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唐 糖

做生意,最难成交的是熟人,你的熟人宁愿从别人那花更高的价格,也不从你这里购买相同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但“熟人嫉妒”绝对榜上有名。

一个扎心的人性真相是:你的熟人——亲戚、朋友、发小、同学、同事....可能并不希望你过得好,最起码,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希腊诗人南希就曾说过:“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

嫉妒心理,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之一,它被分为两种,分别是成就的嫉妒和性的嫉妒,后者一般发生在两性关系中,而前者则在广大亲友间被广泛体验——那种嫉妒的酸意,简直难以遮掩。

很多熟人,不过是在你贫穷时看不起你,在你过得比他们好时又心生嫉妒的人。但其实反过来,我们也常会这样对待别人——虽然嘴上不愿承认。嫉妒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伤人也害己。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心理学的角度,从5个角度,认识“嫉妒”这种人类古老而复杂的情感。

<本文导读>

  • 嫉妒:刻在DNA里的律动,一种复杂的情绪综合体
  • 嫉妒的关键词1:比较&相关
  • 嫉妒的关键词2:不公平&假设
  • 被嫉妒者:自我保护的6个方法
  • 嫉妒者:摆脱嫉妒的反噬,找到自己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嫉妒:刻在DNA里的律动,一种复杂的情绪综合体

有一个寓言:

天使来到一对农夫家中,说会满足他们3个愿望,但条件是无论他们许什么愿望,邻居都会得到双倍。 农夫二人开心极了,他们许下了第一个愿望:明天楚门多一粮仓稻谷,这样明年就不用耕作了。 第二天妇人一出门果然看到一堆粮食,兴奋地去买修粮仓的材料时发现邻居家多了两堆,此时他内心有些不悦。后来天使又来了,他们说第二个愿望是生个大胖小子。果然十个月之后他们生了一个孩子,但是转眼一看,邻居生了一对双胞胎。 农夫一家心里彻底不平衡了,于是第三个愿望他们说要天使砍掉一只手臂,这样邻居就会失去双手,再也无法做任何事。 天使流下眼泪,拒绝了他们,并说:“愚蠢的人啊!你何必要伤害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

嫉妒令人面目全非。但嫉妒他人,真正受损的却是自己。罗素认为:嫉妒是导致人们不幸福的最大因素之一

对于嫉妒别人的人来说,“看不惯又干不掉对手”的情绪,像蚂蚁一样吞噬着他们的内心,带来无尽的精神内耗。《三国演义》中“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就是例子,英俊儒雅、才华横溢,却因为嫉妒而吐血身亡。

嫉妒真不是什么好果子,但我们很难做到不嫉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伯特·L.莱希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一种强烈而复杂的情绪综合体,其中包含了愤怒、焦虑、无助、不安、怨恨以及绝望等令人困扰的情绪。当一个人看到他人拥有了自己没有的成就、才华和声望时,就有可能产生这一系列复合情绪。

嫉妒心理,是刻在DNA里的律动。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倾向和能力,进化环境中的资源有限,人们要获得充分的资源,就必须在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而这种优势的获得,就将伴随着同伴的嫉妒。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动物群体,身处群体末端,都意味着被淘汰的风险最大。通过和同伴的横向比较,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当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就会产生挫败感和危机感,这些负面感受会向自己发出警报。而嫉妒心理,就是这种危机感、恐惧感衍生出来的复合情绪

所以,嫉妒并非全是坏事,它也可能被转换成一种模仿和前进的动力。但是与好处相比,显然它带来的危害更大。我们想要从嫉妒的牢笼中走出来,就需要深入地了解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嫉妒的关键词1:比较&相关

  • 你不会嫉妒比尔盖茨,但会嫉妒同村老王
  • 你不会嫉妒高考状元,但会嫉妒同班学霸
  • 你不会嫉妒范冰冰,但会嫉妒比自己漂亮的闺蜜

为什么亲朋好友反而容易嫉妒,这是因为嫉妒心理并非随机或盲目产生,而是总存在于一些特定的社会比较情境当中

社会比较,是嫉妒产生的前提,换言之,嫉妒是一种相对的情感,需要有比较的对象。培根在《论嫉妒》中提到:“嫉妒总是在与人我的比较而来,没有比较的地方就没有嫉妒;帝王除了受帝王的嫉妒之外,不受他人的嫉妒。

