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先来看一个问题:民国时期,湖北有出名的本土大军阀吗?

数来数去,好像没有。

湖北是辛亥首义之地,民国初年,鄂军规模达8镇之多,黎元洪以副总统兼湖北都督,坐镇武汉,威望和影响力很大,几乎成为袁世凯的北洋派与孙中山的同盟会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虽然如此,但很难把黎元洪归于军阀,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

二次革命期间,北洋军趁机进占湖北,黎元洪随即被袁世凯弄到中央做了吉祥物,规模庞大的鄂军被裁撤到仅剩1个师——石星川鄂军第一师。

石星川响应护法运动失败后,鄂军仅剩刘佐龙1旅了。

继黎元洪之后,湖北长期处于北洋军阀强势控制之下,历任湖北督军都是清一色的北洋军人——段祺瑞、段芝贵、王占元、萧耀南、陈嘉谟。除萧耀南之外,其他人都不是湖北人。

即使是萧耀南,也不能被归于湖北本土军阀,他是吴佩孚的小弟,是直系统治湖北的工具人,没多大的自主权。没有自主权,算什么军阀?

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代,起初,湖北是唐生智的地盘,桂系在桂唐战争中击败唐生智,湖北成了桂系的地盘,桂系湖北籍将领胡宗铎大肆提拔鄂籍军官,整合湖北其他小势力,想搞出一个“新鄂系”,自成独立局面。

然不久,蒋介石在蒋桂战争击败桂系,胡宗铎等人下野,湖北又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地盘。

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地盘,意味着湖北已失去军阀成长的土壤,此后湖北一直处于南京国民政府强势统治之下。难怪当时有湖北人哀叹:“鄂人可从此亡省矣。”

湖北没有出本土军阀,主要原因在于地理位置太过特殊——居全国之中,京汉铁路与长江交汇,九省通衢,不论南北战争,还是东西征讨,都绕不过湖北,这里没有搞割据的条件。

还有一点属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湖北属于散装省份,内部文化差异很大,凝聚力较差,湖北人单打独斗还行,凑在一起就内讧。

其实,湖北并非没有军事人才,吴禄贞、蓝天蔚、孔庚、方本仁、蒋作宾、何成濬、徐源泉、夏斗寅,以及上面提到的黎元洪、萧耀南、胡宗铎等,皆一时豪杰,然这些人分属各方势力,始终没有成长出一个强有力的统摄人物。

夹缝里虽然长不出大树,但可以长一些灌木。湖北没有一线本土军阀,但三四线小军阀还是有的,其中最有名的是夏斗寅。

这篇讲一讲夏斗寅的传奇一生。

02

1885年,夏斗寅出生于湖北麻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夏斗寅出生后不久,父亲就死了,他的母亲梅氏是个不一般的女人,她没有再嫁,她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儿子身上,白天上山捡松枝点灯,晚上帮人织麻纺线,农忙之余,给乡邻缝补浆洗,纳鞋搓衣,挣一点辛苦钱,供夏斗寅读书。

夏斗寅13岁那年,母亲梅氏因积劳成疾病逝,他被迫辍学,跟着祖父母生活,种田,养猪。

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不是夏斗寅想要的。

1900年,夏斗寅背井离乡考入武昌一所学校,半工半读。一个15岁的孩子孤身去省城闯荡,史书上寥寥几笔,背后不知有多少辛酸和沧桑。

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编练新军,新军的招兵标准比较高,夏斗寅读过书,体格魁梧,臂力过人,能文能武,而且他性格豪爽,爱结交朋友,这样的人才不参加新军简直是浪费。

毕业后,夏斗寅很顺利地进入了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三十标担任司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几乎只有一条跳出农村的路子——当兵。在去一趟县城都能回来吹几天牛逼的年代,当兵能走出农村,增长阅历,结交人脉,遇到机会,从而扭转命运。

夏斗寅的命运开始逆转,在新军中,他秘密加入了革命组织“共进会”,还升职为队官。

1911年武昌首义,夏斗寅率队参加攻打湖广总督衙门,吃大清的饭砸了大清的锅。

然而,革命成功并没有改变夏斗寅的命运,1913年夏斗寅所在的部队被裁编,他因此退役,利用退伍金,他先后做过木炭、茶馆等生意,但这些创业都以失败告终。

年近三十,被迫下岗,惨淡经营,创业失败,天地之大,何处是出路?

