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延续时间两百多年的就算长寿了,两汉和两宋加起来,勉强能达到三四百年。大唐289年,大明267年,大清276年,其余只有几年、十几年的王朝,一大堆,但唯独只有周朝寿命长达800多年,这是为什么?

周朝显然是一个“小政府”的代表。周天子没有什么实权,把土地分封出去给诸侯,诸侯每年进贡一些土特产,在周天子需要保护的时候就尽自己拱卫的义务。它之所以没有被诸侯吃掉,原因如下:

周天子越来越倾向于名义上的君主,这是必然的,周朝初创的时候,土地就那么多,也许周王室的土地还能占比较大的比例,越到后来,诸侯国开发和占领的土地越多,周王室的土地可能连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达不到了,周王室自然越来越式微。可以看出,周王室是静态发展的,而诸侯国是动态发展的,诸侯国在发展过程中,谁发展快,谁的相对优势就大,所以大家也不羡慕周天子,你想想,每天坐在洛阳那么小的地方,还不能扩展领土,眼巴巴等着大家按期来进贡,和诸侯比起来,周天子的感觉也不是很酸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理论上,天下是周天子的,诸侯是得了周天子的赏赐,才拥有对土地暂时性的授权,离开周天子,任何诸侯国都没有合法性,没有合法性就意味着,其余诸侯国有权利也有义务将之消灭。所以,周天子的存在,使大诸侯国自然拥有更大的调停权,使小诸侯也不至于被莫名其妙干掉。大家都需要周天子,才能形成平衡。周天子把诸侯分封出去之后,基本上就是甩手掌柜,诸侯国的义务也规定得很明了,诸侯国有充分权力之后,只可能外向发展,一方面是开疆拓土,一方面是和邻国搞关系,所以虽然同在周之内,周朝各诸侯国的关系都有国际政治关系的感觉。合纵连横,几乎把近代才形成的世界秩序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诸侯国再怎么热火朝天,都是外向型的,周天子再弱小,他们也不可能废了周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中国古代朝代按照成本/收益分析,你就会发现,周朝是行政成本最低的,而收益最高的朝代。举个例子,周成王和他的胞弟叔虞玩过家家,周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子剪下来递给叔虞,说朕把唐地封给你,旁边周公旦连忙说,还不快谢主隆恩?周成王说,我们在做游戏呢,周公旦说,天子无戏言,应该言而有信。周礼,包括仁、义、礼、智、信,都是在周朝形成的,作用就是降低人际关系成本,以及行政成本。所以说互信的社会,才可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当然,理论上周朝是可以永远绵延不绝的,为什么后来还是灭亡了呢?主要是中国太复杂,不仅有少数民族不断崛起的不测之忧患,还有诸侯的分化导致它们不必得到周天子授权,就可以拥有法理根据。比如:三家分晋就是晋国三个胳膊粗的家臣废了周王立的晋国诸侯,大家觉得挺好的,其他各诸侯国也纷纷发生了类似事件,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既然大家都不听周王朝话了,就算它存在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亚只有日本天皇和周天子地位类似,且也是绵延不绝,同样的,只是象征意义,这是因为日本周围都是海,环境没有中国复杂,如果日本天皇拥有实权,结果会怎样?恐怕早就被这个家康那个秀吉给废了。

老子在春秋时期,面对诸侯国越来越蓬勃的发展,也很担忧地说,他喜欢“小国寡民”的时代,其实就是周朝初期那种单纯、简单、互信、朴素的秩序,孔子看到世道越来越有倾倒的可能,也希望振臂一呼,回到周朝初期的秩序中,儒家疾呼不要打,要讲道理,道理讲不成怎么办?“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这都是儒家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