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催生的呼声越来越高,谁来带娃成了首当其冲的大事。在人们的习惯里,爷爷奶奶带孙子天经地义,但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奶奶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才算合适?

1

慧姐是我老乡,55岁了。我们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同住一个小区,我的店正好开在她清扫的街道,我们平时经常一起去买个菜聊个天,处得像姐妹,做了什么好吃的也都想着对方,过年过节两家还会一起约着回老家。

慧姐家的房子是给儿子买的婚房,大三房,装修得挺漂亮的,不过还欠着大几十万的房贷,是慧姐两口子承担。

强哥在工地干活,用慧姐的话说:“他是捶墙的,卖死力气,一个钢镚儿汗如雨,辛苦着呢!”可有什么办法呢?没有技术没有特长的人,舍得下力气也是好的。

慧姐做了三份工:没有入编的环卫工,天没亮就得起来扫大街;中午在一家快餐店切菜,顺便吃个免费的午餐;晚上还给一户人家烧晚饭,她的晚餐顺带也解决了。

在这期间,她还要见缝插针去买菜。我常常感叹她是时间管理师,时间精确到分,绝不浪费。

慧姐说房贷要还,家里花销也大,还得给儿子准备结婚的钱,所以她和强哥得趁着现在还有地方要,努力赚钱才行。

前年,慧姐儿子结婚了。彩礼加婚礼把慧姐多年的积蓄花了个底儿掉。

我打趣道:“慧姐你个憨货,辛辛苦苦好多年,娶个儿媳到解放前,养老钱都搭进去了,这些年白忙活了。”

她笑道:“话不是这么说,我儿娶了媳妇儿,添丁进口红红火火,这份欢喜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搭了养老钱我也乐意!”

不久,慧姐儿媳怀孕了,这可把慧姐乐坏了,天天在我跟前唠叨,不是问孕妇的饮食起居要注意什么,就是说孕期要做哪些检查。那神情,比她自己怀孕还紧张。

盼了十个月,慧姐喜得龙孙,得偿所愿做了奶奶,喜得她这个从没主动休息过的人,破例请了三天假照顾儿媳。

2

儿媳倒也通情达理,知道婆婆忙,月子里是叫娘家妈来照顾的。出了月子,又在娘家呆到产假快休完了才回来。

这时问题来了,儿媳也要去上班了,谁来带孩子?儿媳天天说小区里哪些小朋友是爷爷奶奶带的,她可不会做全职主妇。儿子直接要求慧姐辞工,说外婆帮忙带了这么久,该奶奶出力了,不然他在老婆跟前不好说话。

慧姐急了,跟我说她家房贷还没还完,一家子吃喝都得花钱,靠强哥一个人肯定搞不定,她也不想过手心朝上的日子。

再说,小区里的奶奶们抱怨因为育儿观念不同引发的婆媳矛盾,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把关系搞僵了,多烦心呀!

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这个小人儿虽然什么都不会干,却能让人什么都干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儿媳上班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慧姐思来想去,和儿媳商量:“要不这样,我每个月给你妈1500块,还请她来带孩子,这样我还能去打工,也减轻了你们的负担,你看行不?”

慧姐儿媳权衡再三,也觉得这办法相对来说是最完美的,于是征求娘家妈的意见。

慧姐亲家母起初觉得带下外孙还要赚亲家的钱,有点不好意思。慧姐直接跟她挑明了:“亲家母,你也不要有想法,你要能来,就是帮了我的大忙了呢!”

就这样,两亲家达成共识,慧姐当即转了1500给亲家母,卸下来带孙子的重担。

她兴冲冲把这消息告诉我时,我问她:“你起早贪黑的还得给亲家打工,会不会心里有点不平衡呀?”

慧姐像捡了便宜一样,笑得鸡贼:“亏你还是开店做生意的,这本账都不会算呀?我现在三份工每个月能赚六七千,给了亲家母1500,还有五六千,家里的开销和房贷就有了。他们吃我的住我的,自然对我客客气气,家里一片和谐,皆大欢喜。如果我在家带孩子,一分钱赚不到,还得问他们要钱买菜,不出一个月就要招人嫌了,我何必有大不做,要去做小?这样一想,你说我会不平衡吗?”

