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陶渊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01

以职场人生来看,陶渊明的履历就过于简单了。

可他曾祖陶侃的生平却并不简单。

陶侃生于公元259年,死于334年,寿元75。在那个时代,算是高寿者。陶侃经魏晋三朝,他出生时,司马氏还未篡朝,7岁时,方才有西晋。他的壮年时期可以说是西晋的黄金年代,可惜他家境微寒,和寡母相依为命,不要说飞黄腾达了,解决一家之温饱还需苦心经营。

02

关于陶侃的起家史,确实挺励志。

陶侃不仅自己足够努力,他还有一个审时度势的好娘亲。在《世说新语》篇幅有限的贤媛篇里,陶侃的母亲湛氏就有两则典故,湛氏也和三迁的孟母、刺字的岳母、画地的欧母一起,并称中国四大贤母。

湛氏果断、刚毅且明事理,应该说对陶侃的一生影响深远。陶侃早逝的父亲陶丹是孙吴时期的小吏,按九品中正制,陶侃的职业生涯起步就不会高,他年轻时只是寻阳县的鱼梁吏,按现在的说法基本就是衙门里的打杂临时工,是不入品的。如果不出意外,他这一生可能只能辗转于这个阶层。

但是,陶氏母子两都非凡人,他们抓住了一生中难得的机遇,人生从此改道。这件事情被郑重地记录在《世说新语•贤媛篇》里。

有鄱阳郡的孝廉范逵路过陶侃家。当时天寒地冻冰雪积日,陶侃本就家贫,仓促间更是无以待客。其母湛氏果断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在古代可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的地位有如手足的。家里没有炭火做饭,他娘就砍了一半梁柱当柴火。于是客人受到了周到的照顾,连仆人都不曾冷落。这个范逵告别时,陶侃更是相送百余里。

你说人家母子俩如此殷勤周到,这个范逵怎么好意思白受人家盛情。

于是他极力向庐江太守张夔推荐陶侃,后来陶侃被征为督邮出任枞阳县令,从此进入有品公务员阶层。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道槛,在举荐为官的时代,即便才能卓著,若没有人脉,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跨越这道槛。

生活有时候就是那么有趣,陶侃从督邮起步而平步青云,而他的曾孙陶渊明因为不愿折腰事督邮,而辞了小小的彭泽令。

这就是所谓的人各有志,各得其所吧。

03

八王之乱导致晋室衰微,不仅边境少数民族虎视眈眈,南边的蛮族也不安分。陶侃先是凭平叛义阳蛮张昌之功封东乡侯,食邑一千户。后又参与平陈敏、杜弢之乱,一路拼杀到东晋立国。

后来他的威望和才能为王敦所忌惮,差点被杀,幸好有亲家——另一个军阀周访牵制,最终保得性命被贬到交州也就是今天的广州做刺史。在广州他又凭借平叛杜弢旧部杜弘之乱,或封柴桑侯,食邑增至四千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真正将陶侃推上职业巅峰的还是东晋初年的两次内乱。王敦之乱平定后,陶侃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328年苏峻乱,陶侃与温峤联手平定。后因功升任侍中、太尉,加授都督交州、广州、宁州等七州军事,加羽葆鼓吹,封爵长沙郡公,食邑三千户,又赐绢八千匹,声望达到顶峰。

公元330年,江州内讧,陶侃趁机领江州刺史,真正控制了长江的上游和中游。

公元334年陶侃逝于樊溪,成帝下诏追赠为大司马,赐谥号“桓”,以太牢礼祭祀。可惜陶侃的十七个儿子,没有一个能继承他的军事才能。虽然他死后,子孙仅能守成,但大司马的余威深远,到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立宋,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的子孙爵位未被废除。

04

回望历史,陶侃其人当属一世俊杰,他起于微末,知进退而务实守节,为人为事历世广受称赞,不仅宋人将他列武庙七十二将,伟人毛泽东也对他赞赏有加。他这一生兢兢业业勠力上进,晚年位极人臣却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也算是进退有据的能臣干将。

且陶侃很善经营,据传他有童仆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当然,因为他夫人龚氏“极度贤惠”,积极为他纳妾,导致他子女众多,如若没有家财万贯也不好养活这一众公子小姐。

陶侃的第十个女儿嫁给了名士孟嘉,生的女儿孟氏又嫁给表兄陶某某,孟氏生的儿子就是陶渊明。陶侃后代太多,分到陶渊明非嫡长这一支虽然有限,但“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分到手里的家产其实也还算可观。再加上母亲出身吴地名门,这样的家庭家底怎么会薄。

即便陶渊明的父亲“寄迹风云,寘兹愠喜”,是个不染俗务、不善经营的神仙人,留给陶渊明的遗产,除了“家族的荣光”,还是颇有一些庄园田产的。

05

所谓时势造英雄,出身寒门的陶侃所有的荣耀,其实都是靠军功一步一步积累的。

陶渊明一生淡泊事功,但言及其祖之荣,也难掩激越神往。

细究起来,陶渊明的血脉中还是颇多其祖之风的,他日后的退守穷庐,他的本分守节,他的恭孝亲仁,均不坠其祖气节。

陶渊明中年得子,曾做《命子》诗一首,诗中详细记述陶氏一族由来,是他唯一的“述祖德”之诗,也是他作品中少见的辞章华特、庄严肃穆之作。在诗里,他大书祖辈荣光,从远祖到长沙公,浓墨重彩,可见对于陶氏荣光,他还是心有戚戚的。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虽然祖父和父亲功业不显,但德行可嘉: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最后讲初为人父的欣喜之情,以及对于爱子的殷切希望,看来望子成龙的传统深入人心,即便是陶渊明也不能免俗。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但是,最后他却又说: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意思就是说,岁月如梭,你也会渐渐成长。漫长的岁月里,幸福不会凭空而至,灾祸也无可避免,老父亲夙兴夜寐,惟愿你未来能够成为栋梁。不过,如果你日后真的成不了才,那也没有办法。

这是什么神仙父亲!

果然很佛系,很陶渊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