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名外卖小哥被媒体报道“三年挣了102万”,这么励志的事,很多人却不相信。

我搜了一下,澎湃新闻、潇湘晨报、九派新闻等正规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

上海的澎湃新闻是这样写的——

“这三年多,我赚了102万元。”陈思拿出手机展示了自己近期的收入,2023年8月,他在某外卖平台的收入达4万多元,同年9月收入25470元,10月收入19497元,11月收入25786元。2024年1月,截至记者采访当天,他的收入为9897元。

从报道看,记者查看了小哥的手机后台,数据很详细,精确到了个位数。 澎湃还采访了其他业内人士,得知这名外卖小哥此前确实多次成为平台众包骑手中的月度“单王”。 让人高兴的是,过去三年的所得,帮小哥把之前欠的债都还光了。

很多人不相信“102万”,却忽视了这篇新闻报道背后的细节。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怀疑所透露出的不自觉的偏见。

这些年,“外卖小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量密码。 跳12米高桥救人、练琴10年商场弹钢琴走红、自学外语目标是同声传译、兼职赶考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外卖小哥登上热搜。

据《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 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测算,以美团、微信、抖音、快手、京东、淘宝、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平台,2021年为中国净创造就业约2.4亿,为当年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约五分之一中国人依靠这些平台就业,这种贴近性和关联性,再加上庞大数量的依靠外卖平台生存的商家和依赖外卖生活的消费者,使得“外卖员”成为了一个巨大流量池的密码。

这是流量时代一个不可不察的细节。

这几年,普通人的获得感在急剧下降。 外卖员的收入被品头论足,也与此 有关。 早些年共享经济初入中国时,网约车司机靠着补贴大战,开足马力也能月入数万,但并不见有人惊诧。 这几年的情况,大家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的外卖行业,收入逆市翻红,有人选择不相信,还有人则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而我看到更多的则是,社会对外卖员等新兴职业,依然存在不少偏见。 前些天,山东一个护士骂外卖员是社会底层,就体现了这点。 还有各种场所对外卖员的限制进入,也是屡见不鲜。 然而,不论是医院护士,还是商场保安,论收入,都远低于外卖员。 现在骑手的收入,一般都会比当地传统蓝领(如建筑工人、工厂流水线工人)要高不少。 很多人说送外卖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的被迫选择,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做骑手反而是很多人进行对比后的主动选择。 “××是梦想,外卖是工作”,此处,“××”可以是音乐,可以是深造,可以是诗和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金字塔尖的外卖员,那些普通的外卖骑手收入其实也不错。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部分骑手月收入在7000-12000元之间。四川巴中(五线城市)的一名全职骑手王海鹏,12月份跑单收入为8125元(当地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巴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为3370元);四川乐山的骑手收入则在3000多元至8000多元不等(当地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为3775元)。湖南岳阳,普通骑手月收入在六七千元左右。据网友“李逍遥”在抖音上透露,据他巡游全国了解到的情况,多数骑手月收入在5000-8000元之间。

一个很多人没意识到的事实是,过去十年,蓝领收入正在加速趋近于白领,背后驱动因素是服务业、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产业升级。

据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蓝领平均收入2684元,白领6439元; 2023年,蓝领平均收入达到6043元,白领的收入为8388元。 差距越来越小。

我敢说,再过十年,只要社会正常发展,蓝领收入大概率会超过白领。 因为,在许多发达国家,蓝领收入确实已经高过白领。

从更大的意义上来看,这更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习惯了理所当然接受各种低廉的服务,水管、空调可以上门安装、维修,外卖、快递可以送到家门口,做家务、带孩子还有住家或不住家的阿姨,费用都在白领们的可承受范围内。 但是,蓝领们的价值不可能一直被低估。

一方面,是人口红利的萎缩,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人的价值越来越大,尤其是体力劳动者。

AI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变量。 未来,偏重于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作,可能反而不容易被淘汰。

这两年多在北美,我就说一下美国加拿大的情况,两者对比,你可以看到一些共性和趋势。

在美国加拿大,送外卖开Uber的,月入过万美刀不是难事,尤其是在纽约、洛杉矶或多伦多这些北美一线城市。

月入过万美刀是什么概念呢? 2023年,美国家庭平均收入大概在7万美元上下,加州大约是79000美元,尔湾在12万美元左右。 中国白领们看不起的外卖员们网约车司机们,在美国干得好的话,收入是可以看齐谷歌脸书等大厂员工的。

跟国内一样,在美国送外卖,最重要的也是要选外卖单多、单价高、消费高、小费多的地方送。但是,要拿到一个月上万刀的收入,也很辛苦,一个月只能休息一两天,要从早上八九点一直送到晚上10点以后。另外,因为北美人住得比较分散,送外卖多是开车,所以车必须省油,否则油费会很高。如果你有一辆高级车,在好莱坞比弗利这样的地方,一天赚500美刀以上很正常。

当然,哪里都是二八原则,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能拿到顶尖收入的,都是少数。 站在金字塔尖的,除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还要动脑子,善于学习,而不仅仅是光靠傻卖力气。

互联网的发展,算法的加持,使个人单位时间的劳动产出大大增加。平台的规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谁善于利用规则,谁就能让平台为我所用。比如哪里单子多、单价高,需要在网上做很多功课。虽然平台也会有所指引。但是这些信息需要挖掘比对,需要用认知做出决定。比如前面提到的三年收入百万的外卖小哥,就是同时在两家平台接单,相信他也会研究和对比不同平台的规则和“玩法”。

顺便说一下,在发达国家,很少存在职业歧视,更没有人把“劳力者治于劳心者”这样的话当成金科玉律。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大家都是纳税人,社会福利一律平等。 在这些国家,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被困在写字楼里,整天对着电脑屏幕,他们倒很愿意做一些蓝领工作,在广阔天地里做点体力活,既锻炼了身体,时间也更加灵活。 比如我一位朋友,夏天时在建筑工地忙活,冬天就到处滑雪,一年只需要工作4个月。

经常会有中文报道说某某华人博士在美国加拿大送外卖修水管,然后评论区一片嘲笑,以为人家混得很差。 殊不知,这些职业是真正的自由而高薪的工作。

我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是做这种工作的。 在国内,他们是一线城市的高学历高收入的绝对精英,但是移到新大陆之后,他们反而更愿意选择体力劳动者的工作。 用他们的话说,少了职场上那些内卷,又能自己把握工作节奏,收入还不低,不知多开心。 每到假期,他们的朋友圈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度假路上,真正羡慕他们的,是我这样的所谓“脑力工作者”。

繁花》,怀念的是90年代的遍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