这时候,夏斗寅先前积攒的人脉开始发挥作用。

同乡张森告诉夏斗寅,湖北人孔庚任山西大同镇守使兼师长、张笃伦任镇守使所属营长。在张森的推荐下,夏斗寅远赴山西大同,在张笃伦麾下当排长,很快升任机枪连连长。

山西督军阎锡山为统一山西,挤走了孔庚,张笃伦也待不住了,带着夏斗寅回到湖北,投奔鄂军第一师师长石星川。张笃伦任师参谋长,夏斗寅任第一旅第二梯团掌旗官。

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掀起护法运动,获得了部分革命势力的响应,陕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多省出现了靖国军、护法军。

在何成濬的策动下,石星川响应护法运动,任湖北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在荆州宣布独立。夏斗寅被任命为新兵训练总监。

湖北督军王占元派兵前往镇压,石星川战败,溃兵如潮,夏斗寅骑着一匹马狂奔而逃,途中他在水田里发现一个大皮箱,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一箱钞票。

有钱就有兵。夏斗寅竖起团旗,声称奉命收容部队,有枪者发五元,无枪者发一元,很快就召集了两千多人。夏斗寅带着这支队伍前往湖南,与其他鄂军残部会合。

在湖南,湘鄂防务督办兼援鄂军总司令李书城,将所有鄂军残部编为2个梯团,张笃伦为第一梯团团长,夏斗寅为第二梯团团长。两梯团称为鄂军团,驻扎在湘鄂边界。

至此,夏斗寅终于有了自己的人马。

夏斗寅

03

从1917年到1920年,湖南是北洋势力与南方势力战争的主战场,雄兵名将云集,夏斗寅只有一个梯团,缩在湘鄂边夹缝里,朝不保夕。

为壮大势力,夏斗寅利用人脉关系,打通了保定军官学校的圈子,从里面招募了很多湖北籍军人,如万耀煌、张森、叶蓬、刘绳武等,这些人在北洋军中郁郁不得志,陆续投奔夏斗寅。

夏斗寅招兵买马,严抓训练,在这批正规军校生的调教下,他的军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升。

1920年5月,直系和皖系矛盾激化,吴佩孚率领直军从衡阳北撤,皖系的张敬尧(湖南督军)孤木难支,被南军围殴驱逐,夏斗寅也加入进来痛打落水狗,率部进驻长沙,后担任长沙城防司令。

此时,湖南老大几经变动,手握重兵的赵恒惕最终夺得龙头棍,夏斗寅暂时依附赵恒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恒惕(剧照)

1921年,湖北人的愤怒值拉满了——北洋系的湖北督军王占元是山东人,他把湖北重要岗位都换上了山东人,湖北几乎成了山东人的天下。

湖北籍军人蒋作宾、孔庚以及湖北政商名流,来到长沙,请求赵恒惕率领湘军赶走王占元,帮助湖北人实现“鄂人治鄂”,许诺事成后湖北每年向湘军提供军费。

赵恒惕同意了,他将夏斗寅所部改编为湖北自治军混成旅,随湘军一起杀向湖北。因为是打回老家,夏斗寅所部奋勇当先,一口气到了距离武汉30里的纸坊。

王占元顶不住,被迫下野。

此时,一直在王占元背后坐山观虎斗的吴佩孚和萧耀南,率领生力军猛然杀出,湘军全线溃败,夏斗寅跟着败军退入湖南。

湘鄂战争后,赵恒惕划浏阳等三个县为夏斗寅所部防区,每月给他2万元军费,湖北督军萧耀南为防止夏斗寅搞事,答应给予他湖北第二混成旅的编制以及每月5万元军费,条件是不许他回湖北。江西督军方本仁是湖北人,想拉拢夏斗寅,每月也给他5万元,这样,夏斗寅每月便有了12万元军费。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夏斗寅开始购买军火,补充兵员,同时继续招募保定军校背景的湖北同乡为军队骨干,创办鄂军军官研究所,培养中下级军官,加强军队训练,所部扩充为3个团。

