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那个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那个年代是火红火红的,但依旧免不了有些不为人知的一面,透露着那个年代的守旧和顽固,以及人性的纠结。

这是我一个本家二伯的故事,庆幸他的结局算是圆满。

本家二伯出生四十年代初,五十年代后期正好十六七岁。

虽然是本家,但关系还要论到老爷爷那一辈儿,也就是他的爷爷与我父亲的爷爷是同一父亲,所以在那时候关系上也不算特别亲近,关键是他的家庭情况更复杂一些,他的父母都是早亡,本人也有点憨那种,虽然身强力壮却活的跟流浪汉没多大区别。

小时候吃百家饭长大,到十五六岁也不去干活,生产队成立后就给队里放羊,每天把羊往山坡上一撒,人就钻到草窝里睡觉去了,很多人其实是瞧不上他这样没出息、没志气又懒散的人,也就没人太关心他了。

那个年代生活很难,家里孩子又多,吃饱饭都是比较大的问题。

正常家庭一般都是四到五个孩子,有的甚至会生七到八个,如今想来都不敢想象,真的是越穷越生,就图孩子长大后人多力量大。

那会儿的人建设热情很高,毕竟翻身做了主人,只要一声令下都会冲锋向前,完全不顾忌什么人身安全,很多人就那么莫名其妙的倒下了,让家庭蒙受巨大的伤害。

队里有户人家姓赵,家里的男主人叫赵老蔫,至于大名没人知道,是不是有也说不准,出生在解放前的那批人有个名号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很多叫什么大虎、二狗的都能叫一辈子,肚子都吃不饱,哪还会计较那么多?

赵老蔫是二十世纪初的生人,据说生下过五个儿子,只是存活到解放后的只剩下两个,只是老二还没能吃饱就被一场病夺去了生命,到五十年代长大成人的就剩下老大强生。

强生是精干的小伙,也是热血贲张的青年,五十年代后期响应号召兴修水利,他跟我亲大伯、亲二伯一起上的工地,那时候真是豁出去命干,没人会吝惜一点力气。

但一个哑炮,让我亲二伯直接上了天,大伯受伤不算严重,赵强生则是重伤。

好歹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不过赵强生却算是废了,要知道他那会娶媳妇还不到半年。

他娶媳妇的时候我没见到,那时候还没有我,但据说他的媳妇桂芳年轻时候算得上一朵花。

用知名作家莫言的那个形容词来说,就是丰臀那肥什么,长相也不算差,起码农村属于一流水平,当然跟现在不能比,那年代跟当今时代的审美观是大不相同的。

赵强生倒下,家里就剩两个老的和新媳妇,对于那个家庭无异于天塌地陷。

好在赵老蔫岁数还不算太大,在队里干活拿工分也能凑合养住那个家。

只是那年代的医疗水平非常有限,不过一年赵强生就耗得只剩一口气。

赵老蔫傻眼了,本来想着孩子还能好,可这会看起来能不能活过明年都不知道。

那时候人命比较贱,赵老蔫倒也没想着非要治好赵强生,他最担心的是赵强生还没儿子。

以赵强生躺在床上半死不活的样子,指望他生个儿子是有些为难他了,但也不能让老赵家断了根儿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老蔫不太懂,但他知道没后人那是绝对不行的。

俩老的每天愁的睡不着觉,啥办法都拿出来讨论一下,你说他们老两口要是再生的话那也有点难为老婆子,要是收养一个也没那么好机会,做什么违背人伦的事情赵老蔫也没那脸,就他们家这情况也不大可能找个小老婆啥的,而且政策上也完全不允许。

思来想去,赵老蔫将主意打到了儿媳妇桂芳身上,桂芳是个好孩子,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老两口是真待见这个媳妇,说不得传宗接代的事情还要指望她才行。

但如果赵强生一死,桂芳说不定就得回娘家,娘家那边也不会白养着,肯定要找个人把她嫁出去,到时候他们老赵家是鸡飞蛋打一场空,啥玩意儿也捞不着。

想到这里赵老蔫想出一个主意,这个办法说起来有些不太好听,但在那个年代还真不是太稀奇的事情,这个方法就是去“借”,借个人跟儿媳桂芳生个老赵家的孩子。

他们把村里这些人都拉出来捋了一遍,体质弱的不行,名声差的不行,有家室的不行,名声太好的也不行,人家也不会干这事,数来数去就数到我那本家二伯身上了。

本家二伯名字叫姜长海,只是可惜了父母没得早,不然他也不会成那个样子。

选定之后赵老蔫就开始琢磨怎么弄,首要是两方面,说服自家儿媳桂芳,然后说服我那本家二伯姜长海,有一个不配合都做不到,所以他要先说服桂芳和儿子强生同意。

摆事实、讲道理,这是赵老蔫擅长的,他放到现在绝对是PUA高手,跟桂芳分析利弊,说如果强生没了,那她这年龄指定要回娘家的,到了娘家一个寡妇必定是遭白眼,就算嫁了人也是遭人家嫌弃,倒不如在我们家,我们把你可是当亲闺女看待,到哪也找不到我们这样的人家了,只是我们就求你一件事,让我们赵家有个根儿。

