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步行过三十多里地去上学吗?

你睡过用课桌拼凑成的床吗?

你经历过冬天为了取暖四个人挤一个被窝吗?

是的,我都经历过。

在全面脱贫的伟大新时代,再言及河南农村的贫穷,是有悖于主旋律的。然而,贫穷却依然好像一座大山,横亘在日渐坍塌的河南农村。

在我小时候,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乡村的学校,学生爆满。几乎每个村里都有小学校,每个小学校都有几百名学生。

学生步行几步路,就能到达学校。

上初中需要到镇上,上高中需要到县城。步行是那时候最常见的交通方式。

那个时候,农村人还是以务农为主,一年四季都守在村里,上学也都是在农村。

后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如果不外出打工,紧仅靠种地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家庭的开销。

在外面工作稳定的,就把孩子带到外地去读书。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个能力,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原籍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

现在的农村,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的主力军。

然而,就在这十年不到的时间,很多村里的学校都消失了。很多乡村学校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很多学校只剩下寥寥几名学生。

从数百人的完小,变成了百把人的初小,然后又变成教学点。

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一名老师坚守一名学生的“袖珍”教学点。

很多私立寄宿学校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南阳方城大火的这所英才学校,因为镇上的学校一二年级没法住校,很多家长从一年级就把孩子送到这所距离几公里的寄宿学校上学。

我认识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原本他是在外工作,孩子留在老家上学。由于不放心孩子和老人独自在家,便与人联合办了一所私立寄宿学校。

既能照顾到孩子,又能挣钱补贴家用。

很多农村私立学校的条件并不好。

不像是公立学校,财政全供,各种设施配套齐全。很多私立学校的学费仅够学校开支,老师和校长还要边种地,边教学。

教学基础设施极差,供暖设备对于私立学校来说,更是非常奢侈的。在我那个时候,冬天都是靠几个36.5度的身体抱团取暖,那个时候,我们无比渴望一个插电取暖器。

私立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部依赖 学生的学费。

因此,生源对于私立学校来说就是头等大事,而能够吸引生源的唯一制胜法宝就是,成绩。

与公立学校的不同,私立学校抓学习抓的特别紧,很多家长也愿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出成绩。

特别是私立寄宿学校,能够节省出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也成为家长们望子成的梦想孵化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孩子的升学压力太大了,在学校,家长,孩子眼里,成绩大于一切。

学校会不知道取暖器有隐患吗?知道,但是他们只有这样的条件。

家长会不知道取暖器有隐患吗?知道,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

孩子会不知道取暖器有隐患吗?知道,但是他们冷啊。

用侥幸换取成绩,对他们来说或许是划算的。

可是,不然呢?

如果他们不是被成绩绑架,他们也不会去读私立学校。

如果他们不是留守儿童,他们也不会小学就寄宿,宿舍也不会锁门。

如果他们有空调取暖,那么也不会用费用昂贵且隐患极大的取暖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没有如果。一场大火,吞噬了13个孩子的生命,13个家庭的未来,也吞噬掉了万千学生的梦想。

一场大火,也烧出了河南孩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