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临汾市委最近召开的五届七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努力成为”的大方向大目标。我们必须在全面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把握大势、掌握主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规划先行、设计赋能,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努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样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要立足时代背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乡村要振兴,规划需先行。新时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明确其时代背景。我们临汾市山区县多、重点帮扶县多,必须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核心命题,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将这两方面工作放在一个“大棋盘”当中,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实行一体化规划设计、一体化建设提升,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特别是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抓和美乡村建设,必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比学赶超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学)、认识一致(和美乡村必须建)、扎实推进(措施上必须实打实、办实事),切忌一哄而上、形式主义;一定要在优化村庄布局上做文章,摸清底子,科学研判,明白哪些是中心村、重点村,本年度哪些是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要重点建设,下个年度及今后几年哪些将成为新的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要重点培养、提前谋划;一定要对全县域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一个整体谋划和大体安排,力促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型农村产业稳步发展,形成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态势;一定要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做文章、求突破,各部门各领域的重点项目都要向每个年度的精品村、提升村倾斜,形成有序推进、滚动发展、补短板、促提升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是要瞄准产业增收,推进规划设计落地
乡村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上水平,强产业、美农村、富农民。因此,乡村建设必须是先谋产业,结合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先要拿出一个产业发展计划。如果没有乡村产业发展计划,特别是没有一个初步的产业运营计划,乡村建设规划就是“无本之末”“空中楼阁”,就会走进为建设而建设、拍脑袋、瞎指挥的形式主义怪圈,最终导致乡村建设规划无法落地,或造成大量的建设资金浪费。前些年,个别地方搞了一些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乡村建设项目,但目前不少这样的村庄变成了“形象工程”的代表,放在那里成了“摆设”,很难看、很难运营,维护管理费用还挺高,变成了村集体的负担。
这就要求我们,当下在做乡村建设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从产业发展的需求来谋划乡村建设的关键节点、道路、景观、设施和重点项目等。不管哪个村庄做规划,都要做足做好调研走访,要问当地原住民到底想要什么,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是不是能够起到联农带农作用,文创项目是不是有促于重点产业项目的发展和推介,要真正找到能够增强当地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即便是目前还没有做村庄规划,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任性而为、随意而行。
三是要明确发展定位,推进片区打造提升
没有明确发展定位的乡村建设,一定会带来同质化或低水平的问题。就象前些年的城市化“千城一面”一样,会变成美丽乡村建设上的“千村一面”。因此,每个村庄要搞建设,必须首先明确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先行,在县、乡或片区规划的框架下,做出宏观、中观、微观相贯通、相衔接、差异化的村庄乡村振兴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
一要对接县域总体规划。因为县域是城乡统筹的最佳行政和经济单元,众多分散的村庄规划如若没有更高层次的县域总体规划作指导,就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就难以整合资金资源资产发展“特”“优”产业,形不成“拳头”优势和地方特色,“和尚帽子平不塌”,难以给人深刻印象,也难以取得明显成效。所以,在做村庄规划时,要全面了解县域特色和上级扶持重点,突出本地特征,科学规划,同向发力。
二要明确村庄在片区开发中的位置。一个县,一般以流域或区域可划分为三五个大的片区。每个村庄的发展都不可能“置身世外”,不能“各吹各的号”,必须“唱响协奏曲”。所以,在做村庄规划的时候,都要对整个片区的发展定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片区规划或乡镇一级的规划,主要是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在某一个大的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做好风貌管控策划,提出村庄布局和分类管控意见等。按照2021年8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我们要将村庄大致划分为四大类,即:集聚提升类村庄(一般是乡镇政府驻地)、城郊融合类村庄(城市近郊以及县城所在地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搬迁撤并类村庄(人口规模较小、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村庄),其余无法明确归类的村庄暂不做分类。所以,每个村庄在做规划时,都要知道自己的村庄属于哪个类型,规划应该侧重哪些方面;要明白自己的村庄在这个片区内位于什么样的节点,有哪些优势,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要认识到,在这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只要能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小角色”同样可以登上“大舞台”,实现角色转换。
三要细化村庄发展定位。给每个村庄进行定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既然是一个难事,就一定是一个细活,这就需要通过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提炼总结。但不管哪个村庄做规划,都必须立足区位优势、文化基础、景观特色、风貌特点、产业方向、群众愿望等重要基础,提炼出一句或几句高度凝练、美丽漂亮的定位口号,来体现其发展定位和核心价值,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向往心。然后,科学布局村庄的关键节点、重要景观和重点项目,通过农文旅融合的产品设计和场景设计、产加销贯通的项目安排或战略留白,勾画出富有特色、移步换景的空间设计图,形成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村庄规划设计时,原则上不要大拆大建,能利用的设施、房屋、院落、道路、绿地等要尽可能地利用,重新修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景观、道路、厂房等都要事先考虑设计是否科学、位置是否合适、土地是否能用、建成是否有用、群众是否欢迎、联农带农作用是否明显。联农带农不仅要体现在增产增收上,而且要体现在能够更好地带动群众向善向好上。高手在民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定要坚持开门搞规划,既要走访原住民,又要征求新乡贤意见,提高“我的家乡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赋能效力。
四是要建设品牌乡村,推进经营模式创新
好的村庄,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努力把自己的村庄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品牌乡村。把一个个好的村庄作为一个个好的品牌去经营,这既是农业强市和品牌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品牌乡村建设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为此,对一个村庄或对一个片区来讲,要想做好规划设计,推进乡村建设,都必须强化共同富裕的观念和经营乡村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打破乡村行政桎梏,实行乡村资源整合,做到片区和村庄规划设计策划在前、运营模式谋划在前、整村经营甚至组团发展考虑在前。
乡村振兴,必须在畅通各种要素上做文章,走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协同推进之路。为此,在目前情况下,建设品牌乡村,就成了“五大振兴”的集大成者。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只有乡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坚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高度重视规划设计,推进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而组织振兴在规划上的表现就是要选择或者聘请一些专业的人才或团队,对乡村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而在目前,乡村规划设计实际上还是一个新领域,它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企业,由于其涉及的面积大、历史遗留问题多、人员复杂,必须通过专业人才或团队对乡村肌理的全面理解和乡村发展的高层次瞻望,才能做出深入人心、有益发展的各种创意,创造出漂亮的乡村创意口号、创意符号、创意产品、创意形象等创意成果,创新出乡村经营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外地游客或客商走进来做好提前准备,打好“提前量”,争取“主动仗”,确保品牌乡村建设和运营达到如期效果。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经营一个好的村庄,必须走规划好、建设好、管护好、运营好、治理好的路子,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根据消费升级需求,向品牌农业和品牌乡村要效益。而“品牌农业”“品牌乡村”这种感性概念的背后,都离不开智慧化、数字化技术的理性支撑,离不开IP化、信息化的有效传播。这方面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切实推进设计赋能和数字赋能融合发展、加力加持。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路径。坚持规划先行、设计赋能,一定行,一定能,一定好。我想,我们的“三农”干部和乡村干部都需要在这方面有所研究、有所实践,为建设宜居宜业、和谐和美、富裕富足的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李 王 卫 张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