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美媒彭博社近日发文抱怨称,中国游客曾是全球最大的海外旅游群体,但近几年中国游客的海外旅游频率却大幅降低,这间接导致全球损失了至少1300亿元的旅游收入。

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虽然仍有不少人赴海外旅游,但总体来说热度呈现出下降趋势。此外,中国游客大多选择了更近的旅游地点,比如国内或者东南亚地区,整体而言中国游客的航班路线收缩了43%,受此情况影响,至少45个海外旅游热门地点关闭了中国直飞航班。

该报道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热议,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媒体人就讽刺美媒称,西方长期宣传“中国威胁论”,如今却抱怨中国游客减少影响旅游业繁荣,将受害者塑造成加害者,这是倒打一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西方国家网友也是并不买账,纷纷在文章评论区留言,称西方过多的宣传“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游客形象,如今美西方自食恶果,没有理由责怪中国。

自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形势,但西方却控制不住,导致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让新冠成了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病毒危机。

西方在防疫工作上做得十分平庸,面对国内人民问责,不少国家都选择了转移话题,把矛头指向中国,甩锅推责。再加上因为前几年美西方疫情泛滥,为了安全中国游客自然会大幅减少去这些国家的行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当前疫情已经平息,但人们赴外旅游的欲望大大下降,受此前西方虚假宣传影响,不少国家也对中国游客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反感和抵制,对任何国家的游客来说,都希望能够去更受欢迎的地方,而不是热脸贴冷屁股。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是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占据全球人口的1/5,在经济总量上,中国也仅次于美国,因此中国在各行各业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旅游业自然也时时刻刻牵动着全球的旅游经济。

美媒将全球旅游业遇冷归咎于中国,这是“既当又立“,反映出了美媒试图污蔑中国国际形象,以此打压中国的发展。

1月18日到19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北京又一次举行会面,在此次会议中,双方就金融领域与货币问题进行了沟通,会后两国皆同意继续保持联系。尽管双方都彼此希望建立更深入的合作,但1月19日,美国财政部发文称,两国在很多领域存在分歧,但美方并未具体指明分歧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2023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总量占全球18%,美国经济总量达到全球的25%,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保持良好合作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

因此,尽管中美存在大量分歧,双方长期处于竞争状态,却又互为密切的合作伙伴。

1月18日,中美重启了农业联委会会议,两国农业部长在美国华盛顿会面,受中美关系恶化影响,该会议已经中断了9年,此番重启意义重大,代表着中美将恢复在农业领域的大量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贸易战开启以来,美国很多企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农业领域首当其冲,大量美国农产品无法外销中国,极为严重的影响到美国的经济与民生发展。

美国目前的战略意图已经明了,将在包括农产品在内的更多消费品领域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但会在一些特殊领域对中国进行“去风险化”,比如高科技领域。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就强调,美国不会与中国脱钩,但中美竞争关系将永远存在。

在中美关系升温,各项合作逐渐恢复的同时,美国大谈特谈竞争,是在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奠定基调,即美国意识到了与中国保持合作的重要性,但又不愿意将霸主地位拱手相让。

对中国而言,中国始终积极与各国友好,和平共处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中方无意与美国争霸,但中国将坚定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自身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