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华卫

2023年卷了一整年的价格战,到了2024新年,又开启新一波价格「优惠」潮:特斯拉和理想带头打响,其他自主及合资品牌纷纷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看2023众多品牌的销量表现和代表车型,第一梯队以外的车企似乎已行走在市场边缘。

合资车不灵了?

花式「低头」求生存

近几年,较晚入局新能源的合资车整体销量下跌,其中广汽菲克、三菱等已经淘汰出局,还有一些品牌正在低价求生。

2023年3月,在湖北省的当地政策补贴下,东风雪铁龙的B级中型轿车C6「骨折」售出,从起步价21.7万元的车,到13万元以内就能直接提走,一度在全国掀起「去湖北买C6」的热潮。

从2020年开始销量就连年下滑的北京现代,如今也不断下调旗下多款车型的市场价格,甚至开始低价甩卖在华的制造工厂。

而悦达起亚同样经历了连续的销量滑坡和亏损,自东风退股后,其2022年的在华销量更是跌破10万辆,到2023年才有回升,但售价不复从前,旗下明星车型K3从18万元一路跌至现在的7.29万元。

还有一些豪华品牌,如英菲尼迪等,正在大规模关闭经销店。

据财经汽车报道,目前英菲尼迪全国门店仅剩58家,有的经销商已将英菲尼迪车型并入东风日产展厅销售,同时各门店的销售人数也在减少。

传统「老大哥」地位不保

传统车企中,在比亚迪和吉利的「打压」下,长城汽车的销量情况明显落后。其2023全年累计销量1230704辆,同比增长15.29%,年销目标完成率为77%。

对比比亚迪和吉利,长城无论在同比增长速度,还是年度KPI完成度,都表现出不敌状态。从长城旗下品牌情况来看,新能源转型慢可能是其一大症结。

长城旗下的主力品牌哈弗,一直到2022年9月才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哈弗H6参数图片),却又在去年被比亚迪宋反超,不再是SUV销量冠军;其目前唯一纯电动汽车品牌欧拉,2023年并未推出新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对比比亚迪和吉利的品牌体系,同样是定位于中高端的子品牌,腾势和极氪目前都拥有月销量过万的代表车型,如腾势D9、极氪009,魏牌的月销量成绩却仍在2000辆的水平徘徊。

而在长城稍显落后的新能源转型节奏下,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却很迅猛,新势力品牌加速产品「内卷」,价格战更是此起彼伏。

此外,长城之前广受吐槽的「猫、狗和咖啡」命名方式,以及核心高管团队的震荡,也对其在消费者面前的品牌形象带来不少争议。

去年来看,上汽集团的总体销量也显出颓势。其2023年全年累计销售整车502万辆,同比下滑5.31%;自2018年销量达到顶峰后,已连续5年下滑。

并且,上汽年度KPI实际完成率84%,距开年定下的600万辆目标,相差了近100万辆。而不及预期的主要影响对象,似乎是旗下几个销量下滑的燃油车品牌。

2023年,上汽大众、通用、五菱的销量均同比下滑,比上一年少卖了47.2万辆。

一直以来,旗下燃油车品牌都是上汽的销量来源大头,如今占比逐渐萎缩,不仅是因为正在增加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还有激烈的价格战影响,尤其是五菱这样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小型车市场。

昔日新势力「销冠」失速

过去一年里,新造车品牌的销量表现一家比一家亮眼。蔚小理、零跑等几家车企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理想的增幅更是达到了182.2%。

哪吒汽车却是个例外。全年交付新车12.7万辆,同比下滑16.2%,年度KPI完成率仅42%,远不达30万辆的年销目标。

时间回溯一年,哪吒可是新势力年度「销冠」,如今却逆势「垫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年度销量当天,哪吒汽车CEO张勇就公开在社交平台检讨,不仅承认了自己在2023年的「失误」,还总结了关于销量表现欠佳的具体原因。

在张勇看来,问题主要出在新老产品切换节奏乱、产品定价过高、传播方式老旧等方面。随后,哪吒公布一连串人事调整,营销团队首当其冲。

事实上,除哪吒现在已经意识到且正在解决的问题外,竞争力的减弱或也是其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

「为人民造车」,是哪吒此前喊出的经典品牌口号。从过去两年的销量数据看,哪吒的销量主力也确实是针对低价车市场的哪吒V哪吒U

2023年开始,随着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推出对标车型,如比亚迪秦海鸥、五菱缤果宏光MINI等,哪吒的性价比优势与竞争力逐渐被削弱,销量也开始滑坡。

虽然哪吒在2022年下半年就开始试图冲击中高端市场,推出售价区间在20万-30万元的哪吒S哪吒GT,但这一市场区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不仅品牌竞品众多,而且价格战尤为火热。

据官方数据,2023年4-6月,哪吒GT的销量分别为295辆、1716辆和1298辆;2023年上半年,哪吒S销量总计11965辆,月均不到2000辆。

而之后,哪吒在这一车型区间要面临的市场环境恐怕会更加「艰难」。

「明后年20万到30万元的汽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惨烈。」去年年底,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也明确表示。

跨界玩家压力「升级」

尽管汽车领域日益内卷,但仍不断有新造车品牌涌入,小米、极石、魅族等是最新的跨界入局选手。

然而在价格战贯穿去年全年,以及如今又暂且延续的价格优惠热潮下,摆在这些还未真正入局或刚刚入局的品牌面前的,首先是巨大的竞争压力

小米可谓是三家中造车决心最坚定的,为时1000多天,投入超过100亿才亮相首款车。

尽管未正式上市,但已对外发布电机、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多项自研核心技术。价格虽未公布,但目前已引来不少争议。

其性价比路线深入人心,如今的汽车市场又盛行「低价竞争」,小米却在此时独树一帜,宣称定价会有点贵,「9万9不可能,14万9也不可能。」

另外,在其他造车品牌已卷翻天的当下,小米首款车还未开启预订,雷军此前也坦承造车晚了六七年,这也是小米无法忽视的一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作为2023年才发布新车的极石汽车,其量产先小米一步。首款车型极石01定位增程式中大型SUV,于去年8月底推出,9月落成首个门店和交付服务中心,11月开启交付。

34.99-35.99万元的产品定价,让极石开局就对标高端车型市场。再加上升降「小彩电」和「一室一厅一厨」的配置,用户自然而然将其与理想L8进行对比。

据第三方乘联会数据,极石01首销的10月销量仅有72辆,11月售出154辆车,与理想L8的销量表现相距甚远。

2023年,理想L8自7月起月销持续破万,年销量超过10万辆。

今年价格战是否会再起,还不能下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车型售价在未来仍是重要竞争砝码;而在价格的过度内卷下,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可以独善其身。

「增收不增利」的市场环境,注定无法让每家车企都「活下去」。在与同台选手内卷竞争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消耗。

原本毛利就不高的车企要受到更多局限,后续研发投入支撑不足还将进一步加速品牌的覆灭。

接下来,跟不上市场节奏、单车毛利低、整车降本能力弱以及品牌基础差的汽车品牌,都可能下一个不幸「陷入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