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日经指数创下34年来首次突破36000大关,东证指数也创下22个月以来的最佳表现,总市值超过上海证交所,重新成为亚洲第一。这一成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然而,这一成功的背后,是日本经济长达三十年的沉浮,是一个由泡沫经济引发的深刻反思。## 安倍经济学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时年58岁的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上马了被冠以“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安倍经济学旨在通过三支利箭来振兴日本经济,包括宽松货币政策、扩大财政支出、促进结构性改革。这一经济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日本对长期低迷经济的寻找新出路。

然而,要理解安倍经济学的兴起,必须回溯到三十年前。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如日中天,但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署使日本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场协议通过强制手段迫使日元升值,抵御全球通胀。然而,日本政府在协议后推出了一系列南辕北辙的刺激经济政策,促生了大量经济泡沫。90年代初期,泡沫破裂,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

日本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部门大规模举债,央行成为政府融资的重要途径。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强烈配合,将部分债务以福利的形式返还给普通居民,实体经济则依赖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出口。这一模式在维持了30年的低增长、低通胀的同时,积累了高杠杆和巨额政府债务。

时至今日,日本股市仍受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外国投资者上周净买入日股创下三个月以来的新高。然而,这一繁荣背后,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贸易逆差的出现,都是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

日本经济的三十年沉浮,是一个由泡沫经济引发的反思过程。过度冒险、过度依赖金融市场的模式让日本在90年代陷入了泡沫的深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今,虽然日本股市再度繁荣,但仍需警惕过度投机引发的泡沫。日本应当回归实体经济,注重制造业的竞争力,追求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未来,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复苏,日本需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政府需要审慎制定政策,避免再次陷入过度冒险的境地。日本有望在全球经济中重新发挥重要作用,但这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明智的决策。

三十年的沉浮让日本经济历经波折,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未来,日本将如何走出这段经济的曲折历程,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紧抓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回归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的真正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