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这个巨变的时代,我们的人生似乎有了更多的不确定,也变得更为复杂。 这些问题可能包含了如何去选择,不知道何去何从,如何获得更为平衡与幸福的关系,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些什么等等 ......

下面的一些提问来自《设计你的2024,心想事成工作坊》这堂课中部分学员的提问,其中一些共性的问题,可能你也正经历着,或许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同时,也可以帮助你看见,我们如何运用设计思维的工具来解决人生中的棘手的问题。

1、如何做到日清?如果没有日清就会思虑过多。

首先,我们从心理层面来看看无法日清所带来的影响。

在心理学上有个未完成事件,似乎我们的大脑需要任务完成才能停止推送,甚至白天被忽略的未完成事件,也许会在梦中出现。

另外,在内心会无法接受今天没有完成任务的状态,这让你觉得有瑕疵,不够完满,它会在大脑中不断循环。这就跟强迫性重复一样,就是如果没有被充分地看见,或者讲述,就会不断地重复。

我们可以尝试下面三个方法:

* 设计你的行为习惯,我们将会推出一个习惯养成行动营,会帮助你去做微习惯设计:比如,“只要我一想起没有完成这件事,我就告诉自己这事可以放到明天再说,我拍拍自己说,你真棒”。这样简单的不需要去思考的动作,包括后面对自己的肯定,都是让自己在微小的举动上感受成功、感受美好。

* 将你的想法用笔记录下来。当想法被记录在笔记本上,这里有个分离的动作,就好像我们设置了一个外脑,我们的大脑就可以暂时放下这些没有完成的内容,隐含着,我已经记下来了,大脑就可以停止推送提醒。

* 时间管理中提到“清单革命”,在这里你需要反思:你的任务是否太多,无法完成?你是否有设置提醒?你的动力不足?另外使用“三只青蛙”的方式也可以尝试,一天只完成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不一定做到日清,可以宽限到一周之内,将困难的与简单的交替去做。

2、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反应,即使提前准备,但现场发挥还是不好,后面会自责缺乏自信。怎么办?

首先,需要克服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我们期待一次将事情办好,一次就成功,这个目标其实是比较高的要求的。每一次的发挥都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都是不完美的艺术。接纳这个不会完美的行为。

其次,在我们《设计你的2024,心想事成工作坊》这门课程中,我们提供了一个工具《失败免疫日志》作为设计师的你,没有失败,只有经验总结。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践行对失败免疫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抗挫力。

第三,就是练习。就像我第一次分享,需要先列提纲,然后写逐字稿,试讲,甚至把它背诵下来,这样才熟能生巧。只有你熟悉了,你才有掌控感,才会降低焦虑。

最后,无法及时反应,需要我们发挥厚脸皮的能力。这里也有自恋的部分,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日本作家渡边纯一写过一本书《钝感力》,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去练习钝感的能力。

3、如何多线程操作,多个目标有条不紊。曾经试过减脂(2个月效果极好)、写文章(1年集中时间投入),但一旦工作项目忙碌、事情多时,曾经保持的习惯、微习惯就会打乱。每隔一段时间flag就会散架,如何将建立的习惯长期有效保持 ,让工作生活井井有条。

在即将推出的习惯养成行动训练营里,我们会一起来重新设计你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从动机、能力、以及提示这三个方向去思考:

你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这真的是你想要做的吗?做到了会让你有什么样的体验?这件事情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你是否将目标定得太高,以至于无法完成?比如你是一位妈妈,需要很多时间去照顾孩子,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安排太多的任务,在时间上就不允许。

最后一个提示往往被我们忽略,而这是决定你是否产生行为的根本。没有提示,行为就不会发生。比如电话铃响,你才会接电话;一进家门就换拖鞋,这里开门就是一个提示动作。

综合这三方面的内容,我们进行微习惯的设计,如果足够合理,会让你不费力气地去完成,完全不用思考或者纠结是否要去做,它是非常自然地完成的。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留言,提出你目前面临的棘手的问题,有可能被作者选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