免死亡。

老胡为这件事发了一个帖,质疑江西媒体没有现场的报道。

这种特大事故,我们基本上只能看到蓝底白字的政府公告了,这是一个现状,但这个现状后面,有着深刻的原因。

一个灾难出现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应该怪谁?

这种反应正常,也不正常,因为灾难总是有不可预料性的,意外总是会发生的,很难说,一种灾难就必须怪谁。人们出于避免下一次灾难的意图,总是想找出具体的原因,从而避免,这也是对于灾难归因的一种需求。

大多数类似的事件,不少人的反应就是怪政府。

你怎么监管的?养了这么多部门,制定了这么多规则,你们怎么不行动?你看吧,现在死了这么多人,不怪你,怪谁?

甚至中国的官媒,其实也是喜欢搞这种调调,他们将这个叫作不畏惧强权,要批评监督政府。

但就是这种归因模式,是最近十余年来,中国从自由放任开始走向了管制增加的根本性原因。

因为这背后的诉求无非是:你政府得管一管,你现在管得还不够严格,还不够仔细,应该事无俱细,考虑所有的万一,不能放过一丝风险要素。如若你没有做到,你就是灾难的责任人。

火灾灾难的死者当然是很悲惨,但是中国一年因火灾死亡的人有多少呢?

2023年11月9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布2023年1-10月全国火灾形势报告。今年1-10月,全国共接报火灾74.5万起,死亡1381人,受伤2063人,已核直接财产损失61.5亿元

在这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火灾致死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中国一年因为下水溺亡的人数达到5万多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6万多人。

政府出面,在河道里设一些风险标识,在道路上设一些风险提示,用以减少死亡人数,虽然消耗了不少税款,但大致还是与私产伦理匹配的。

但是,在很多其他的领域,政府为了防范风险的行动,就直接构成了管制,随着这种归因于政府、要求政府承担起责任的声音越来越大后,这种管制在不断地加码。

管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他就发源于舆论当中,最终与政府具体部门的部门利益结合,形成了对经济的杀伤力。

我们可以预见,这种特大灾难,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对消防检查工作的再一轮运动,以及对消防管制的进一步加强。

这种管制的加强,带来的是税款的增加,比如需要更多的公职人员,你要随时检查一个城市里几十万个经营单元,不需要人手吗?要求地方政府减支,就成为不可能的事。

同时,还会带来腐败的增加,部门手里有权力,出风险的概率又这么低,那么,权力换钱就成为一个常态。

在不少人的眼里,经营主体是没有动力去管消防问题的,他们认为,只有用暴力手段逼他们买消防设施,逼他们按消防要求处理,他们才会干,那些黑心的老板为了赚钱,是不管人命的。

这种观点是无比荒谬的,因为火灾烧的难道不是他的资产?死了人,难道他不会赔得倾家荡产?

每一个经营主体,都会考虑这个风险,但是之所以很多人并不怎么重视消防,是因为这种事发生的概率低,所以,他们投入是不足的。

但是这是一个合理的经济计算,因为人的行动是不可能规避所有的风险的,必定有某一种风险是阻止不了的,投入多少钱在消防上,完全取决于这种概率。

一个社会,也防止不了意外 ,意外总会发生的。当意外的概率够低时,防护的成本够大时,任何人都会进行经济计算,减少防范的投入。

开个普通车出交通事故死亡的风险肯定比豪车要高,但人们并不会因为这个,就不买便宜车了。小面包正面一撞,不系安全带的话,人得飞出去车外面,即使系了安全带,由于车头短,两个脚被挤在里面出不来也很正常。

大家当然知道风险,但是便宜啊,风险概率低啊,我小心一点就是了,于是就减少投入。再小心一点,依然有人出事。

当事故频发时,媒体广泛传播,引发社会讨论时,人们一定会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故?这种了解不是简单地为了猎奇,而是想发现灾难出现的原因。

比如新余事件,仅仅是二楼,却死了这么多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民众的逃难知识不够。

但是政府监管能让逃生出口增加吗?不能,恰恰相反,当我们将一切安全寄希望于监管时,民众们反而不会主动去学习各种逃难知识。在这类事件出现后,我们看到的是评论区里大量骂监管不足的声音,如果在一个更加自负其责的社会,应该是看到大量逃生知识的内容。

民众们也不会自己判定某一种地方的风险系数有多高,反正由政府监管,我何必操这种心呢?

政府监管越严,带来的结果是,民众越不能自我负责。消防安全的动力仅仅依赖企业主、业主们的风险概率判断,如果参与培训班的人,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就会依据这种风险意识选择不在这种机构学习,反过来推动机构重视安全。

而进一步的全国消防大检查,对各种场所加强监管,要求防范所有的风险,结果是让所有的企业经营成本升高,最终也不利于消费者,这等于是让所有的人为某一些人的风险意识不够买单。

正如同,有小孩用父母的手机看直播,还打赏很多钱,最后的诉求变成了要政府管制直播业。这本应该是父母自己管好小孩的问题,最终他们却想让全社会承担成本,让他可以既不用管小孩,小孩还不会搞出事来。

风险是人们行动中面临到的具体约束,也可以成为商品,进行对价,通过商业保险公司、消费者风险偏好变化 ,人们的消费能力提升,一步一步减少风险。

在煤矿工作死亡率非常高的情况下,一样有人当煤矿工人,因为他们更穷,需求更为急迫,这是一种必然。然而当社会越来越繁荣时,煤矿不改善劳动条件,降低风险,就招不到合适的工人了。

真正让灾难减少的,不是监管,而是繁荣。相反,管制不断地升高,不仅不能减少风险,反而会使得所有领域的成本迅速升高,最终让企业资本减少(缺乏安全投入的资金也减少),让民众收入减少(风险偏好提升)。

此类事件中,但愿所有的媒体自媒体不要将其作为攻击政府的工具,最终推升监管,而是将其当作意外,进一步传播自我负责的风险观念,或推动商业保险业的发展,用保费的高低来提升企业主的风险意识。

否则,不断叠加的管制,将毁掉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