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系【医学人 物周刊】原创,如需转载请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1298字,阅读时长约4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深媒体人、毒舌电影合伙人 赵铮

春节将近,当人们正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氛围中时,“心梗”的悲剧却再次上演。近日,资深媒体人、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因突发心梗,医治无效去世。心梗这一冷血无声的杀手,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大家切勿透支身体。

文 | 人物君

在国内,每年心梗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约250万,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七成左右。而近年来心梗更是呈现年轻化趋势,工作生活的高压、情绪冲动、不健康饮食等,导致年轻心梗患者的群体逐渐扩大,尤其对于长期作息不规律的媒体人,心梗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是随时可能落下。

有别于老年群体,年轻人的心梗发作更多的为突发事故。可能在发病前几天无任何症状,就在觉得自己还可以肆意挥霍青春的时候,轰然倒下。

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心内科专家对此解释道,老年人心梗通常是由于血管重度狭窄(狭窄程度80%以上)引发的,病情有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加上老年人对于一些症状的警觉,能及早去医院检查救治;而对于年轻群体,其血管狭窄程度可能只有30%-40%,只是为普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年轻患者的心梗发生很多时候是由于血管斑块破裂后的急性血栓栓塞导致。

此外,心梗的发生与多重因素相关,从内因上看,有冠心病家族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心梗的易发人群。同时,长期熬夜、暴饮暴食、大量吸烟、久坐以及精神压力等,都是引发心梗的危险因素。总之,我们所能想到的不良生活方式都与心梗的发生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心梗的发生很突然,但也并非毫无征兆,部份患者在发病前数日会出现乏力、心悸、气短、烦躁、心前区疼痛等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一旦发生心梗,最好的方法是拨打120,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心梗发生时越早展开急救,挽救心肌的可能性越大。在心梗抢救中,最常说的是“两个120”——“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120分钟内尽快开通血管。”

120分钟是心梗抢救的黄金两小时,在这个时间内及时疏通血管,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周期都能得到很好的获益。120分钟之后,发病部位的心肌已经彻底坏死,并且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心肌细胞不同于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其不具备再生性,心肌坏死的部位会被瘢痕所取代,而瘢痕是没有收缩功能的。因此,心肌损伤越多,心脏收缩功能越差,之后往心衰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心衰出现的时间也会更早,病情更重。

也就是说,心梗救治的时间越早,保存的心肌就越多,病情往终末期发展的可能性越小。

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此前在接受《医学人物》周刊专访时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输赢是生命的去留。

近年来,随着中国胸痛中心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的铺开,搭建起了心血管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让医生能在黄金时间窗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治,从而极大程度减少了患者因送治不及时而死亡的悲剧。

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年轻生命更好的绽放。

责编 | 嘉 莉

校对 | 苏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