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皇室,是清朝末代铁帽子王的儿子,兄长载沣是中国最后一个摄政王,侄子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

而他自己却要依靠倒卖家产为生。当溥仪邀请他至伪满洲国任职时,他却拒之门外,斥其为卖国贼。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为新中国的马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其亲民的态度使他深受人们敬仰。

他便是爱新觉罗·载涛,这位来自晚清王朝的贵族身上流淌着浓厚的民族自尊心。虽然历史舞台上他常常处于那些功绩卓著亲属的阴影之中,但他的人生故事同样璀璨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垮台。这位享尽半生荣华富贵的王爷深知共和主义才是历史的结局,清朝早已注定成为过去。因此,他自愿放弃贵族身份,转而投诚北洋政府,带一个闲散的小官,过起了普通人生活。

而他的侄儿溥仪却认不清形势,野心勃勃想要复辟。

1924年9月,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皇宫,彻彻底底结束了溥仪坐在皇位上的日子,并剥夺了清室原本由民国政府提供的优渥生活保障。

随着直皖战争和两次直奉战争的爆发,国内政局剧烈动荡,载涛也失去了仕途,王府再无经济来源。

生计所迫,载涛只得出售了王府,尽管这一切举动,依旧难以支撑繁重的家庭开销。一度傲视群臣的他,如今只能在德胜门外摆摊谋生,将马厩作为家人的栖身之地。

在简陋而充实的新生活中,载涛曾经坚决拒绝了拥有控制力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邀请,选择继续他那清贫且安宁的生活。面对动荡的时代,他已无心再涉政治风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载涛的平民声望源于其坚定的民族立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他的心中,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未来始终比个人的荣华富贵重要。在他的行动中,这一信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张作霖试图笼络他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表明了自己不与军阀沆瀣一气、不沾染封建割据的坚定立场。而面对日军的提议,他同样表现出了坚强的民族意志。

在那些黑暗的岁月里,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地的统治,急需在北平建立一个傀儡政权,他们殚精竭虑地寻找能为自己所用的中国名人,倾向于能影响公众舆论的贵族。故而日寇向载沣抛出了橄榄枝。

侄子溥仪,作为伪满洲国头目,也频频发来信件送来诱人官位职务。载涛却没有任何迟疑和动摇。在他看来,那些由侵略者操控的位置不过是耻辱的象征,他宁肯在战火纷飞中保持微不足道的小本经营,也不愿做任何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一系列行为,载涛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也树立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民族正直的标杆。这样的人品和抗争精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显得尤为可贵。他不再将自己视为王爷,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市民立于时代的洪流之中。这一点也是毛主席后来对他赞赏和信任的原因之一。

1950年春,载涛的好友李济深登门拜访,二人促膝长谈。

在这次交流中,载涛得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他的近况非常关心,并鼓励他为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贡献,这让载涛感到无比振奋。

随后的6月,经毛泽东主席批准,载涛被邀请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期间,周恩来总理特意与载涛会面,亲切问候他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可以向共产党寻求帮助。载涛紧握周总理的手,被这份尊重深深感动,以至于一时无法言语。

回到家后,载涛更加坚定了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他投入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提案《关于改良军马以利军用》。他的提案旨在优化军用马匹的品质,以提高军队的作战与运输能力,这反映了他对新中国和人民的忠诚以及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的决心。

基于这一突出表现,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分派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培育国家的战马并训练骑兵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当他收到毛主席亲笔签发的任命书时,载涛难掩激动之情,他慷慨陈词:“懂我的,唯有毛主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夜晚,载涛挥笔写下了感激信:“在我的余生中,我将勤勉工作以报答主席的恩知!”

他的专业技能在这一领域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频频称赞,甚至赢得了“人民弼马温”这一充满荣誉的绰号。

但随后不久,载涛家中的住所不幸坍塌,而由于他将大部分的薪金贡献给了国家,面对此窘境他无计可施。这件事被传到了毛主席耳中,毛主席慷慨陈词:“听说载涛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房子也坏了,修缮无资。就从我那稿费里拨出2000元给他吧。”

这笔及时的援助仿佛是在冰雪中递来的炭火,给予了载涛极大的安慰和支持。当章士钊带着这份心意送到载涛手中时,载涛再次深受感动,激动之情涕流满面。为表达自己的谢意,他再度提笔给毛主席写下了感激信,字里行间溢满了由衷的敬意与深厚的情感。

1957年9月,载涛被任命为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开始专注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着他在处理民族事务上的出色能力,载涛被委以更重的责任,晋升为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问题委员会副主任。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载涛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踏访了北京、广东、四川等多地。即使在人生的古稀之年,他仍然持续在推动各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遗余力地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

1970年,载涛在北京病逝,在周总理的安排下,载涛被葬入了八宝山公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载涛的家族似乎也继承了他的精神和奉献的姿态,许多人成为国家栋梁。载涛的后代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在发光发热,不断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载涛家庭成员的成就,无疑也反映了他对子孙爱国教育的重视和影响,他们在建设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贡献,也可以看作是载涛精神和价值观的延续。他们既是没落贵族后裔,更是新中国革命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