强生的意见可以忽略不计,赵老蔫随便两句就能说服他。

桂芳这边在赵老蔫两口子的“掏心掏肺”下,也害羞的点头同意了。

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赵老蔫有把握说服姜长海,说不定后面等强生没了,还能让姜长海倒插门到他家里,这样抱牌位、摔老盆的人都全了,赵老蔫很为自己这套得意。

他跟姜长海说有个事请他帮忙,让姜长海跟他一起进次山,把那棵倒木拖出来给强生准备棺材,姜长海一听还有报酬,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到了山里,俩人将倒木拖出来,姜长海干活,赵老蔫偷偷观察。

这一看果然很满意,这小子懒是懒了点,但一把子力气还是没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快出山的时候,赵老蔫拉住姜长海,将煮好的鸡蛋给他吃,顺便提出了“借”的想法,怕姜长海经验少不懂,还特意说的很明白,条件也很清楚,每一次给俩鸡蛋。

我那本家二伯虽然才十七,但这事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当下就拒绝了,传出去丢面子。

可赵老蔫那是谁?既然说了就做好万全准备,他语重心长的跟姜长海说,你看你自己的这情况你也清楚,等过两年你也该说亲了,你觉得以你的条件你能娶上媳妇?

别的不说,你连个自个儿的家都没有,人谁家的闺女也不会嫁给你吃苦啊?

要是你答应,我别的不敢说,等到俺俩老的死后,我家可以交给你住。

只要生下的孩子姓赵,其他的你爱咋弄咋弄,俺绝对不会多管你一点。

再说了这事你又不吃亏,每次还俩鸡蛋,你要觉得俩不行,俺豁出去了,一次给你四个咋样?天底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好事啊!

别说,这番入情入理的话,我那本家二伯还真犹豫了。

就像赵老蔫说的,以他的条件找媳妇还真是有些困难。

别看如今是新社会,但人家女孩找婆家的条件可是不变的。

谁也不会嫁给个房子都没有的懒汉当媳妇,就算是傻子、瘸子也得挑剔下。

看到姜长海动心了,赵老蔫心想差不多了,剩下的事情都不用他说,只要桂芳晚上一去,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还不是手到擒来?可惜了那么多鸡蛋啊!

不过为了能给赵家留个根儿,鸡蛋算什么,省一省就有了。

就这样回到家里,赵老蔫让老伴儿去跟桂芳耳提面命一番,交代她要主动一些。

晚上黑灯瞎火的,赵老蔫和老伴儿把桂芳送到了姜长海住的牲口棚那里。

老两口在外面听了好久,刚开始还有些着急,后来那脸上就笑出了花。

他就知道,没吃过肉的小子,只要尝到肉味那就指定会绷不住。

不过就是天太冷,那小子折腾的时间太长,把老两口冻够呛。

两个小时后,赵老蔫两口子带着红光满面的桂芳回家去了。

又亲自吩咐老伴儿给桂芳加了顿夜宵。

第二天桂芳又带着鸡蛋去了牲口棚。

如此一个多月,强生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赵老蔫哭的极为伤心,拍着棺材嚎着以后该咋办?

等到下葬之后,他又第一时间安排桂芳带着鸡蛋去牲口棚。

这事不能再耽搁了,再耽搁下去他赵老蔫绝对会成全村的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努力没有白费的,桂芳真的怀孕了,赵老蔫满面红光到处说,我家强生总算是给老赵家留了一条根儿,至于到底咋回事大家伙都有猜测,只是有些事是没办法说的。

孩子生出来,大胖小子一个,赵老蔫乐的嘴都合不拢,抱着当宝贝蛋子似的显摆。

而桂芳出了月子又去了几趟牲口棚,起码有些好消息是得让姜长海知道的。

赵老蔫见管不住了,索性也不管了,他还真瞧上了姜长海这小子。

虽然如今有了孙子,但家里有个顶梁柱那也是好事啊?

他都五十多的人了,再厉害能干几年?还不得有人撑着?

就这么差不到一年多,没人不知道桂芳和姜长海的事情了。

赵老蔫索性也不拿着了,找到我们姜家这边的人说了打算,希望姜长海倒插门到老赵家,倒插门在那时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所以姜家这边也都没多大问题。

就这样我那本家二伯改成了赵长海,进了赵家做了上门女婿,跟桂芳做了两口子。

亲媳妇、亲儿子,日子过得也算没满,逐渐的他把老赵家给撑起来了。

等到赵老蔫去世的时候,他确实也是披麻戴孝的捧着牌位送了一程。

也算是圆了赵老蔫的心愿,至于谁占便宜谁吃亏,已经没多大意义。

改革开放后,我这本家二伯拿出所有积蓄,带着三个儿子承包山头。

做了我们村里的“苹果大王”,八十年代末的时候都混成了万元户。

不过在零几年的时候他就去世了,隔一年桂芳也跟着去了。

所以他们的故事,也就知道的不多了。

不过他家还是蛮向往的,如今混的都不差。

大儿子姓赵,不过老二、老三都是姓的姜。

第三代的孩子也都是姓姜,算是回了本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今他们家和我们家也都有走动,大家的关系还都不错,也没人再去提那个年代的事情,毕竟那个年代在很多人心里真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苦难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