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维持死刑的吴谢宇,最近向最高法提交了不核准死刑的法律意见。

吴的律师说,吴谢宇的求生欲望很强,希望能活着赎罪,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我心里一愣。

不想死很正常,求生欲强也是本能。但是一个死刑犯,即使留得一条命,多半也都在监狱度过了。

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何出此言?吴谢宇是对这句话是有什么误解吗?

直到昨晚看到一篇文章,讲到了吴谢宇在看守所的情况,才明白原来如此。

文中提到,吴谢宇在监室里,会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不仅是认真学习了,还学以致用。

他除了写悔过书,以及给外婆、舅舅、阿姨等人写道歉信之外,还帮助同监室的人写家信,帮室友教育子女,维系亲情。

一个家庭生活失败到极致,且对亲母举起哑铃的人,却在帮人教育子女,是不是挺讽刺的?

但这就是事实,从而也突显出了律师口中的悔改的表现。

最重要的一点的:吴谢宇还帮助同监室的,福建某知名石化公司老总柯某撰写了1000多页,100万字的二审自辩词。

1000多页,100万字,那么多的字别说写得恐怖,就是看的人都会觉得窒息。

但是学霸就是学霸,吴谢宇就是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份自辩词,柯某因合同诈骗罪一审判处的无期徒刑,最终二审时,福建高院竟撤销了原判,发回重审,同时取保回家了

也就是说,吴谢宇的这1000多页100万字,似乎发挥作用了。

而据文章所说:吴谢宇在看守所里,与柯某相互关心照顾,情同父子

前面20多年阳光下的自由生活,造就的是一个心理畸形者,而进去不到5年,竟然变得白白胖胖,正常起来了。

基于此,吴谢宇觉得有了“成就感”,感觉“非常幸福”,他在这里找到了一种“真正的生活”

所以除了求生欲强不想死,他还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原来吴谢宇的“社会”,也包括看守所的嫌疑人和监狱里的罪犯。

原来是我狭窄了。

总之吴谢宇被羁押后的一切言行,都在表明其已经深刻悔罪,已得到改造,已重新做人,不再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至于最终是否核准死刑,就看最高法如何核定了。

吴谢宇这个案子,用“惊世骇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其中吴谢宇的一系列表现,同样极端且都顶到了极

一路的学霸人设反差;

有预谋的精心设计;

哑铃锤杀生母;

活性碳保存尸体,厚厚包裹75层;

摄像头监控尸体状况;

把亲戚骗至存尸处自我暴露;

把骗来的钱买彩票+买春;

有机会逃亡却隐匿于灯红酒绿之所;

进去后深刻悔罪,法庭上痛哭流涕;

各种道歉信及洋洋洒洒 5万字忏悔书,

以及帮同监者写下百万字自辩词.......

沿着这条强烈而鲜明的轨迹,各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法学家等等,很容易就抓到吴谢宇的清晰的犯罪逻辑:

吴与母亲二十年的生活,是非常冰冷和黑暗的;他是在有心理问题的母亲的影响下,诱发了心理问题。

按照武志红老师的说法:吴与母亲共用一个自我,他先是超我(超高的道德标准)杀死了本我(享乐本性),后受到刺激,本我又反杀了超我,陷入疯狂的纵欲模式。

很有道理,是吧?

但是水木丁老师的观点,却让我瞬间脊背发凉:吴谢宇的高智商之处在于,他懂得心理学,并给公众讲了个心理逻辑非常合理化的故事。

谍战剧里,真正的高手,不仅可以通过对方的姿态、神色、眼神等微小信息,判断出对方的心里活动;反过来他也可以通过自我设计,把对手引入他希望对手看到的结果。

那么,吴谢宇是这样的高手吗?

不知道。但是从上述列出的每个环节细节,似乎吴谢宇都有着极强的表演痕迹。

结合警方给出的资料,记者对周边人的采访等等,于是我们得出了吴谢宇想向大众传递的这个故事。

水老师认为,从目前的这些资料中,还无法判断吴谢宇内心世界到底发生过什么,没法下结论

这样,吴谢宇就成了一个谜。

如果这真是吴谢宇精心的设计,如果他侥幸能够存活下来,他会在心里如何地嘲笑这个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我倒希望看看未来他还会有什么表现(表演)。

总之无论吴谢宇能否“活着赎罪”,他都已经成为一个标本。

至于他还能对社会有什么用处我不知道,如果非要说做“有用的人”,我认为这个“标本意义”,或许就是吴谢宇能提供的“价值”。

而这个价值,想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