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得李元忠、封隆之、高乾等人相助,顺利拿下冀州、殷州,立即向洛阳的尔朱世隆和晋阳的尔朱兆同时报捷。

此时,侯深平定幽州,斩杀刘灵助的消息也传遍天下。

天下人虽然苦于尔朱家族的暴政,但见各地反叛都遭到了无情地镇压,也只好苦苦忍耐,期待着别人出头。

天下太平,北魏朝廷当然要论功行赏,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人事升迁决定。

首先是仅仅当了四个月皇帝就被迫禅位的元晔被封为东海王;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司州牧、乐平郡王尔朱世隆为太保。

徐州刺史尔朱仲远、雍州刺史尔朱天光双双进位大将军;

并州刺史尔硃兆进位天柱大将军。

尔朱兆这个时候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上表推辞道:“这是叔父临终时的官职,我何德何能,哪里敢受。”

尔朱世隆本就对尔朱兆心存不满,见他这样说,正好顺坡下驴,取消了这一决定。

而晋州刺史、铜鞮伯高欢因为收复冀州有功,被敕封大都督、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受封渤海王!

此时的高欢年方三十五岁。

顺道说一句,跟随尔朱天光平定关陇的西征军将领也各有封赏。

比如贺拔岳升任岐州刺史、清水郡公,侯莫陈悦升任秦州刺史、白水郡公,且都加封了仪同三司的头衔。

又比如以步兵校尉身份入关的宇文泰,被封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直阁将军、行原州事,此时才二十四岁;

以屯骑校尉身份入关的李虎被封为东雍州刺史;以征虏将军身份入关的李弼被封为南秦州刺史;

以直寝将军身份入关的十七岁少年侯莫陈崇,因为在平叛中勇冠三军、大放异彩,又生擒万俟丑奴,被封为安北将军、太中大夫、都督、临泾县侯。

扯远了,书归正传。

却说高欢入主信都,加官进爵,可谓春风得意,心情大好。但有一件事的发生,却令他十分尴尬。

原来,高乾的三弟高敖曹这段时间一直领军在定州与侯景对峙,突然听说大哥将信都献给了高欢,顿时大怒。

“高欢是什么人,不过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又脱离渤海高氏多年,有什么资格在信都称王称霸?”

高敖曹怒不可遏,命人将一套妇女的衣裙送到信都,交给大哥高乾,意思是讽刺高乾不是男人。

高乾顿时羞愧难言,高欢也自觉讪讪,脸上无光。

但他向来能屈能伸,转念间,已有了主意,当即命年方十岁的长子高澄由李元忠陪同,前往高敖曹军中。

高澄虽然年少,但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

他来到高敖曹处,以子孙之礼拜见,对高敖曹一口一个“叔爷”,极其亲热。

高敖曹是个重情重义的耿直汉子,见高澄如此以礼相待,也没了脾气,只好带着王桃汤、东方老、呼延族等人跟随高澄来到信都,向高欢投诚。

高欢喜出望外,亲自出城相迎,礼遇隆重,自不必提。

自此,高欢在信都每日操练军士,积蓄粮草,打造兵器,暗地准备起事。

同时命李元忠为殷州刺史,驻守广阿,探听河北以南的风声。

又与定州的侯景暗中联系,请他密切关注太行山以西尔朱兆的动静。

转眼已至六月。

这日,初夏的微风已有了几许暑意,信都城外急匆匆地来了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衣衫褴褛,神情悲苦。

守城军士见他这模样,将他拦下,盘问他的姓名身份。

这年轻人急道:“在下姓杨名愔,弘农华阴人氏,先父讳津,与渤海王有旧,今日有大事请见渤海王。”

守城军士见他潦倒模样,正在半信半疑间,旁边有人道:“这不是遵彦(杨愔字)世兄么?怎地来了这里?”

守城军士见是渤海王府长史孙腾,急忙行礼退下。

杨愔一见孙腾,陡然放声痛哭,道:“孙伯父,我们杨家满门老幼,都被尔朱氏屠杀殆尽了!”言罢竟晕厥过去。

孙腾大吃一惊,急忙命人将他抬至渤海王府,自去禀告高欢。

高欢闻言,也是心中一惊。

尔朱荣在世时,杨愔之父杨津曾任并州刺史,与高欢相熟,再加上杨津的堂兄杨钧曾任怀朔镇将,是高欢的老领导,对高欢极为关照。

故此,高欢与杨愔颇熟,对这个品行正直、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很有好感,曾戏言将来愿招杨愔为婿。

听说他随父亲杨津在洛阳为官,却不知何故来了这里,高欢急忙赶来,命人喂水,将杨愔救醒。

杨愔缓缓睁眼,见是高欢,顿时挣扎起身,拜倒在地,大哭道:“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已将我弘农杨氏满门诛杀,请大王为小侄报仇呀!”

高欢按捺住心中震惊,细细问询,才明白了来龙去脉。

原来,当年孝庄帝元子攸欲诛杀尔朱荣,侍中杨侃曾积极参与,尤其是推荐了高敖曹,直接导致尔朱荣被杀。

此后尔朱兆大举兴兵为尔朱荣报仇,攻入洛阳,杨侃趁乱逃回了弘农华阴(弘农郡即今河南洛阳新安、三门峡灵宝和陕西渭南华阴)老家。

但尔朱氏岂能容忍大仇人杨侃脱逃,当即由尔朱世隆向如今的皇帝元恭启奏,要求诛杀杨氏满门。

元恭揽奏,不胜惊骇。

要知道,弘农杨氏自东汉至今数百年,一直是一等一的高门望族。

即使是前赵刘渊、刘聪,后赵石勒、石虎,乃至苻坚、慕容垂这样的异族君王,也对弘农杨氏礼遇有加。

北魏建国以来,更是对弘农杨氏推崇备至。

杨氏子弟遍布朝野,位居三公的不在少数,刺史、郡守更是比比皆是。

椿、津皆至三公,一门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一》

虽然政治斗争中也有杨氏子弟被杀被贬,但那都是罪止一身,哪有将全族屠杀的道理?

元恭断然否决了尔朱世隆的上表。

但尔朱世隆等人哪里将元恭这样的傀儡放在眼里,还是悍然发动了对弘农杨氏的大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年六月,尔朱世隆在洛阳,尔朱天光在华阴同时向弘农杨氏举起了屠刀。

一时间,血雨腥风、血流成河,从杨椿、杨侃、杨昱到原司空杨津、原冀州刺史杨顺、东雍州刺史杨辩、正平太守杨仲宣、光州刺史杨逸等数千口,不分老幼全部屠杀。

仅有杨愔和杨钧之孙杨敷(后世大隋越王杨素的父亲)侥幸逃出。

杨愔知道父亲好友高欢此时在信都,便千里迢迢赶来投奔。

高乾、李元忠、娄昭、窦泰、段荣、孙腾、高敖曹等人都在,听了杨愔声泪俱下的述说,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