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对全球而言绝非风平浪静,对中国而言也并不一马平川。"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日前接受记者专访,展望新一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在她看来,中国经济不断回升向好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只要我们以更国际化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更作为的态度、更创新的精神来积极应对,中国经济的巨轮依然将破浪前行。

汪泓表示,整体来看,2024的全球经济可以用"忧中有喜、喜中有忧"来形容,对中国经济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我们看到,过去的一年,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危机中进步,经济增速预计将较2022年分别提升0.6和0.8个百分点。而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北非地区、东南亚地区国家,以及巴西、墨西哥等国也都优于预期。从经济结构上,数字经济也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

另一个方面,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宏观政策收紧、国际贸易疲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全球的经济复苏仍面临一定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2.9%,经合组织是2.7%,而联合国预测低至2.4%。

她认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全球环境、经济周期、疫情"疤痕效应"等多方面挑战下,2023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为1/3,这一成绩难能可贵。

"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仍有较强的韧性和较大的潜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汪泓表示,首先,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5.5%和31.8%。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其次,中国拥有规模超大规模的市场,汇聚了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市场还大而不强。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必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动。

第三,政府对宏观经济高频率、高强度、大力度的政策支持。2023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经济支持性政策,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2024年,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将继续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亚太地区尤其是东盟地区的逆势增长势头,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推进,将为中国经济创新转型、外贸合作、对外开放提供新动能。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并发表致辞时表示,中国经济2023年预计增长5.2%左右,高于5%的预期目标。"基于中国经济不断回升向好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我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能实现5.5%左右的增长预期,"汪泓说。

之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4年经济工作基调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汪泓看来,所谓"先立后破",就是对于经济工作要要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系统观念,拥有全局思维,慎重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例如,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要"破"的是传统过剩产业,要"立"的是高新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但从"先立后破"的角度来看,更关键是要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不能牺牲传统产业而一味追求现代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达80%,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对于传统产业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简单退出,这严重背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不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能带来工业空心化等风险。

她表示,传统产业中大部分都是民生产业、基础产业,具有刚性需求的特征,一些传统产业也有较大的数字化转型空间。另外,一些传统产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化学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从,2010年的24%上升至2020年的29%,与其他产业相比毫不逊色,因此,要改变一些地方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的局面。

展望2024年,在鼓励性政策的支持下,消费、投资有望得到修复,出口增速有望改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进一步配合,在稳定经济增速的同时,释放积极信号,推升物价水平,提振人民币汇率表现。

汪泓认为,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2024年中国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贸易这些关键因素都将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预计消费增速或达5.5%-6.0%以上,投资增速或达5%左右,出口增速转正达到1.8%,服务业增速或达到5.5%-6.0%。

作者:唐玮婕

文:唐玮婕 图:资料照片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