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发布通知,提到:“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群众探亲访友、旅游、聚餐聚会等聚集性活动将明显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预计全国多数地方元旦春节期间仍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并提示:

  • 提醒公众及学校、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加强个人防护。

  • 倡导旅客进入客运场站和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

  • 引导学生旅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正确佩戴口罩是确保做好个人防护的关键措施,尤其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十分重要。反之,错误的口罩佩戴方法非但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反而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佩戴方式,对照看看有没有踩坑。

正确佩戴口罩,做到五要五不要:

1.戴口罩前洗手,不要反复触摸口罩。

2.佩戴前确认口罩的内外上下,不要戴错。

3.戴口罩贴合面部,遮盖口鼻和下巴,不要漏气。

4.吃东西时取下口罩,不要戴着进食。

5.选适合自己的口罩,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不要戴有呼吸阀的口罩。

以下为常见错误做法:

1.反复触摸口罩

风险:不断触摸口罩可能将手上的细菌和病毒传到口罩上,增加口罩被污染的可能性。口罩表面附着的病原体,也可能通过手部触摸传播给自己或他人,增加感染风险。

正确做法: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如不小心触摸口罩外表面,可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2.口罩内外不分上下颠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险: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都有特定的过滤层,内外颠倒佩戴会导致过滤层失效,无法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病原体。上下颠倒佩戴会影响口罩贴合性,达不到防护效果。

正确做法:佩戴口罩前,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方面来检查确认口罩的内外上下:

1.摸触感:粗糙防水面向外,吸水柔软面向內。

2.看鼻夹位置:鼻夹条突出于口罩表面,此面朝外,且鼻夹位于口罩上部。

3.看挂耳带。根据不同接口处判断。

4.看颜色。一般来说,有颜色的一面朝外,白色朝内。

3.没有贴合脸部,或鼻子、下巴暴露

风险:口罩未能有效密封面部,鼻子、下巴露出,空气可以直接进入鼻腔,或从顶部和两侧进入呼吸道。

正确做法:用双手食指和中指从中间向两侧沿鼻夹按压,确保鼻夹贴合鼻梁,使口罩更紧密贴合面部,减少空气从口罩边缘或间隙渗透的可能性,确保呼吸时大部分空气都经过口罩的过滤层。确保口罩覆盖住口、鼻、下巴,紧贴面部,尽量不要有缝隙。

如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N95,KN95)应做口罩气密性检测。简易方法是:快速用力地吸几口气,若感觉口罩有明显塌陷,说明佩戴比较好。然后快速呼气,若口罩边缘周围有气体漏出,就说明可能存在缝隙。

4.戴着口罩吃东西

风险:口罩使用后表面可能被病毒或细菌污染,就餐时佩戴口罩,挂在耳朵的口罩可能通过呼吸道接触或污染衣物等方式传播病原体,增加感染风险。此外,一次性口罩通常有推荐使用时间,口罩在变形、潮湿或污染时,反复使用后防护性能会降低。

正确做法:就餐时应脱掉口罩,并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或者免洗手消毒剂,待进食完毕后再重新佩戴。暂时不用的干净口罩,可临时收纳于干净袋子或通风处悬挂。

脱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外表面,应捏住口罩系带。脱完口罩及时手卫生。

一般情况,单个口罩累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有些朋友旅途或春运期间如果路上时间较长,需长时间佩戴口罩,建议多带几个备用,并准备好扔口罩的垃圾袋。

以下情况务必及时更换口罩:

1.近距离接触有呼吸道症状人员后,例如周围有人生病了近距离打喷嚏、咳嗽,或者前往医院就诊、陪诊、陪护结束后。

2.口罩被呼吸道或鼻腔分泌物,以及其它体液污染后。

5.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佩戴具有呼吸阀的口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险:如果使用者患有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阀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增加了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正确做法:根据《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

  •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佩戴无呼吸阀的N95或K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 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选用儿童防护口罩。

  • 其他儿童建议选用儿童卫生口罩。

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

1.戴口罩前先洗手。

2.检查确认口罩鼻夹朝上、颜色面朝外。双手拉开两侧耳带,挂在双耳上。

3.调整口罩位置,确保覆盖鼻部、口部和下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双手按压鼻夹,使鼻夹和鼻梁及面颊部充分贴合。

5.佩戴完毕。

图文: 上海疾控

转录编辑:叶梅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