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提起毛主席,就没有人不怀念敬重的。不仅是因为他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还因为他把自己的一家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毛主席的兄弟子侄在早年间都曾参加革命,但他们都牺牲在了胜利前夜。甚至就连毛主席自己的孩子,活到成年的也没有几个。毛主席共有四个儿子,但只有毛岸英、岸青兄弟俩活了下来。

朝鲜战争时期,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那么作为毛主席唯一幸存下的儿子,毛岸青都经历了什么呢?他晚年又是怎样的待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3年毛岸青出生了,但在当时他却没有得到多少家庭的关爱。一个是父亲毛主席和母亲杨开慧当时忙于革命事业,四处为革命奔走,无暇顾及他。另一个则是组织当时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国民党处处针对、残害我党重要人物。

所以年幼的毛岸青没过过几天安心日子,自小就跟随哥哥毛岸英等人东躲西藏,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毛岸青还幻想着和家人的未来生活时,一个噩耗传来,彻底改变了兄弟俩的人生轨迹。

1930年,久经考验的战士、毛主席的原配,杨开慧烈士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当时毛岸青只有七岁,毛主席在外忙于我党事业,他只得和哥哥相依为命,在保姆等人的掩护下才活了下来。

在当时他们兄弟俩已经和毛主席失去联系,而敌人一直在追查毛主席一家老小的下落,想要杀了他们。最终还是在组织的积极营救下,毛岸青和哥哥才辗转前往上海,在党组织创办的学校学习。

不久又经过组织的安排,毛岸青和哥哥被一位地下党的前妻抚养,经费由组织出。到这里,他们两人的生活才算安稳下来。但麻绳专挑细处捻,兄弟俩正常日子没过多久,又出变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书的学校被敌人占领并摧毁,驻地被捣散,地下党组织更是元气大伤。这么一来,原先由组织出的经费就断了,久而久之,毛岸青兄弟俩的处境也更加艰难。

小小年纪失去了母亲,又和父亲断了联系,家里老人也都不在了。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家庭,寄人篱下、看人眼色生活,毛岸青遭受的冷嘲热讽可想而知。

哥哥毛岸英选择不再忍受,直接带着岸青离开家开始在街头流浪。为了生存,兄弟俩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跑腿、卖报、帮工、接受别人的施舍等。但这些活虽辛苦,他们却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一天到头肚子还饿得咕咕响。

毛岸青当时也不过十岁多,个头小、又人生地不熟,经常被其他街的混混欺负,经常把他一天赚得钱抢走。一次,毛岸青气不过和来人打了起来,结果被人暴揍一顿,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即便这样,还是没能磨灭他内心坚定的信仰。一次他在街上贴“打倒帝国主义”,不慎被某官员看见,当即又被暴揍一顿。事后因受伤严重,又没钱去医治,毛岸青的头留下了后遗症,隔三岔五就会疼痛无比。

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兄弟俩整整过了五年,五年后才在各方人员的积极营救下和组织、和毛主席取得了联系。毛主席知道兄弟两的遭遇后,非常痛惜,想着他们才十几岁,便安排两人前去苏联留学。

1947年,毛岸青兄弟俩学成归国,此后毛岸青一直在东北参加工作。而且他当时是隐姓埋名,周围人都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也从不主动提起,为人非常低调。

因为精通俄语,毛岸青此后一直负责翻译工作,工作时的毛岸青一丝不苟,很受周围的好评。1960年,在毛主席的撮合下,毛岸青和邵华结为夫妻。

邵华是毛岸英妻子刘思齐的妹妹,因为人品性格优异,被毛主席看重,尽心撮合了两人。1970年,两人的孩子降生,毛主席很高兴,亲自为其取名。正是幸福美满的家庭,让毛岸青的后半生不那么悲惨凄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妻子邵华非常用心经营这份婚姻,时常陪伴开解毛岸青,抚慰他的内心。晚年的毛岸青因为早些年的经历,身体一直不好,常在疗养院养病。

当时邵华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儿子前去陪伴,在妻子儿子的关心下,毛岸青的晚年过得还算舒心,甚至都有多余的精力来关注国家大事了。

毛岸青一直都很关心我国的发展,所以在稍有精力时就会读书看报。他不仅多次和妻儿看望革命老人,还和妻子创办多个爱国教育基地,不遗余力宣传我党的思想文化,同时他也很关注我国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

除过这些,他还尽心翻译俄国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文献,在俄语翻译这一领域深耕,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正是基于这些突出贡献,组织上又考虑到毛岸青晚年的身体,才按照政治局委员的待遇给与他。一开始,对于这个待遇毛岸青再三拒绝,他对物质没有多少要求,完美遗传了毛主席的勤俭节约,认为够用就行,也不想因为自己给组织增添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组织的再三要求下,毛岸青接受了这一待遇。因为身体的原因,他隔几天就需要去医院复查治疗,给他这份待遇,是组织上对他的经济帮助,也是他应得的。

但毛岸青却从不以此为荣,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经常教育自己唯一的孩子要忠诚爱国,要勤俭节约,不要仗着身份做不合理的事情。

2007年3月,毛岸青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4岁。他的一生幼年丧母,不久在战乱中又和父亲失去联系,和哥哥在街头流浪了五年,受尽欺负。在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又失去了唯一的哥哥。

好在毛主席为他选了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婚姻,让他安心幸福地过完下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