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下中寨小组的王勇听到,山体大约在1小时内塌了三次。

凌晨5时左右,他正在给村里过世的老人 “守夜”。第一次,他听到山上“放炮仗似的声音”,很多村民从家里跑出去,给200米外的合兴小组、和平小组的人打电话,“感觉上面的山要垮了,你们赶快跑,赶快通知别人”。

有人跑出去了;有人跑出去又回头,再也没能出去;也有人永远留在了那一晚的睡梦中。

5时20分,王勇看到,“半边山塌下来了”,山体的一部分向合兴、和平两个小组冲去,“把半个村庄闯平了”。天色未亮,“轰隆哗啦”的巨响下,王勇感觉像是乌云密布,“灰尘淹没了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23日上午,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新华社记者 胡超 图。

半小时后,第三次坍塌发生,王勇感觉“是余塌,稍微小一点”。

1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合兴村民小组、和平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8户房屋被掩埋、47人失联。据通报,各方已投入救援力量1000余人。截至1月23日17时40分,搜救出31名失联人员,均无生命体征,其余失联人员正在搜救中。已实施紧急转移安置223户918人。目前通往灾区交通通畅、电力通信正常,失联群众搜救、地灾监测、善后处置等工作持续开展。各类救援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充足。

“巨响”

气温跌破零度,微雪,道路结冰,滑落的泥土和石块在山脚下堆积出黑压压的废墟。这是灾后的凉水村。

王勇说,凉水村合兴、和平、中寨几个小组都是依山而居。当第一次滑坡声传来时,他们就知道山“垮了”,“这个山以前有开裂,我们有那种心理准备的。”

事故当天5时许,因为天黑、尘多,看不到什么,“刚开始以为只是两三家人受影响”,等天亮一些,他才发现十几家没了。

山脚下几个小组的人多有亲戚关系。山体滑坡发生后,有村民调取了当地的监控,王勇从监控看到,他的一个朋友在第一次声响后跑出去,但又跑回来了,“只有他和妈妈在家,肯定是去叫妈妈的”,但很快来了第二次巨响, “10多秒钟的时间,就都隐没在灰里面了。”

王勇的另一位朋友,21日晚上,还跟他一起打牌喝酒,“快过年了,我们年轻人一年没几次能聚在一起”,到了22日凌晨两点,“叫他不要回去,在这里睡”。对方回去了,22日被发现掩埋在滑坡之下。王勇没能看到他最后一面。

王勇说,村里主要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经济条件好些的人家,大多搬去了县城或是镇上。他的一个远亲,女儿女婿外孙今年回来过年,被滑坡永远留在了这里。

1月22日,救援人员在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凉水村进行搜救。视觉中国 图

“裂缝”

据央视新闻报道,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许冲介绍说,山体滑坡的形成主要存在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地形、斜坡岩土体强度、结构面性质和斜坡植被覆盖度等;外部因素包括:地震因素、气象因素如降水和融雪、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如对斜坡底部的开挖和顶部的堆载等,都有可能降低斜坡的稳定性系数而形成滑坡。

在此次“1·22”滑坡发生前,当地村民曾发现山体裂痕。去年12月28日,有小倮块(山体滑坡事发区域)周边村民发布视频说“小倮块”每天都在地震。视频发布者告诉上游新闻,一个多月前,他在山顶种药材的时候,发现山顶有很明显的裂缝,“开始有一厘米宽,后面慢慢扩大,接近一米。当时我还把这件事告诉了村民。一些老人还说,可能等开年下场雨,这山才会垮。”

此前有媒体报道,村庄附近有几家煤矿开采公司。对此,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苏德辰对央广网表示,人为采矿、修路等基建活动也可以造成岩体松动,导致滑坡。苏德辰称,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已经派出专家工作组前往现场,近期前方工作组会有比较明确正式的调查结论。