接下来,比较对象,其实是经过无意识的“挑选”的——我们只会和与自己很像或者有自己高强度相关的人进行比较。所以,你只会嫉妒同村老王、同班学霸、漂亮闺蜜,而不会嫉妒比尔盖茨、高考状元或范冰冰。这就很容易理解亲朋好友的嫉妒,来源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大家都是一母同胞,凭什么ta混的比我好?”

这是一种典型的“既和自己很像”同时“又和自己高度相关”背景下产生的嫉妒。

为什么和自己很像,反倒容易滋生嫉妒?本质上,这是出于人心理上有获得平衡的需要,人们倾向于认为,当两个人有相似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社会阶层时,就应当有相当水平的成就。“获得平衡”是一种内在需要,而“既然....就应该”是一种典型的认知错误

拓展一下,这种认知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不仅限于“嫉妒”。我一个朋友有两个孩子,她曾向我发问:这俩孩子都是同一个父母,怎么就差距那么大呢?

她的问题中,也包括“既然是同一个父母,就应该差不多”的认知谬误。我当时问了她2个问题:

  • “同一个父母,是同一个父母的同一个阶段吗?比如20岁的你,和30岁的你,在生理、心态、周围所处的环境上,完全一模一样吗?”
  • “同一个父母,所以两个孩子的基因以及基因匹配的最佳抚养方式,就完全一模一样吗?用同样的方式,能养出一样的孩子?”

“既然...就应该”是一种很典型的僵化思维。它成立的前提,是将人物化,否认“人”的复杂性

而“与自己高度相关”,主要指的是自己一直渴求的,或与自己核心的自我价值高度相关的事物。换句话说,只有自己试图拥有的事物,才会引发嫉妒。

举个例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与他们的“自我价值”高度相关,成绩不好,就会因此贬损自己的价值。所以,作为学生,会特别关注同学的成绩,并可能滋生出嫉妒心理。

职场上的同事之间的嫉妒,也是如此。有一个神段子是:“问:在办公室做什么事能最快速地赢得所有人的愤怒?”“答:升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嫉妒的关键词2:不公平&假设

当主观上感觉对方并不值得拥有那些优势和成就时,比如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为运气好,我们就会因为这种“不公平”,而产生嫉妒心理。

很显然,这种不公平是一种主观认知,也就是“我觉得”,这种未经证实的猜测和定义,对于对方来说肯定也不公平:你咋就知道人家只是单凭运气呢?

关于嫉妒,还有一项研究。当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实现、改变某个结果时,我们会倾向于嫉妒在这件事上已经获得成功的人。简单说,就是当认为自己在嫉妒者成功的领域本来更厉害时,我们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举个例子,我觉得自己比张三更聪明,那么当张三的成绩比我好时,我并不会钦佩他,而是会嫉妒他。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想象”——这种对事件结果的掌控感,是我“想象出来”的,不一定是事实,也就是说,我自我感觉良好,但结果真不一定。

所以,嫉妒是一种由于坚信(执着)于自己的水平必须达到某一个程度,而这种坚信被事实否定之下而产生的愤恨和迁怒心理。

读懂了关于嫉妒的4个关键词,就理解了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人们嫉妒的不是远远超过自己的人,往往是身边稍稍比自己强的人。乞丐并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被嫉妒者:自我保护的6条路

北大投毒案的朱令的悲剧,缘起就是因为被嫉妒。作为被嫉妒的一方,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来保护自己。

第一:保持距离。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很多时候,识别善妒的小人,和他们保持物理空间的距离,是保护自己成本最低的方法。

第二:低调行事。

嫉妒是人的天性,低调行事,能为自己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拉大距离。

成为“百万富翁”,而不是“收入更高的乞丐”,简单说,脱离原有被嫉妒的阶层,走向更高处,出于人的慕强心理,大部分人会在你走得更远时从嫉妒转向羡慕/钦佩。

不过这条路的问题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还可能会有嫉妒带来的伤害。不过总的来说,越往上,人的道德感相对越强。