我大笑着故意打击她:“我只听到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你这么会算计,不发财才怪呢!”

3

人都是这样,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会着急。

慧姐家带娃的事解决了,我儿子的女朋友也怀上了,于是奉子成婚,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做了奶奶。

儿媳娘家在小镇上开杂货店,她爸妈每天忙得脚打锣,儿媳怀孕、生产都没来看过。儿媳知道没人有空照顾她坐月子,早早跟家政公司预约了月嫂。

儿媳去医院待产时,月嫂就陪在身边,出院后就跟着回家来了。

我以为有了月嫂万事大吉,照旧守我的店去了。

儿媳奶水不足,月嫂就一直游说她请催乳师催乳,把催乳师说得很神,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儿媳这种情况,肯定能疏通的。

儿媳相信了她,花了大几千请人催乳,饮食也严格按照月嫂说的执行,结果没有一点效果。

为了这事,两人闹了不愉快。加上月嫂话比较多,儿媳又是爱清静的人,日日夜夜被她聒噪,烦得受不了,因此出了月子就把月嫂辞了,另请一个住家保姆。

不久,网上出了个保姆虐待新生儿的事。初为人母的儿媳被那个负面新闻吓坏了,总担心自己上班后,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照料,有点儿过分焦虑了,总念叨要自家人带孩子才放心。

虽然我知道那是小概率事件,可一来怕儿媳胡思乱想产后抑郁,二来也怕万一点子低遇上黑心保姆,随便出点什么事都承受不起。

可自家人能留在家里带孩子的,只有我们婆媳。也就是说,为了孩子,我们俩得有一个人让步才行。

儿媳之前是公司项目经理,收入很不错,还有上升的空间,如果让她留在家里带几年孩子,前途肯定堪忧,我自己都觉得可惜了。

刚好有人想转我的店,出的转让费也还可以。我想着孙子肉乎乎的小手,一咬牙想把店子转了,我要回家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慧姐听我说要转店子,跳起来喊:“你是疯了还是傻了?店子稳定盈利,你还有公婆父母健在,就想安稳退休?做梦吧你!”

她拧开水壶咕嘟咕嘟灌了几大口,抬起手背擦了一下嘴,扳着指头跟我算账:“我问你,你四个父母中有人病了,你拿不拿钱?但凡稍微严重一点,他们都只有农村医保,你手头那点转让费经得几下搞?还有你们自己,才50多岁,后面的路还长,你给自己留足了后手吗?要是有个三病两灾怎么办?别跟我说靠儿子,现在的年轻人压力也大,不说有不有这个能力就问你忍不忍心?还有,你儿媳会怎么看你?你儿子夹在中间为不为难?人呐,能动能做时什么都好说,难的是尾巴难焦呢!

被慧姐这一顿数落,我无奈地一摊手:“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不管孩子吧?”

“你这脑子也会做生意,真是老天爷赏饭吃!”慧姐恨铁不成钢地摇头,“你就不晓得变通,不能请人看孩子,还不能请人看店吗?你时间灵活,大不了少赚一点,总比转让了只一锤子买卖强!”

我一拍脑门:“这倒是个办法,慧姐你太厉害了!”

有了思路,我用请保姆的钱给店里招了前台,自己带孙子时不时去打个转,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就直接指出来要求改正。

又要操心孩子,又要操心店子,我更忙更累了。不过正如慧姐所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只要家里和和美美的,我忙点累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儿媳说孩子要多晒太阳,补钙。于是我每天都会推着孙子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就这样认识了一样带孙子的罗美英。

