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开国大将黄克诚复出工作,后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50年代,黄克诚曾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不过在1959年,他被撤销职务,长期赋闲在家,直到1965年才复出工作,任山西省副省长。可工作不到一年,他又遭遇劫难,度过了十年的灰暗时光。

1975年底,已经73岁高龄的黄克诚重回山西,暂住在太原迎泽宾馆。那段时间,山西省委的领导们纷纷来看望他,嘘寒问暖。不过黄克诚心里也清楚,真正关心的他人只有那么一两个。

1976年1月,一位老部下借机来到太原,看望黄克诚。让大家感到惊讶的是,这位老部下不是黄克诚的心腹爱将刘震,也不是洪学智,而是“旋风司令”韩先楚。

为什么惊讶呢?因为在革命年代,韩先楚与黄克诚不对付,闹过不少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是黄克诚部下,闹矛盾离开344旅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这一年,陕北红军进行了整编,改编为八路军。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

115师成立之初只有两个旅,其中344旅由红15军改编而来,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后任政委)。344旅下辖两个团,即687团、688团。考虑到红15军团有三个师,因此78师一分为二,分别并入687团和688团。这样一来,78师师长韩先楚成了688团副团长,归黄克诚领导。

黄克诚与韩先楚不同,他出身红一方面军,到344旅属于“空降”干部。正规军出身的他,对344旅的情况不了解,再加上344旅的干部都是野路子出身,游击习气严重,让黄克诚感到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恰恰被认为是“不安分”的干部, 他个性鲜明,善于调动情绪,身边总围着一堆人。黄克诚认为他有“山头主义”,对他没多少好感,反而更倚重688团政治部主任刘震。韩先楚也是个直性子,你不重用我我也不巴结你,除了汇报工作,与黄克诚没有多少交集。

不过在作战中,两人合作还是很愉快的,韩先楚屡立战功,后来当上了344旅的代旅长,与政委黄克诚成了搭档。遗憾的是,这种合作关系没有延续很久,1941年,韩先楚竟不辞而别,回延安学习去了。

黄克诚和韩先楚的矛盾发生在1938年。这一年,344旅687团发生叛逃事件,团长张绍东带着参谋长兰国清投敌去了。旅长徐海东气得吐血,回延安养病,黄克诚开始主持344旅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诚认为,这次叛逃事件的发生,主要是344旅的思想工作出了问题,要进行大整顿,扩大到每一位官兵。可韩先楚不认可这一决定,认为没必要大动干戈,牵扯到每一个人。可毕竟黄克诚是领导,要按他的意思办。

韩先楚越想越气,直接回了延安,向中央首长汇报。中央首长认可韩先楚的意见,进行小范围整顿。这么一来,轮到黄克诚恼火了:明明说的不扩大,怎么闹到延安去了?

因此,这对昔日的上下级,如今的搭档互相不对付,1941年,韩先楚离开前线,回延安学习去了。此后黄克诚率部南下,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战场,黄克诚婉拒韩先楚:3师不缺干部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黄克诚得知国民党向东北地区派兵,预感到蒋介石企图抢夺胜利果实,便火速向中央鉴于,请求进军东北。中央肯定了黄克诚的意见,先派曾克林出关,韩先楚又率领3师紧随而至。

1946年初,3师改编为西满军区2纵,黄克诚官升一级,任军区副司令。当时正是抢占东北的关键时期,各个军区急缺“老八路”,韩先楚这样能打硬仗的将领自然是“香饽饽”。

林总也看好韩先楚,决定做个顺水人情,让韩先楚到西满2纵去。2纵的前身是八路军344旅,韩先楚“回娘家”,自己也很高兴。

可上级的这一建议却被黄克诚拒绝了,黄克诚回复说:3师不缺干部。时任西满军区司令员的吕正操是东北军出身,资历比不过黄克诚,只好尊重他的意见,放弃了韩先楚这一得力干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已经不是黄克诚第一次拒绝上级任命了。在韩先楚之前,林总准备派李天佑到3师任副师长,也被黄克诚压下任命,并发电阐述自己的理由和想法。黄克诚认为,刘震、洪学智已经在3师工作多年,表现十分突出,贸然进行职务调动,可能影响部队的稳定。

可以说,黄克诚婉拒韩先楚完全出于全局考虑,没有任何私人恩怨。林总也明白黄克诚的苦心,改任韩先楚为南满军区4纵副司令员。

事后来看,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刘震率领2纵打出了一片天,韩先楚也了不得,他后任3纵司令员,打出了“旋风部队”的赫赫威名。1950年,韩先楚指挥40军解放海南岛,立下不世战功。

值得一提的是,韩先楚在东北时,黄克诚仍是他的上级,任东野副司令建后勤部政委。1955年,黄克诚授大将军衔,位列大将第三位,韩先楚则是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诚看望老首长:还是您想得深

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调任福州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则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两人仍属于上下级关系。不过两人没有多少交集,韩先楚也不经常到黄总长那里走动。直到1959年,两人的关系才有了巨大转变。

这一年,黄克诚因支持彭总受影响,成了批判的对象。韩先楚当时也在庐山,十分同情老首长的遭遇,和几个老战友商量说,想去看望黄克诚。老战友们听后很不理解,问他:“你们不是有矛盾吗?再说了,现在去恐怕不合适吧?”

韩先楚个性直爽,哪管得了那么多,对大家说:“怎么了?不让我去,我偏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多年,韩先楚经常借机看望黄克诚,两人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变成了好朋友。韩先楚非常欣赏老首长的人品,常对人说:“黄老正派,讲原则。”

1976年底,黄克诚重回山西,住在迎泽宾馆。1976年1月8日这天,黄克诚和儿媳在院子里散步时,突然听到广播传来沉重的哀乐,随后播音员播报,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黄克诚悲痛万分,拐杖掉到地上,喃喃地说:“总理啊,怎么就去世了?”

几天之后,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抵达太原,准备参观大寨。出发前,他专门去拜访了黄克诚,想看看老首长的身体和生活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原本以为,经历这么多磨难,黄老肯定满腹委屈和牢骚,他这次去就是听老首长诉苦的。可是,黄克诚没有一句委屈的话,而是忧虑重重地说:“总理不在了,国家命运堪忧啊!国家该何去何从?”

韩先楚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赞叹说:“黄老,还是您想得深啊!

1977年,在老战友的帮助下,黄克诚重新复出,任中央军委顾问。一年后中纪委恢复重建,黄克诚任常务书记,在这个岗位上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