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位传承中,最常见的立储方式是嫡长制,但也有不少例外。平常人的分家都不见得公平,帝王也是人,有好恶,有偏私,是人之常情。不少帝王是爱女及子,因爱立储的。今天一块来看几位。

第一位,秦孝文王。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换个称呼—秦始皇嬴政的爷爷。

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只有三天,继位三天之后就薨了。但他是个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秦始皇的父亲就不能继承秦国王位,也就没有后来秦始皇啥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孝文王做太子的时候,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自己本身没有孩子。非常受宠,所以有决定王储人选的能力;自己没有孩子,所以没有合适人选。吕不韦就是看到了这两个关键点,所以说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是“奇货可居”。吕不韦通过一系列运作,让华阳夫人接受了异人,并且在华阳夫人的影响下,最终确定了异人秦国继承人的地位。

第二位,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可称一代雄主,但最终却被饿死在沙丘宫,祸根在哪里?就在于立储。

赵武灵王游览大陵的时候,夜梦女子弹琴唱歌。醒来后,赵武灵王念念不忘。后来得到吴娃,应该是跟梦中女子极为相似,所以,赵武灵王对她极为宠爱,曾经数年不上朝。

对吴娃的这种宠爱,延伸到了吴娃的孩子身上。吴娃生下儿子赵何之后,赵武灵王就废掉了公子章的王储身份,让赵何做王储。

等到后来,吴娃死了,赵武灵王对于吴娃的喜爱之情难以为继。这时候,对于公子章的怜悯之心开始抬头,在这种念头推动之下,赵武灵王准备让两个儿子都做赵王,把赵国分而治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武灵王的这种犹豫不决给了公子章希望,也给自己种下了祸根。公子章谋反夺权,失败被杀,赵武灵王被困沙丘宫,活活饿死。这个事情在我前期一篇文章里面有专门论述,感兴趣的可以翻翻看看。

第三位,刘邦。

刘邦的原配是吕后,太子是吕后所生,后来的孝惠帝。

刘邦称王之后,得到戚姬,非常宠幸,戚姬生下王子如意。

戚姬非常受宠,所以得以经常追随刘邦,日夜吹枕边风,让刘邦更换太子。

而吕后那时候已经年龄大了,刘邦外出时,基本也不让她跟随,平时很少见到刘邦。

同时,刘邦觉得孝惠帝太软弱,不像自己,而赵王如意则比较像自己,数次动念头准备更换太子,但最终在大臣阻止劝说之下,没有成功。

戚姬得宠本来就被吕雉妒忌,再加上她鼓动刘邦更换太子,更是犯了吕后大忌,所以,刘邦一死,吕雉就把戚夫人断去手足,弄瞎眼睛,灼坏耳朵,灌了哑药,把她放在厕所,制成“人彘”,通过这事情可见吕雉心肠之狠,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戚夫人的恨意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朝历代,王储的更换都是大事。嫡长制是无奈之举,但总归还是简单易行,标准明确,可以让权力尽量平滑地过渡。

虽然如此,因爱立储的帝王还是不少,人总是感情动物,难免受好恶影响,帝王虽然是大人物,但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