罗美英的孙女快3岁了,明显的营养过剩,胖得眼睛都成了一线天。孩子个头大,脾气也大,一点不如意就大哭大闹,还特别黏人,总要奶奶牵着一圈一圈走,走累了就要抱。

罗美英手里抱着个小胖墩儿,还要提着水壶、汗巾、零食等东西,累得一头的汗。

我看她这么辛苦,我接过袋子挂在婴儿车上,她连声道谢,和我诉起苦起来。

罗美英和我同年,江西人。不过她在二胎风刚刚刮起时,不顾大儿子强烈反对生了二胎,还交了3万元罚款,才给小儿子上了户口。

本来她带着小儿子在老家读书,平时就和老公跟着建筑队打点零工,日子也还过得去。可大儿子结婚生子后,儿媳娘家没妈,就要求她来长沙带孙女。

“你说我家里还有个小儿子,怎么给他们来带孩子呀,这不是为难我吗?”罗美英说那时她小儿子才10岁,在上小学,正是淘气需要人管的时候,老公打工也辛苦,她本来实在不想来。

她眼圈泛红,抹了把脸苦笑:“儿媳阴阳怪气,说我不来就是嫌弃她生的是女儿。我哪里会嫌女孩啊,当初生二宝,就是想生个女儿,谁知又是个伢子。我这命啊,唉!”

5

罗美英说她大儿子工资不高,房贷车贷都要还,儿媳再在家带孩子也不现实。而且儿媳爸妈离异各自重组家庭,又各生了孩子,根本顾不上她这边。

因此,带孩子的担子只能落在罗美英肩上。面对儿子儿媳的苦苦相逼,她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提出把孙女带回老家养着,这样可以小儿子、小孙女一起照顾。

我笑道:“这样挺好的,相当于你生了个三胎,两代人一起养大了。”

“可儿子不同意啊!他说谁叫我生二宝的?他不管,反正我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罗美英没办法,只好劳烦75岁的婆婆帮忙管小儿子,自己跑到长沙来带小孙女。这一带,就是3年。

更烦心的是,儿子儿媳对孩子特别宠溺,纵容孩子胡吃海喝,她一说就会招来他们一顿数落。小儿子开始叛逆了,老公忙着赚钱,婆婆身体不太好,根本管不住,成绩一落千丈。

现在孙女快3岁了,她想让孩子上幼儿园,她就回老家去。可儿媳说幼儿园学费贵,要她再带一年再说。

罗美英憋不住落下泪来:“我背井离乡的跑来带孩子,结果孙女没带好,小儿子也荒废了,老公怨、婆婆说,你说这叫什么事啊!”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只能安慰她:“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尽力了就行。你别胡思乱想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只是叹气,眼睛红红的,一脸的无可奈何。后来好久没看见她,我以为她回老家了。

元旦假期,我带着小孙子在公园玩沙子,突然看见罗美英,于是跟她打招呼:“好久不见,我以为你回江西了呢!”

“嗐,要是能回去就好了!我结石加腰椎间盘突出,疼得路都走不了,去医院住院了。”罗美英一脸愧疚,说这一病花了不少钱,给儿子添麻烦了;又感叹生活不易,说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这没钱的父母,只会让儿子难做人。

从她细碎的唠叨中,我能感受到她生病的这段时间是受了委屈的。我突然想起慧姐的警告,再看看罗美英憔悴的样子,不由打了个寒战,暗自庆幸听了慧姐的劝,没把自己绕进去。

前天,我带孙子去超市,遇上罗美英正在买东西。她气色好多了,看见我就开心地说:“我要回家了!儿媳说过完年让孩子上幼儿园,所以春节回去就不用我过来了。这样最好,我正好可以管管小儿子,他初二了,希望一切都来得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回,我看到她眼里有光,笑容花儿一样在她不再年轻的脸上盛放。

是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她竭尽全力想把一碗水端平。

虽然很多人说奶奶没有义务带孙子,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请保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这年头,一个人已经很难养活一个家了。特别是那些进城务工的中年人,他们生活没保障,全部靠双手去打拼。可一旦孩子结婚,这些“谈爱已老、谈死还早”的女人们,就得面对带孙子还是赚钱、顾大家还是顾小家的选择。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朴素信条:只要儿女有需要,他们必定克服困难冲在最前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绝不含糊。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种付出都代表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