能同时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老大手里搞到钱,可见夏斗寅闪转腾挪的功夫之厉害。这也从侧面证明,赵恒惕比较厚道,一直留着这支客军,供吃供喝。

然寄人篱下,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找一条出路,1926年夏斗寅和万耀煌去了一趟革命策源地——广州,决定为国民政府效力。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鄂军第一师,师长夏斗寅。

升任师长,意味着夏斗寅跃升高级军官行列。

二十六年,摸爬滚打,挣扎求存,冷暖自知。

回望来时路,一片荆棘泥泞,展望未来路,茫茫然不可知。

夏斗寅(剧照)

04

1926年3月,湘军将领唐生智驱逐赵恒惕,当上了湖南老大。

吴佩孚和赵恒惕是盟友,他支持赵恒惕的部下围攻唐生智,唐生智顶不住,投靠了广东国民政府,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

唐生智(剧照)

5月,广东国民政府相继派出了李宗仁第七军,第四军陈铭枢、张发奎2个师及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队,入湘援唐。北伐战争拉开帷幕!

唐生智是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夏斗寅的鄂军第一师编入第八军序列,归唐生智节制。此后,夏斗寅随唐生智参加了长沙、岳州、汀泗桥等战役。

攻打武汉期间,夏斗寅所部作为一支奇兵,一路穿插,他们沿着嘉鱼、新滩口行军,从武昌金口渡江,攻占了汉阳以西的蔡甸镇,然后奔袭孝感,占领花园车站,切断了吴佩孚残部撤往河南的后路。

占领武汉后,唐生智第八军的两个师扩充为两个军,以何健和刘兴为军长,夏斗寅的鄂军第一师则改编为独立第十四师。夏斗寅自认为功劳不比这俩人小,却没捞到什么实惠,对唐生智很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夏斗寅被调往鄂西的宜昌,防备川军杨森所部入鄂——杨森有七万多人,控制川东各县,他脚踩两只船,一面接受国民政府任命,一面和吴佩孚暗中往来。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随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宁汉正式分裂。

夏斗寅(剧照)

为了搞垮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秘密派人前往宜昌,拉拢夏斗寅和杨森,要求他们出兵攻占武汉。当时,武汉国民政府已启动二次北伐,唐生智率领第四集团军,正在河南与奉军精锐作战,武汉空虚。

两人对武汉国民政府都没有好感,接受了蒋介石的诱惑,决定干一票。

根据计划,夏斗寅所部从宜昌顺流而下,在嘉鱼登陆,然后沿武长铁路,经蒲圻、汀泗桥、咸宁,直逼纸坊、武昌。杨森所部由万县东下,经宜昌、荆门、沙市,沿长江北岸东进,在岳口、天门集结,由驻仙桃的刘龙佐配合,向汉川、蔡甸、汉阳压迫进取。

5月17日,夏斗寅的军队抵达纸坊,杨森的军队抵达仙桃。武汉国民政府危在旦夕!

