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湛登基后,不是修明政治、发展经济、整军备武,而是把全部精力用到了诛杀宗室亲王上。

凡是他认为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一概辣手诛杀,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程度,远在他二哥高洋之上。

但高洋面对外敌时坚毅勇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凡有敢于侵犯北齐的,不管是谁,虽远必诛,而高湛却只是一个标准的“耗子扛枪窝里横”的货色。

公元563年,也即是高湛登基的第三年,北周柱国大将军、大司空杨忠率军一万北渡黄河,与突厥的木杆可汗、地头可汗、步离可汗十万骑兵组成联军,攻破雁门关,直扑晋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周、突厥联军在东到汾河,西到西山之间列阵,兵山将海,旌旗蔽日,阵容庞大,声势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湛哪里见过这种场面,立即吓得魂不附体,准备弃城而逃。还是赵郡王高睿拉住高湛的马头大声疾呼,要求誓死抵抗,高湛才勉强同意。

后来,在平原王段韶的指挥下,北齐军大破北周与突厥联军,这才保住了晋阳(详见《关陇长风之杨忠伐齐》)。

此后,公元564年,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倾举国二十万大军,分兵四路讨伐北齐,其中十五万大军由宇文护亲自统领,尉迟迥为主帅,进攻洛阳。

这一战,幸亏北齐三杰段韶、斛律光、高长恭齐心协力,尤其是兰陵王高长恭的逆天表现,大破北周军于洛阳,高湛才又涉险过关,逃过一劫(详见《关陇长风之再战洛阳、北齐三杰、天道赏罚、兰陵入阵、落雕都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高湛在位期间,除了依靠北齐三杰的神勇表现,被动应对了北周的两次进攻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毫无作为,一昧寻欢作乐、醉生梦死。

也就是从高湛时期开始,每年冬天砸碎黄河冰面的不再是北周,而改成了北齐,曾经国力强大的北齐渐渐被北周反超。

有时我实在很难理解,像高湛这样一个为了夺取和巩固帝位不择手段、不遗余力的人,为什么对国家大事却又毫不在意,对江河日下的国力无动于衷?

他一心夺取皇位,难道就是为了吃喝玩乐,纵情享受?

本来以他皇叔的身份、长广王的地位,即使随遇而安,一样可以安享人间富贵,又何必冒险抢这个皇帝来当?

通常情况下,权力欲望越强的人,事业心责任感也必然越强。比如秦皇汉武,比如曹操、司马懿,比如高欢、宇文泰,比如后世杨坚、李世民,这些人虽然也对权力不择手段、孜孜以求,但他们最终毕竟会把权力用在治理国家,实现心中抱负上。

即使像隋炀帝那样的暴君,种种作为虽然令人诟病,但也是为了创造他自己心中的盛世。

而高湛夺取皇位,到底为了什么?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高湛寻欢作乐的日子里,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这个人就是和士开。

和士开,祖上是西域胡人,其父曾是东魏的一个中下级官员。

和士开这个人极善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很有些小聪明,高湛在当长广王的时候,和士开就在高湛的王府中做事。

这个和士开有一项特殊专长,那就是很善于玩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握槊”。

握槊,主要是通过掷骰子,让己方的棋子前进,谁的棋子全部走出棋盘,谁就获胜,后世又称为“双陆”,有点类似现如今的飞行棋和军棋的结合体,虽然有一定运气成分,但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无不热衷这项游戏,而这个和士开在当时就是握槊界的国家特级大师。

再加上和士开又很会弹琵琶,反正吃喝玩乐的事情,无一不精,倒跟后世的高俅颇为类似,高湛因此对和士开极为宠爱,两个人没大没小,亲昵得不成体统。

和士开曾当面恭维高湛:“殿下,您可不是一般的天人,您是天帝呀!”而高湛也不嫌肉麻,对和士开道:“小和,你也不是一般的世人,你是当世的神仙呀!”两人反正是拿肉麻当有趣,好得穿一条裤子都嫌肥。

尝谓王曰:"殿下非天人,是天帝也。"王曰:"卿非世人,是世神也。"其深相爱如此。——《北齐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

高洋在位时,为了不让高湛亲近这个无耻之徒,就把和士开踢去修长城,但高湛登基后,第一时间又把和士开调回自己身边,而且更加亲近,平时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毫无君臣之礼。

和士开有句名言,他对高湛说:“自古以来这么多帝王,到最后还不都是化为尘土,尧舜这样的明君和桀纣这样的昏君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这么年轻,就应该及时行乐,怎么高兴怎么来,快乐一天抵得上一千年呀。国家的事情让臣子们看着办就是了,何必让自己吃苦受累呢?”

