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惠州最热的新闻莫过于2023年GDP的公布以及广州地铁正式接手莞惠城轨的运营两件了。

其中,GDP的关注度较高些,那就先谈谈惠州GDP的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前,大家都关注惠州的GDP的原因是,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先后实现了万亿GDP后,出现了断层,这也成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直观写照。在下一阶段的有利争夺者有惠州、珠海、湛江、茂名、汕头,迎来下一轮城市高速发展期,原则上大家都有机会,当然,惠州由于基数较大,还是希望较大的。

但令人失望的是,惠州去年的表现完全大失所望!

惠州市GDP在2022年实现5401.2亿元,增长4.2%。2023年5639.68亿元,GDP 增长5.6%。比网友预测的5700亿还低了些。

这对惠州来说,算是不小的进步了。但对于寄望惠州能上去的人、以及个别后发城市追赶者来说,这点数据难免“不太好看”。城市GDP尚且如此,人均GDP就更惨了,2023年,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37元,同比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

佛山从5000亿到1万亿用了八年,东莞用了九年。之前,和惠州对标过的南通就更厉害了,人家直接7年奔万亿。

所以,惠州其实整体经济是可以的,是产业结构不够大,产业缺乏多元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过于依赖某个大产业带动的情况,开始或许效果显著,但无法持续。地大物博,是不了解惠州的人经常嘴边提到的,但实际上,惠州虽然位于大湾区,但其实有至少四分之三的地方属于山地丘陵,真正可供开发的土地,刨除农田、保留地外,真正可以用得上的是土地只有大约是四大市区及三大县城的腹地相加,跟东莞差不多而已。

没错惠州确实列入粤港澳大湾区、也划入了深圳都市圈中,在圈不等于融圈,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土地开发,把地均GDP、人均GDP提升上来才是难点。

提高地均GDP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地均GDP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值。

加强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

推进城市化进程:通过城市化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人口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度,从而提升土地价值。

促进对外开放: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土地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高强度、高附加值的投资和开发。

保护生态环境: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进产城融合:通过产城融合发展,将产业园区与城市社区相融合,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空间,提高土地的综合价值。

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市场机制,完善土地交易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

当然,做到上述的远远不够,还需要各部门上层多多思考,跳脱思维局限,多尝试新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