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探索建立“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市委每个月专门召开一次常委会,采取“每月一题”的方式,专题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于列入“每月一题”的问题,构建各牵头单位统筹推进、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按职责分工配合、相关督查部门跟进督查的工作机制,提升基层组织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据《人民日报》1月15日)

每个月召开一次市委常委会,专门针对某一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专题攻坚、合力“突围”,这样的务实会议有诸多值得一提的地方。

首先,“每月一题”可以解决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其他平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值得一提。通过采取“每月一题”的方式,当地3千多户业主顺利办理房屋不动产权证,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让政府和相关部门减去往日的包袱轻装上阵,同时,又解决了3千多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是几代人积攒的血汗钱购买的房屋得到认可。这金灿灿的业绩不是谁想吹就能吹、想编就能编出来的,如果没有“每月一题”,可能很多人的问题都无法破题。

其次,“每月一题”相比于每天无数次开会研究、无数次强调部署更有实效,这样的创新思维更值得一提。在文山会海、处处留痕的当下,又有多少次会议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会议,又有多少问题能够在会场解决呢?除了“应景式会议”“留痕式会议”“形式主义会议”“卸责式会议”等无关紧要的会议之外,恐怕像如此解决大问题、难问题,敢于涉险滩、闯险关的“每月一题”的会议,着实不多了。

最后,“每月一题”虽是务实之举,但接下来还有一些问题也值得提一提。一方面,如何选好议题,真正将群众的急难愁盼的大问题打捞上来,不避重就轻,敢于直面矛盾,让平时无法解决的、关乎民生福祉的、涉及更多群众利益的问题能够成为每个月的“一题”,这更是群众所盼。另一方面,“打擂容易守擂难”,如何坚持用好“每月一题”破解群众的难题,如何不断完善相关议题的选择和报送制度,如何挖掘、收集群众最为渴望和关注的事项,更应该做好大文章。同时,对于已经上会的议题,落实过程中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推诿扯皮等现象,等等,最好建立长效机制,该督促的督促,该奖励的奖励,该问责的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