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行业,有两个响彻海内外的名字,一位是张仲谋,一位是张汝京,不过两人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台积电的张仲谋成了美国利益的代言人。

而张汝京从2000年起在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后,他花费了20年的时间,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一心为国,如今70多岁的他,已然在为中国的芯片事业在努力奋斗着!

虽然一个身为台积电掌门人,一个身在大陆,但张仲谋和张汝京在台湾有过短暂的合作,两人亦敌亦友,关系很复杂。

当年张汝京是台积电的第一代CTO,但是在那里他郁郁不得志,最后沦为美国资本枪口下的牺牲品。

但是他在最艰难的时期,选择了回到大陆,开创了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时代。

张汝京开发出的首款刻线400nm的6502处理器芯片、和第一颗40nmE-Dram,都是世界芯片领域的重要成果。

但是在2009年,张汝京又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中芯国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来,当年他的离开,跟张汝京早期的经历也有关系。

当年国民党撤退台湾,不但卷走了国库里所有的银子,还带走了大量的工程师,而张汝京的父亲就是一位出色的冶金工程师。

因此,他的童年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受父亲的影响,张汝京对航天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他选择到美国留学。

但是当时美国的航天机械工程专业并不对外籍人士开放,无奈之下,张汝京只能寻找其他的出路:电子系。

这在当时来说,还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没想到,张汝京的选择,成就了他的人生。

1977年,硕士毕业后,张汝京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德仪公司,成了一名芯片研究员。

用了3年的时间,张汝京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开发出了几个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产品,得到了德仪公司高层的赏识,一步一步爬到主管、工程师、团队负责人的地位。

后来德仪公司准备扩展市场,在美国西海岸新建了两座加工厂。

张汝京得到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新的城市大展拳脚,开始积累自己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德仪公司又将目光放到了欧亚大陆,张汝京作为公司特派的观察员,到各地考察,寻找适合建厂的地点。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德仪公司越做越大,而张汝京也成为公司开疆拓土的功勋人物。

1997年,美国政府战略大调整,将大量工厂转移到亚洲各国,而德仪公司将重心放到了台湾。

在与台湾本土企业谈收购的过程中,张汝京被公司高层利用,先是安排到收购对象的公司内部,但是在收购成功之后,张汝京的功劳却被别人窃取了。

张汝京异常失望,但是他并没有灰心。

多年来,他一直怀揣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

趁此机会,他选择了辞职,来到大陆,在几个大城市作了考察,打算在大陆建厂。

与此同时,德仪公司的另一位华人大将张仲谋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成为台积电的第一把手,和张汝京已经成了对手,不过两人的私交很好,在张汝京几次遇到难关的时候,张仲谋都伸出了援手。

张忠谋

当时中国国内的芯片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在外,又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

而且当时大陆的市场也不是很成熟,张汝京努力了几次,还是没能如愿。

在这个时候,老东家再次向他发出邀请,让他加入台积电,但是张汝京拒绝了。

他来到台湾,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世大半导体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台积电不同,张汝京的世大半导体公司和大陆的合作很紧密,而在张汝京的长期规划中,他未来的发展中心还是在大陆的。

张汝京的战略受到台湾当地企业和美国政府的联手压制。

但是凭借他在过去20多年里积累的资源,以及他对芯片领域的理解,张汝京还是把他的世大半导体公司打造成台湾省第三大芯片企业,在对手的围追堵截下,一直屹立不倒。

仅仅2年的时间,世大半导体的产值就增长了10倍,这让美国政府以及台积电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他们决定祭出雷霆手段,将世大半导体扼杀掉。

而操刀的,正是张汝京多年的好友张仲谋。

1999年,张汝京寡不敌众,只能选择妥协,以50亿美元的价格把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江山卖给了台积电。

张汝京拒绝了张忠谋的挽留,毅然决然地选择再次来到中国大陆。

这一次,他选择的是上海,张汝京带着自己的团队,在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

其实从时机上来说,当年大陆的半导体产业非常低迷,但是张汝京对于时局的判断非常地深刻,他从来没有对大陆的这个产业失去信心。

当然,在起步阶段,一切都是很艰难的。

中芯国际的第一条生产线,也是从台湾高价收购的二手货。

张汝京明白,在半导体这个行业,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

虽然美国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但是他们可以买啊,买来半成品也好,买回来自己研究,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2001年,张汝京成功地在台湾拉到大批的投资,中芯国际一下就增加了8条生产线,产能提升了数倍。

但是这个时候,他再次面临台湾方面的制裁,这次张汝京没有再妥协,他放弃了自己在台湾的户籍,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将失去很多台湾的政策支持。

但最起码,他现在自由了。

两年后,张汝京又被台积电狠狠地坑了一把。

台湾方面设了一个局,成功地渗透进中芯国际的合作伙伴核心团队里面,最终以侵犯专利权及窃取商业秘密的罪名,在美国向中芯国际起诉。

张汝京深知,现在的中芯国际,还远远无法和美国资本对抗,他一边拖延时间,一边上交了1.75亿美元的罚款,换回了发展的时间。

美国人不愿意让张汝京的中芯国际顺利的发展,几乎每隔一年,就会对张汝京的中芯国际发出大招。

2006年,台积电又一次以类似的名目起诉中芯国际,这一次,虽然中芯国际有胜诉的可能性,但是为了缓解外部压力,最终张汝京还算选择了妥协。

只不过,这次妥协对于张汝京个人来说,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他失去了自己在中芯国际10%的股份,并且再次选择了隐退。

但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张汝京的隐退,却换来了中芯国际发展的一片空间。

在他看来,自己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了,因为中芯国际已经走上了正轨,只要按照目前的势头继续发展下去,美国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张汝京已经70多岁,但是他一直没有离开半导体这个行业。

他先后创办了三家半导体企业,每一次,在企业走入正轨后,他都选择了急流勇退。

最后张汝京回到自己在大陆的起点上海,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担任执行董事。

从当年第一次来大陆考察,到如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

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已经跨越了几个发展阶段。

我们曾经错过了工业革命,但是在半导体产业,因为张汝京这些前辈的努力,我们整整挽回了30年的发展空白期。

虽然现在还任重道远,但正是因为有张汝京这些人的存在,我们才有了如今在世界半导体格局中的一席之地。

如果说张忠谋是一个纯粹的商人的话,张汝京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他的心中,更多的是民族大义。

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一直坚持着,从来没有向困难低头。

一时的成败得失,都无法定义张汝京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贡献。

对他来说,半导体产业就是他的终生事业。

直到现在,70多岁的张汝京已然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浸泡在芯片领域的研究中。

从硅片材料,到芯片设计制造再到封测包装。

张汝京不遗余力,他始终都在积极布局。

我们回顾过去的20多年就可以发现,张汝京创办的多家企业,都是处于芯片产业上下游不同“波段”的。

通过这些企业,通过张汝京自己的整合能力,最终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闭环。

先驱者总是孤独的,张汝京就是如此。

他每一次跌倒,都给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契机。

随着芯片在全球互联网和智能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在相关领域已经有了很多重要的突破。

像华为、紫光这些企业,都是行业的翘楚。

如今的中国,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还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甚至向外输出我们的产品。

那些我们曾经需要仰视的台积电、三星,如今也不得不承诺,中国的芯片企业,已经成了他们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