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越是想要建立万世功勋的王朝,却越是短命。秦始皇想要建立万世功勋,然后将皇位传至千秋万代,但秦朝却二世而亡。隋朝打算修运河、三征高丽,但却传至隋炀帝二世而亡。究其原因就是想的太多,最终弄巧成拙,那么问题来了:建立万世功勋为什么是一种错呢?下面我们就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说建立万世功勋的本质就是一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就是能力,在历史上每个皇帝都想建立万世功勋。而对于百姓来说,这个词就是一个免死金牌,不管君王犯了多大的过失,只要他说了为了万世功勋,仿佛都可以被宽恕。但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有能力建立万世功勋呢?我们纵观历史,大多数皇帝连眼前的事情都弄不明白,他们就想着建立万世功勋,最终以牺牲百姓的利益弄得社稷败亡,下面我们就用隋朝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隋炀帝的口号喊得很响,但现实问题是:大规模征收徭役让天下人不堪重负,三征高丽想一劳永逸,但却让百万士卒死于疆场。为什么隋朝义军最多的地方是山东和河北呢?因为这些地方是百姓被抓去征讨高丽死的最多的地方,也是征讨高丽以后溃兵最多的地方。因此这地方有了实力最大的窦建德和瓦岗军,尤其是瓦岗军的,直接是灭忙隋朝的关联因素。对于百姓来说,即使大运河修好了,他们就能吃饱吗?即使攻打高丽成功了,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吗?这是小看了县令们的贪婪,而安居乐业的背后是统治者没有后顾之忧更加得寸进尺。

其次,我们就说明朝的改稻为桑,看起来双赢的局面为什么一地鸡毛呢?因为对于严嵩党羽来说,他压根不会让好处流落到百姓手上。甚至大量的利益更加激发了他们的贪婪,最终百姓更加清苦。事实证明:大运河并没有改变百姓的未来,即使康乾盛世依然是饿殍遍地。三征高丽也没有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王朝更迭和异族入侵反而愈演愈烈,尤其宋朝成为第一个被异族灭亡的中央王朝。

而这些也是要用百姓的生命为代价的,而那万世功勋就像一个大饼一样,谁又能知道好坏呢?这就像佛家的因果报应一样,谁又能证明那些善良的人死了就一定往生极乐呢?反正他们已经死了,你想怎么说都行。问题是身为一个君主,连眼前的社稷都治理不好,反而讲着万世功勋,这不是画大饼又是什么呢?我们也可以换个词叫好高骛远,最终的结果就是干啥啥不行,吹牛逼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就是人算不如天算,我们这个民族老爱讲万世功勋。商人讲求万事功勋如何让子孙衣食无忧,于是就投机取巧不踏踏实实做生意,最终功亏一篑。家人用万世功勋的思维用教育包办孩子的一生,最终弄巧成拙毁了孩子的未来。诸葛亮神机妙算都难以预料百年之后的事情,甚至连复兴汉室都难以做到,最终六出祁山而未果。我们难道比诸葛亮还聪明吗?我看未必,最终的结果就是弄巧成拙。

而且这些建立万世功勋的君王出发点都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名垂青史,说白了就是自私自利。这样的君王做事最上说着最冠冕堂皇的话,但做事丝毫不顾及百姓死活,甚至为了完成自己所谓的“千秋大计”往往以牺牲百姓的利益为代价。比如隋炀帝时期,百姓没有从以大橘为重的思维里获得一点实惠,反而是盗贼横行,家人不是死于徭役就是战争。这样用鲜血染成的“万世功勋”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在古代像汉文帝和唐太宗这样的皇帝,他们从来不说万世功勋这样的鸡汤。他们要做的就是让当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因此才有了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同时他们也通过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比如汉景帝和唐高宗李治。如果每个王朝都能让当下的百姓衣食住行无忧,都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让世世代代的百姓衣食住行无忧,这难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吗?秦始皇用长城守外,用收天下之兵虚内想长治久安,最终换的是秦二世的变本加厉,或许正是秦始皇消除了潜在的威胁,才让秦二世更加变本加厉的吧!毕竟人的贪婪是无限的,周厉王道路以目仍觉得不够,和珅富可敌国仍觉得不足,这些或许才是万世功勋灭亡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