第四:实现双赢。

所谓嫉妒,不过就是恨你独占资源,所以与人为善,让别人也从自己的成功中分一杯羹,不失为一个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比如作为学霸,也可以帮助同学,人品高洁的人,总会更少获得嫉妒。

第五,以毒攻毒。

这招比较险,诸葛亮对周瑜就用的这一招,利用周瑜的善妒把周瑜气死。风险较大,不宜实施。

第六,保持勇气。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嫉妒以及嫉妒可能带来的伤害,不要怕,很多时候,孤独、诋毁都是成功者必须付出的代价,认清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嫉妒者:脱离嫉妒的反噬,实现自我成长

哪里有嫉妒,哪里就有自卑。说到底,嫉妒源于恐惧和自卑。但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哪里有自卑,哪里就有自尊成长的方向。在这里,提供4个方向。

第一,不要否定自己的嫉妒,而要觉察自己的嫉妒

嫉妒,会带来强烈的羞耻感,很多人并不愿意承认和直面自己的嫉妒心理,因为承认自己嫉妒,一方面会暴露自己的弱小无能,另一方面会带来自我道德的谴责。

但是对于嫉妒,压抑无效,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就会像心头的蚂蚁,一直咬噬着自己。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压抑和排斥自己的嫉妒心理,而是去觉察它。

觉察的意思,是觉知和观察。首先你得先知道自己嫉妒,其次是不带评判的观察它。嫉妒虽然是一种复合情绪,但本质上还是情绪,对于情绪,我们要疏不要堵,看着它流动起来。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哦,我嫉妒了,我现在很难受,我很愤怒、觉得不公平,很酸,也很无力。我承认这一点。

觉察即疗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清晰自己的目标,自我意识清醒

一个目标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很少嫉妒别人,他们会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我的发展上,对别人较少在意。

所以,如果不能一下子成为拥有清醒自我意识的人,那可以先清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从大的方面,不断追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给自己的未来谋划愿景;从小的方面,不断落实短期目标,在行动中不断获得清晰。

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目标是先想好,然后再去努力实现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当我们对“自我”并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时,我们的目标也常常是模糊的,人云亦云的。而“自我”怎么来?日本的山本耀司曾说:“自我这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我们需要先按照直觉和想象,寻找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在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别的东西”,通过反弹,我们越来越清晰自我,清晰自己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丰富自己的技能,成为更强的人

嫉妒来自自卑,执着于某个结果但本身又不具备这个能力,于是就有了迁怒于人的嫉妒。所以,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技不如人的短板补上,那么自卑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解决。

木桶理论说,我们的成绩并不取决于建构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所以有短板,就会带来限制。

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打磨自己的手艺,一个人的自信,从来都来自于实实在在的付出。

第四,无条件的接纳自己

这是一切的基本,没有接纳,就永远挑剔,自己永远不安。但问题是怎么接纳?

有一个简单可实践的方法:想象一下,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自己的小孩身上,你会怎么做?比如别人总是打击你的小孩,你是不是会骂回去?我的小孩我可以自己教育,但别人不能羞辱和打骂。虽然有时候你自己可能很懦弱,但在保护自己的小孩这方面,你或许会变得很勇敢。再比如,你的小孩犯了错,你是会马上暴揍他一顿,还是能理解他现在吓得要死,自己也不想犯错,所以很有耐心的教他?

你对“小孩”的投射,其实就是对“内在自我”的投射,养育这个小孩,就是在重新养育自己

当你能够越来越理解自己、全然的接纳自己时,你就越来越少嫉妒别人,因为你会发现,其实真正稳定的内在自我,能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点赞关注,新的一年,愿我们用崭新的姿态,遇见更好的自己。

唐 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全网15w粉丝心理学博主

出版《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 心理科普|认知思维|方法论|行动派

话题 个人成长|家庭教育|两性关系

围观 唐糖咨询师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