王勇告诉澎湃新闻,“距离中寨小组一公里到两公里的地方有个刘家坡煤矿,山的另一边有金竹煤矿”。天眼查信息显示,镇雄县刘家坡煤矿有限公司和镇雄县金竹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皆成立于2005年,是以从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主的企业。

据潇湘晨报报道,镇雄县能源局一名工作人员称,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县能源局已有相关领导前去了解情况,原因尚不明确。“刘家坡煤矿有限公司目前还在运营,但应该是属于停工状态,去年11月已停工。” 据该名工作人员透露,镇雄县当地共有33家煤矿开采单位。

而据封面新闻报道,镇雄县能源局工作人员称,此前曾接到关于“煤矿作业疑致凉水村附近房屋开裂”的相关投诉,“当时调查核实过,结果是两者没多大关系。”

1月24日,新华社援引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的信息称,专家组经实地调查,本次崩塌初步分析成因为:陡峻的地形地貌为崩滑发生提供了条件;层状碎裂结构岩体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内因及客观因素;前期降水持续下渗,软化岩体内软弱面,加之崩塌发生前雨雪导致地下水富集,达到其临界点,进而诱发崩塌发生。

救援

22日下午,凉水村村民张立与公司的装载机一起进入滑坡事故现场,试图协助救援。但他很快发现,“那些石头太大了,只有挖机能操作,装载机无法施展。”

他看着挖机一点一点把受损建筑的水泥现浇板刨开,消防官兵再进入把被掩埋的灾民用担架抬出来,“一个个抬走”。

张立说,当地的房子以前是石头砌的,后期用水泥砖砌,屋顶是钢筋混凝土的现浇板。他直观感受到灾害的摧毁力量,“房子翻的翻、倒的倒、塌的塌,被十几二十吨的石头滚下来,全打垮了。”

“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提到,经专家组初步研判,此次灾害属坡顶陡崖区发生崩塌,崩塌体横宽约100米,高约60米,平均厚度约6米,崩塌体方量约5万立方米,崩积体崩落至中部斜坡区后,崩积物强大的冲击力运动至中下部陡坡区刮铲表层土体形成崩滑碎屑流冲击至坡脚,总方量约7万立方米。崩滑碎屑流导致下方房屋倒塌,崩塌区与居民区高差约150米。

1月22日下午,根据《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部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响应级别定为二级。

据新华社22日报道,灾害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要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搜救,防范发生次生灾害。要妥善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抢险救援,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同时细致排查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加强险情监测预警,严防次生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23日上午,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图。

截至1月23日17时40分,现场共有省、市、县救援力量1000余人,搜救犬81只,挖机、装载机、运输救援车辆150余台(辆)参与救援,现场部署6支专业搜救分队,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音视频探测仪、无人机、搜救犬等技术手段,在3个区域开展搜救作业。

蓝天救援队队员刘国舟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在1月22日下午5点左右从大理赶去滑坡现场,携带了生命探测仪、电波探测仪等设备。

在救援现场,因为担心二次塌方,救援队有一到两次紧急的撤离,每次10多分钟,风险解除后,救援队伍又重新进入救援现场。

刘国舟提到,此次救援主要的困难在于低温,以及在山区大型的救援设备进入困难。“滑坡面积比较大,我们从边缘开始救援、清理,用挖机配合人工在做搜索”。他介绍,目前救援以政府力量为主,他们配合做技术勘测,携带了边坡雷达检测仪,对塌方的山体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

1月22日晚上,王勇所在的中寨小组收到转移通知,村民们目前被安置在和平沟小学。附近村庄的青年也自发组织起了志愿队,每天的白天和夜晚分别有几十人值班,负责运送、派发救援物资。

1月22日运来的物资主要是方便面、面包和水,23日,他们陆续收到了肉和米。在救援的黄金72小时内,王勇说,“我们和消防官兵一样,一批换一批,24小时开展工作,要咬牙坚持一下。”

(应受访者要求,王勇、张立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