夏斗寅(剧照)

武汉只有两个团留守,经过紧急动员,武装了1800名工人纠察队,又将中央政治学校的学生组织起来,编成一个团,由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率领,赶往纸坊迎战夏斗寅。

同时,武汉国民政府急调唐生智所部回援,抵御杨森、刘佐龙。

战斗的结果:夏斗寅所部遭到迎头痛击,损失2000多人,退往安徽宿松、太湖。杨森也全线溃败,退往鄂西、川东。

夏斗寅派人向蒋介石报告了战况,蒋介石派朱怀冰为安抚使,带着慰劳品犒劳了夏部,并任命夏斗寅为新编第十军军长,驻防安庆。

夏斗寅政变期间,一路捣毁党部、工会、农会等组织,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此成了反革命的代表人物,与发动马日事变的许克祥一道,被编入历史课本,接受批判唾骂。

05

投靠蒋介石后,夏斗寅再没换过门庭,在此后的历次战争中,他都站在蒋介石这一边。

1927年9月,夏斗寅所部加入了北伐军序列,在何应钦的指挥下继续北伐,陆续参加了攻占蚌埠、徐州、济南的战役,一路向北打到了天津小站。

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和蒋唐战争中,夏斗寅坚决助蒋,非常卖力,蒋介石也没亏待他,升其为第十三军军长兼武汉警备司令。

中原大战,夏斗寅先是南下支援何健,帮助何健夺回了被反蒋联军占领的长沙,而后又被调往山东与晋军作战。战后,夏斗寅被调回湖北麻城驻扎,麻城是夏斗寅的家乡,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腹地——夏斗寅开始和红军作战了。

1931年夏,湖北发生罕见洪灾,武汉成了一片泽国,湖北省主席何成濬饱受各方指责,被迫辞职,夏斗寅升任湖北省主席。

有资料表明,何成濬下台与夏斗寅在南京积极活动有关,不管如何,夏斗寅成了一方诸侯,手握湖北军政大权,迎来了人生最高光时刻。

新官上任三把火,夏斗寅网罗社会贤达,邀请孔庚、李书城、晏勋甫等名士,担任省政府的厅长和委员,佐理省政,还设立了“省政设计委员会”,准备大展拳脚。

然而,这些举动犯了蒋介石的忌讳:一个杂牌军将领,当上了省主席还不满足,到处拉拢和收买人心,想干什么?

为防止夏斗寅搞割据,蒋介石要求他前去“剿共”,夏斗寅是省主席,不能轻易离开,那好,让副手万耀煌去吧,就这样,夏斗寅失去了对第十三军的掌控。

失去军权后,夏斗寅就更容易被拿捏了。当时,主持“剿共”的杨永泰炙手可热,对夏斗寅百般刁难,夏斗寅被迫辞职。

此后,夏斗寅虽然顶着中央委员、武汉行营总参议的头衔,但已无实权。

夏斗寅为何什么乖乖交权?中原大战都完了,大军阀悉数败于蒋介石,小军阀又能翻出什么大浪?被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交出权力,享受待遇,也算近代版杯酒释兵权,各自安好。

后面的历史,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按下快进键,交代一下大结局吧。

混迹军界多年,夏斗寅颇有资财,他在老家麻城购买了大量田产,在武昌、汉口、庐山等地都有豪华别墅,股票、存款、金银细软更是不在话下。他将这些财物都交给了二姨太王锦云保管。

王锦云是一个时髦的交际花,她认识了风度翩翩的朱家骅,朱家骅是留德博士,学者型官员,位高权重,前途无量。两人很快搞在一起,不久,王锦云带着夏斗寅的财产嫁给了朱家骅,夏斗寅人财两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家骅

夏斗寅为此曾找过蒋介石,但蒋介石懒得管这些破事,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了。

抗战期间,夏斗寅在成都南郊隐居,因工资不足以养活全家,不得不开垦田地,种田养猪。

抗战胜利后夏斗寅回到武汉,他在湖北的那些别墅和田产,因旧部叶蓬(当了汉奸)尽力保护,完好无损,夏斗寅又成了富翁,过着低调悠闲的生活。期间,他态度逐渐发生变化,接济、帮助过一些共产党人,向共产党释放善意。

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武汉,夏斗寅害怕自己当年的血债被清算,又担心自己向共产党靠拢不见容于蒋介石,纠结良久后,他最终去了香港。

在香港,夏斗寅过得很潦倒,以算命为业,勉强度日,直到1951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