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下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它是全国首批30个重点保护历史街区之一,明清时期,随着河下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古镇逐渐成为大运河上的商贸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叫“三鼎甲”呢?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一系列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他由皇帝亲自命题并主持,殿试的前三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合称为“三鼎甲”。河下古镇的“三鼎甲”又分别指的是哪三位呢?

三鼎甲状元沈坤:沈坤生于1507年,家住河下古镇竹巷街梅家巷头,沈坤二十四岁中举,三十四岁到北京参加殿试,拿下了一甲第一名状元,嘉靖年间,任翰林院修撰。后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1559年母丧回家守孝,适逢倭寇侵犯淮安,沈坤挺身而出,毅然树起了抗倭保家的大旗,他变卖家产,召募乡兵千余人,亲自操练,百姓们称之为“状元兵”。在顺河姚家荡一役中,沈坤配合淮安地方官兵斩杀倭寇818人。战斗结束后沈坤将倭寇尸体集中埋葬在现在的顺河镇官路村,人称“埋倭墩”。“埋倭墩”旁还建有报功祠,人们还在沈坤故里河下竹巷街建有状元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鼎甲榜眼汪廷珍:汪廷珍生于1757年,家住相家湾大街倪家巷朝西,清代时门口有“明迄今三百年连发三鼎甲,亦可谓人杰地灵矣”,汪廷珍年幼丧父,家道中落,有时候连粥都吃不上。汪廷珍刻苦学习,28岁中举人。32岁成为一甲第二名榜眼,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死后赠太子太师。

汪廷珍专注于对士风、学风的整顿,要求士子以天下为己任,提倡实事求是,清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对汪廷珍都很器重,道光皇帝特下诏称“汪廷珍于师道、臣道,可谓兼备矣”。他的学生淮安院东李家的李宗昉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 政并白、苏遗泽远;文成雅、颂继声难。”有趣的是李宗昉后来也考中了一甲第二名榜眼,官至礼部尚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鼎甲探花:夏曰瑚,夏曰瑚生于1602年,家住河下二帝阁北仓桥旁,人称其宅为“夏探花故宅”或“夏太史第”,夏曰瑚29岁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他曾奉命册封江川藩王,馈赠一无所受。可惜夏曰瑚为官不久,就病归故里。

夏曰瑚回到家乡后,在萧湖边修建了“恢台园”,园中具花棚乱石,所植多高柳,沉绿如山。面城带水,水阔处可百丈,夏曰瑚曾有诗赞“恢台园”:傍水成幽筑,诛茅得草堂。所期垂钓处,俨似浣花庄。杨柳月初上,薜萝风正凉。何能谢缨冕?读《易》濯沧浪。夏曰瑚借用先秦古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用以明志。至今淮安文楼还留下夏曰瑚所作的一副佳联:“文友文心文趣,宜茶宜酒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