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大家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国产车的崛起。

没错,是”崛起”。除了这个词以外,没有任何词可以准确的描述下图对历年中国汽车出口猛增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中德日韩四国汽车出口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出口的猛增其实是从2021年才开始。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全年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打破了过去几年一直卡在100万辆的格局。而短短两年时间,到2023年全年将超过500万辆的规模。

过去20年来,国产汽车和中国足球一样,被国人视为扶不起的阿斗。现在中国足球越来越差,国产汽车却真的崛起了。

可以肯定的是,2023年绝不是国产汽车能达到的巅峰。

连美国之音这种反华媒体都认了

欧洲市场卖得最好的中国车是上汽名爵。像比亚迪这种真正的新能源车霸主,只是刚刚进入欧洲而已。

现实改变得太快了,很多人反应不过来还转不过弯来,你到社交平台上看,经常有人(海外IP居多)质疑,典型言论比如:

1,我不相信!这些都是假的!中国人有钱了怎么会不去买德国日本车?怎么可能去买国产车?

2,这个汽车出口肯定是有水分的!没考虑上海特斯拉的出口!(其实上海特斯拉的出口量不会超过总汽车出口的10%)

坦白一下,我其实不怎么懂汽车技术,我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大众商品,从产业角度去考虑问题。

在我看来,国产车产业的出口大增,原因有这么几条:

1,全球大环境的变化,因为疫情和战争,很多国家的汽车市场发生了大洗牌。特别像俄罗斯市场就全空了出来。给中国和韩国提供了机会。(不仅仅是中国,韩国汽车出口今年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就连日本冲了一波)

2,中国汽车业厚积薄发。入关后20年来的奋斗总算到了收获的时候。

3,我国决策层高瞻远瞩的压对了宝,提前布局和投资新能源车产业。(这条非常重要)

回头看过去二十年,国产车的崛起绝不是偶然,它其实是跟家电产业、手机行业、高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物流快递产业、光伏产业等等一样。是国家力量牵头,民企入场竞争后形成的自然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诀窍的话,那么就是如此。它绝对不是靠什么“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完全由企业自由竞争,政府只当守夜人。”的结果。

在这些行业中,一开始的局面都是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但等到中国人真正的去做了,却发现差距确实有,但绝对不是不可逾越的天渊。

只有被意识形态严重蒙蔽了双眼的少数人,才会拒绝承认这一点。

不信?我们看看。

最近看到两篇文章,一篇来自韩国中央日报,另一篇来自日本经济新闻。

日本经济新闻最近有个年度回顾,叫“日本诊断”,就是分析日本的问题。

首先是忧心仲仲的分析:

到底还是日本人自己写的,认识得非常深刻。

除了提到谁都知道的日本老龄化问题外,还提到一些中国人以前没注意到的方面,比如新干线和城市铁路等大动脉能够维持较高的收益能力,但地方的“毛细血管”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堵塞”的情况逐渐加剧。

日本很多的道路都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到2040年,预计约75%的路桥和约53%的隧道的使用年限都会超过50年。

无法使用的道路和老旧桥梁很难简单地延长寿命。日本必须重新讨论符合时代要求的交通网络。

除了东京,日本大多数地区越来越老旧

而且日本下一代对国家命运似乎漠不关心。20多岁人的投票率从60%一路下落,落到36%。从日本的下一代的政治热情来看,日本的现状似乎不太可能在近未来发生改变。

在涉及国际比较时,日本的比较对象主要是G7国家,以及近邻的中国和韩国。

在鼎盛期的8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出口份额超过全国的10%,日本制造精良的形象席卷全球,而今天日本的制造业出口比重仅为全世界的3%,中国则达到史无前例的17%。

而且中国制造还不仅仅是低技术商品,在高科技产业如数码产业方面,如果把这类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相比较。中国和德国和韩国是高技术硬件的输出国,而日本是输入国。

说起来有些不好理解,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某国今年买入了1万元的高技术含量零部件,卖出了1.5万元的高科技成品。这个国家就是技术产品的输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日本人的创新能力也衰退了,日本经济新闻引用世界知识产权合作组织的数据,指出日本的创新能力不仅落后于美国韩国新家坡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中国。

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美国等国,可以投入大量资金到人工智能,新能源产业等研究上去。而日本则因为负债率太高,拿不出资金来资助科研。日本目前资助大学的研究经费,仅是20年前的1.2倍,而同期韩国增加了6倍,中国增加了20倍以上。

虽然韩国和中国目前在诺贝尔奖领域都赶不上日本,但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有滞后效应,奖励的往往是20-25年前的科研成果,所以日本人怎么也宽不下心来。

虽然日本经济新闻的年度总结,也谈到了日本经济的亮点-动漫及相关文化产业,但总的来看,即使是日本人自己看来,说日本经济的未来是“面临末日”或者是言过其辞。但一定是灰暗大于亮色的。日本经济新闻直接用了“废柴国家”来形容。

日本人明显认为,韩国和中国的未来,要比日本光明得多。

那么,韩国人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们来看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的报道,根据该报评论员李相烈11月3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奇迹并不是白来的》一文,他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原因在于:

1,2007年任科技部长的万钢,放弃了在德国奥迪的核心职位,在接下来的11年里全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作者认为这是中国重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典型证明。

作者认为,其实这个优点,在70年代的韩国也曾经拥有。当时朴正熙亲自邀请海外科学家到韩国任职,其工资比国立大学教授高三倍,甚至高于总统本人。

”当时,韩国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创造了汽车、半导体和造船业的奇迹。不知从何时起,这种战略和热情逐渐消退。与中国企业竞争的诸多韩国公司很早之前就开始叫苦,“我们好像在与一个国家斗争”。“

韩国经济起飞是在70年代,发展比中国早那么20年的样子,从人均产值上看,我们大约是日本1985,韩国2000年前后的水平。

其实日本和韩国人心情很复杂,因为中国其实走的是他们几十年前的道路,他们看得懂,但很无奈。因为老年人无法回复青春,也无法采用年轻人的方法来和年轻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