高湛听了和士开享乐主义论调,觉得深得我心,连声称是。

说世祖云:"自古帝王,尽为灰烬,尧舜桀纣何异。陛下少壮,恣意作乐,一日快活敌千年。国事分付大臣,无为自苦也。"世祖大悦。——《北齐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

和士开不仅跟高湛好得如胶似漆,跟高湛的皇后胡氏更是好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胡皇后以玩握槊为名,长期留和士开在宫中过夜,名为握槊,实际上握的是和士开身上那根“槊”。

奇葩的是,高湛居然对二人的奸情见怪不怪,听之任之,三个人胡天胡地,一笔烂账,外人无不摇头叹息。

和士开同时搞定了皇帝和皇后,那权势当然无人能及,被加封尚书令、淮阳王。

他的府中长期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求当官的、求说官司人情的、求做买卖的、求做工程的络绎不绝,日进斗金。朝中不少无耻官员为了巴结和士开,不惜认他作父。

和士开权倾朝野后,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干涉司法、插手工程,朝政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朝政大乱。

但北齐朝廷终究还有看不惯和士开所作所为的正直之士,这个人就是赵郡王高睿。

高睿是高欢同父异母的弟弟高琛的儿子,如果说老高家的人性格多多少少都有些毛病的话,那这个高睿绝对算得上十足的君子、难得的好人。

高睿的父亲高琛,因为与高欢的爱妾小尔朱氏,也就是尔朱兆的女儿私通,被高欢杀掉了,死的时候高睿还没满周岁。

高欢虽然杀死了弟弟高琛,但对这个侄子却无比钟爱,就让自己的妾室游娘抚养高睿,而且特别留心关爱。

高睿长到四岁,有一次偶然听说自己的母亲是别人,顿时大惊,就此魂不守舍,到处找寻母亲。

高欢急忙来探视高睿,高睿说:“我听说我的母亲另有其人,我很想见到她。”高欢大为惊诧,别忘了,这个时候高睿只有四岁。

高欢就派人将高睿的母亲,也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女、北海王元详的女儿华阳公主元季艳请来,高睿抱住母亲的脖子放声大哭。

高欢也深受感动,一边抹泪一边对身边人说:“这个孩子生性至孝,我那些儿子没一个比得上。”

睿曰:“兒闻有所生,欲得见。”神武惊,命元夫人至,睿前跪拜,抱颈大哭。神武甚悲伤,曰:“此兒至孝,吾子无及者。”——《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

高睿十岁时,母亲华阳公主也死了,高欢亲自带着高睿参加丧礼,高睿哭得死去活来,嗓音嘶哑得发不出声,一连三天水米不进,高欢和娄昭君只好亲自看护他,生怕他悲伤过度死掉。

为母守孝期间,高睿拒绝荤食,又吃得很少,瘦成了一把芦柴棒,只能拄着拐杖才能站稳。《三字经》里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高睿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高欢见这小子守孝守得快要出人命,也很心痛,就命高演去跟高睿同吃同睡,日夜劝导,高睿这才稍微振作了一点。高欢干脆只要自己吃饭,就把高睿叫来一起吃,两人的感情甚至超过了父子。

高睿十三岁那年,高欢又去世了,高睿悲痛欲绝,哭泣得大口吐血,把高澄、高洋、高演、高湛这一大批儿子看傻了眼。

“这到底死的是我老爸还是你老爸呀?”但也都对高睿这份仁孝十分敬佩,所以不管他们谁当皇帝,对高睿都很亲近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