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有不少人名垂千古,如诸葛亮成为了智慧的象征,关羽则是忠义的化身,曹操自然是枭雄的代码。但是有一个人却似乎被人所忽视甚至被歪曲,小子却以为他绝对算得上是个大丈夫、真英雄,是谁呢?那就是蜀汉后期的大将军姜维。

先看看大将军姜维的生平: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本是曹魏天水的一个小官员参军(相当于现在的参谋而已)。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姜维被不信任他的上级抛弃而投降了诸葛亮。诸葛亮对姜维非常重视并重点栽培。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遗命姜维断后。

238年随大将军蒋琬驻军汉中,多立战功。247年升任卫将军并平定夷族叛乱。姜维每次想出兵北伐,都受大将军费祎抑制,兵不过万。256年任大将军,此后九次北伐, 胜多败少:大胜2次、小胜3次、打平4次、大败1次、小败1次。262年,姜维请杀弄权的宦官黄皓,后主刘禅不许 ,姜维为避祸出踏中屯田。

263年 ,魏军分路进攻蜀汉,姜维上表御敌方案 ,未得刘禅实施。姜维坚守剑阁挡住了钟会魏军主力。魏军邓艾部偷渡阴平,迫降刘禅。姜维假投降并策动钟会造反,企图重复蜀汉,失败被杀。

可以说姜维是蜀汉后期的支柱,为保全蜀汉而尽心竭力,最后以身殉国,其行足堪称大英雄。可是为什么后世对他有不少非议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你不能指望灭掉了蜀汉的魏晋去称赞一个亡国而且还是多次击败自己的大将的,就像后来满清的史书也不会把明朝写的有多好。写《三国志》的陈寿连诸葛亮都要去刻意贬低,何况姜维。

但如果抹去史料里的带有个人观念的议论,但从实际来看,说姜维“大英雄能本色”是当之无愧的:

一、廉洁自律、尽忠报国

“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这段话是姜维蜀汉同事郤正说的,此时蜀汉已亡、姜维身死,所以不存在他有刻意去吹捧姜维的嫌疑,述说当是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姜维位高权重,但廉洁自律,其个人品行高洁。

至于东晋孙盛说姜维不忠,纯属个人从魏晋立场的偏执之言。姜维投降蜀汉其实算不上什么背叛曹魏。姜维降蜀汉是在228年,那时他已27岁,而曹魏是在220年篡汉建国。那就说明在姜维19岁以前他依然是算汉朝子民,接受的自然是大汉正统教育。从后来诸葛亮说他“忠勤时事,心存汉室”,可见姜维对曹魏想必不怎认同,不然其上级也不会怀疑而抛弃他。所以这里不能说是姜维投降了蜀汉就是不忠于曹魏,相反可以认为他是回归正统。之后姜维为蜀汉政权劳心劳力、竭尽所能、忠贞无二。并以汗马功劳而升任大将军,并不是靠什么关系和后门。统军对抗曹魏,主持北伐,以弱势而取得有利态势,足见姜维之能。

二、千金一诺,不负重托

在三国当中,蜀汉政治最为稳定,未出现过大的波动,而曹魏和孙吴经常出现大的政变,尤其曹魏最终“一报还一报”的被司马氏篡位(也算是为大汉报仇雪恨),东吴也出现过君臣相对相杀的惨剧。设想如果诸葛亮和姜维有司马懿或司马昭这样的狼子野心,刘禅应该早被废了。当然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之重,不会有什么异心,算是正常。可姜维和刘家并无太大关系,他却为何如此忠诚于蜀汉?

究其原因应该有二:一是姜维本就心存汉室,一直以汉民自居。二是受诸葛亮的影响。窃以为第二点才是主要的。想姜维被人抛弃,却得名震天下的蜀汉丞相收留、赏识、栽培、提携,以姜维国士之风,其内心感恩之情应该不会亚于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恩之情。自228年到234年诸葛亮病逝,姜维一直跟随在身边聆听教诲所以说诸葛亮和姜维就是师生关系,诸葛亮托付后事给他是自然的事情。

姜维受遗命,忠人事,舍亲(其母被陷曹魏)取义,乃大丈夫所为。就像倭寇侵犯中华,总不能因家人被抓而不顾国家民族大义而当汉奸走狗。当然曹魏不算外寇,但在诸葛亮和姜维看来,他们是篡位的逆贼 ,自然是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了。

姜维感诸葛的情义深重和无私提携、教诲,力保蜀汉,最终杀身成仁,不负诸葛,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样悲壮,值得千古敬仰。

三、不惧艰难、以身殉国

姜维又不同于诸葛亮,诸葛亮又开国奠基之功同时受刘备所托,威名素著,不是姜维可比拟 ,因此姜维所处之难可想而知。姜维数次请求北伐完成诸葛亮夙愿,但先是受制于费祎,每次得兵不过万人,能起多大作用。到后面拥有全军职权时,内被宦官嫉妒,外被群臣牵制,不能集中全力以赴。但他依然对曹魏确定战略优势,诚属不易。在被宦官排挤后,以出走避免政局动荡,极为顾全大局。设想如果他稍微跋扈点,以“清君侧”名义提兵进宫诛杀宦官又会怎样?而曹魏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大举进攻,导致蜀汉灭亡。然大英雄在刘禅投降后,他完全可以安享晚年,可他依然不肯放弃,实施诈降挑动魏军内乱而复国,欲做最后一搏,可惜功亏一篑,大英雄最后以身殉国,让人感慨万分。

姜维最终壮烈殉国,其英雄气概可比项羽,也可比萧峰萧大侠。只是后人以成败论英雄,又以现代眼光来衡量,加之不良史官秉笔歪曲,致使好好的一个真英雄被忽视和污蔑,实在是令人深感世事不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