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1年,在美国享有盛誉的顶尖科学家饶毅放弃了美籍身份毅然决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受邀参与院士竞选,和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双双入选。

按理说应该是在他们之间二选一,但就在最后时刻,两人却出乎意料的双双落榜。

对此,施一公虽然有些不满但也没有表现出来,只说应该会来年再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其佛系表现不同的是,饶毅的态度十分嚣张,甚至当众喊话表示“今后将退出院士竞选,永远不会再参加!”

这一番高调的宣誓之后瞬间震惊了整个学术界,饶毅为何如此愤懑不平?这中间会不会存在着什么误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成报效祖国

饶毅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因为自小就聪明好学,之后顺利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紧接着为了继续攻读自己所学的专业,他又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他所经受到的考验足以能看清楚国内技术水平的落后,于是饶毅开始废寝忘食的读书,希望能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全学到脑子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91年饶毅顺利毕业,后又进入华盛顿大学当教师,此时饶毅已经在美国呆了22年。

且在神经科学领域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他有足够的资格能够申请美国公民的身份。

但就在这关键时刻,饶毅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那就是放弃现在美国的高薪待遇和科研成果返回国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华盛顿校长十分不解,还以为是我国给饶毅开出了更高的工资或者是国内的科研环境更加适合。

但其实都不是,此时的饶毅明确知道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所以肯定急需人才,便决定立刻回国实现自己的一番抱负。

那么美国相关部门会轻易让他如愿吗?其实在饶毅刚一提出这个请求的时候,美国就开始了威逼利诱,甚至不惜开出了天价的条件以期望饶毅能够留在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美国承诺会给他特别定制一个团队,且可以任由他自己选择队员。

而所需要的任何费用美国都可以承担,这一连串的条件谈下来,换成谁或许都会动心吧。

可惜此时的饶毅归国心切,根本没有仔细听美国人提出的条件,在他看来,再美好的东西都抵不过将所学的知识报效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在这段做决定的过程中,他曾犹豫过,毕竟回国任教意味着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此时他已经在美国获取了一定的地位和成就,在这里他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国内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

当然,作为一个流落在外的炎黄子孙,学有所成后必将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在2007年,经历了千难万险的饶毅在终于踏上了故土,由于他名声在外。

很快就接到了北京大学校长的邀请,此后一直致力于医学领域的研究。

院士评比惨遭落选

2011年,刚回国没多久的饶毅就受邀参与院士评选,这一消息对饶毅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他此时的荣耀完全撑得起这次提名,毕竟他已经在国内外发布了好多有价值的论文,且在任职这几年里,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

所以当众人得知他将要参与院士评选的时候,都纷纷赶来祝贺,坚信他最后很可能会入选。

谁知等到结果一出,个个都傻了眼,怎么会落选呢?甚至连初选都没有进,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饶毅如今的成就来看,即使没有最后入选,至少也要撑到复试吧。

或许是因为太过离谱,众人纷纷对此结果展开了推测,市面上流传的比较多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第一就是因为饶毅本人的性格太过心直口快,喜欢直来直去,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者是行为都会当面指出来。

比如说。看到谁存在学术造假或者行为不端都会直接举报。丝毫不顾及对方在圈里的地位,再加上他手里的证据齐全,一旦被举报对方就只能认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他联合施一公发文,严厉指出了目前国内科研行业内存在的黑暗行为。

此举无一例外触碰了一些人的利益,也就是说,这个高调的做法肯定是得罪了不少同行。

其实饶毅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保证学术队伍的纯洁,在科研领域需要的是认真踏实的精神而不是到处走后门无所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原因就可能跟饶毅归国的身份有关,毕竟那时候的社会环境并不太明朗,大家对有留学背景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看法。

且院士评选的条件十分苛刻,它要求的是参选人员必须获得过国家奖项,且在这之前要有三次参加评选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硬性条件曾经卡死过许多科学家,如今的饶毅刚回国没多久,也是第一次参加评选,所以并不怎么符合要求。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不可能的那就是有人在暗箱操作,故意耍手段在初选的时候就淘汰掉了饶毅和施一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为什么说他最不可能是因为不管在什么时候,国家级的评选总是最严苛的。能够参与评选的科学家都是有资格入选的,所以根本不会有人耍手段去获得胜利。

但这其中也不否认会有人找关系走后门,毕竟中国可是个人情社会,只要你有所求必然逃脱不了拉帮结派。

但年轻气盛的饶毅哪管得了这么多,此时的他只认为自己被针对了,于是当众放下了豪言壮志“我将退出院士竞选,之后永不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话一出,大家都能看出来饶毅还是较真了,于是就劝他看开点,不要计较这一时的得失,再说还这么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结果越劝饶毅的火气越大,最后直接扔下了挑战书“十年之后,大家再看,不知哪个院士的科研成果能够超过我!”

这下可真是捅了马蜂窝,网友纷纷站起身来怒骂饶毅“气量小”、“不知道有没有真本事就在这哗众取宠”、“真是输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的余温一直持续到了两年后的下一任院士评选,出乎意料的是施一公成功当选了中科院院士。

这下对饶毅的抨击更多了,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等着看饶毅的笑话,毕竟这可是当众打脸啊。

但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饶毅履行约定并没有参与评选,不管亲戚朋友谁来劝,他都坚决不松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也能看出来,其实饶毅这人很纯粹,且早就放下了当初那场闹剧。他并没有受到外界的打扰,反倒一心一意的继续钻研医学研究。

当初在之所以如此大的气性,也不过是因为不满意那时的学术研究环境。

他看不惯那些酒囊饭袋不好好提升自己的实力,反倒醉心于给自己身上加光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丢掉了“院士”这个称号的累赘,反倒留下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能够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事业。

毕竟这个称号只是一个荣誉,并不能对医学研究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甚至可能换不来什么有效的资源。

其实陷入舆论争议的饶毅并没有放弃对科学和祖国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高的成就

自从院士评选风波发过去之后,饶毅变的沉稳了许多,不再过多关注外界的舆论,而是专注自己的医学领域。

2012年联合多位科学家创立了一所脑研究所,2018年4月受好友邀请到西湖大学任教,又联合设立了“科学探索奖”。

在此期间发布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这些都是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到处奔波总结出来的临床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成就一点点的打破了外界对他的看法,从始至终饶毅都是个有着一身傲骨的科学家。

但在这之后,大众心中的饶毅更像是个打假战士,他开设了个人公众账号“饶毅科学”。

希望能通过网络的力量让普通人能够了解科学的魅力。

之后他在公众号上一连发了4篇文章,当众点出了华大基因的CEO尹烨。这人也是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但饶毅却当众指责他是在宣扬伪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益生菌产品,市面上根本没有类似的药物,所以饶毅为了防止更多人轻信,便当众发声,最终得到了尹烨的亲口道歉。

2019年突发疫情,整个武汉市面临瘫痪,相关负责人却没能及时出面安抚民心,也没有做出回应和引导,实属重大失职。

于是饶毅出面控诉负责人王延轶希望他能主动辞职,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做出应有的补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饶毅之所以这么果断,除了因为王延轶水平不行之外,还有当年院士评选时的一些小意外。

最初王延轶的业务水平一直有人不满,但令人意外的是,她晋升的速度很快,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平步青云。

仅用六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职员做到了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所长,此时她还不到40岁,这一切都归结于她的丈夫舒红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王延轶本人的能力并不出众,且因为年龄不大,应对危机的经验并不充足。

最后导致疫情爆发的时候,没能及时给出应对预案,最终导致事情发展超出了预料。

从这也能看出来,饶毅始终如一,驰骋医院研究领域这么多年,看不惯的还是那些浑浑噩噩的败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或许有的人会说他是沽名钓誉或者是自作聪明,但执着于唤醒时代烙印的饶毅想要保护学术领域的心不能被无视。

他不爱虚名,不求大众的理解,对科研工作保持着极高的敬意,这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饶毅这颇具叛逆的一生坚持了理想,坚持了信仰,指明了中国科学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