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妈妈足够懒、孩子就足够勤快,这真的是事实真相吗?
不一定,如果你“懒”的方向不对,孩子将会比你更“懒”
有位妈妈,前时间忧心忡忡地向我诉苦
她说:“明明都说懒妈妈才能带出勤快小孩,可我的孩子怎么比以前更懒了”
说到这个事儿,作为过来人的我,算是有一定的话语权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曾为孩子的懒惰费尽心思
有一次偶然机会,我听说“只要当妈的够懒,孩子就能够勤快”
我信了,回家之后就尽可能地让自己成为一个“懒妈妈”
不催孩子写作业,不帮忙收拾书包,也不再包办计划
本来以为在这样的懒惰下,能够激发孩子骨子里的勤快
事实证明,我理解错了
因为“不管”,也因为“不理”,孩子的内心逐渐失控了
有一天早上,就是因为没有帮忙找好换洗衣服,女儿起床后有些赶不上时间
她崩溃了
哭着喊着说“你们都不爱我,都讨厌我”
这句话当时就让我心里一怔
原来,什么都不管的懒妈妈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内心伤害呀
特别是你没有正确理解“懒妈妈”定义,的确是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比较大的内心伤害
如果非要说,妈妈的“懒”能够衬托出孩子的勤快
那我认为,所谓“懒”就是创造机会让孩子优秀,而这份创造又是属于榜样价值里的一种推动力
如果你理解错了,“懒”的方向也不对,那可就是懒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
那么今天,为了帮助“懒妈妈”们更好地培养出勤快娃,总结了一些对孩子有榜样价值的“懒”法,建议爸爸妈妈们要认真看完!
01
懒妈妈,懒的是“眼”
一位母亲的存在
对孩子而言,本身就具有先天性植入、还有后天性渗透的影响
母亲对孩子的意义,也是在于影响价值
你想做一位“懒”妈妈,来激发孩子身上的勤快、积极劲儿
记得一定不要“懒”错方向,如果你的懒、影响着孩子更懒,那就得不偿失了
舅舅新娶的小娇妻,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懒人”
大儿子9岁,二女儿5岁,如今还生了个才6个月的小女儿
而三胎也不是给自己生的
只要大儿子、和二女儿在家,那带娃的任务就是兄妹俩轮流看
大概也因为妈妈懒于带娃吧
哥哥姐姐照顾小妹妹时也懒于搭理,直接扔在地上让小家伙随便乱爬
再来说说生活方面
小舅妈懒于给孩子们收拾打扮,小朋友们也能一个礼拜不洗脸刷牙
最后,不到换牙的年龄就没剩几颗好牙齿
学习方面更是懒于辅导,就连孩子发高烧,也只是打了退烧针后又直接送到学校
你说这样的妈妈佛系、主打放养模式吧,可她对孩子的要求又特别高
前段时间,路过舅舅家门口时老远就听到小舅妈在挑刺
她对大儿子说:“赶紧去把地扫了,一会还要洗碗”
又对二女儿说:“你来把妹妹抱着,我先吃会饭”
这种张张嘴就能让孩子们勤快的指挥教育,看着确实有些心动
可再看看孩子们连多说一句话,都要回头看看的小心翼翼
我迟疑了
如果你只是在一边指挥孩子,然后又用犀利的双眼去不停地挑刺
这不是用“懒”激发孩子的勤快,而是用控制欲去不停地伤害孩子
所以,“懒妈妈”带出勤快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先让你的“眼睛”懒下来
没事别总是挑孩子身上的刺儿,试着让自己的眼睛“懒”下来
当你眼中的孩子并没有那么糟糕时,你给予孩子的认可态度就是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02
懒妈妈,懒的是“催”
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在催促、命令中被迫营业
孩子也是一样
我见过很多叛逆的小朋友
他们身上的暴躁、反抗劲儿呀,一般都是从被迫做不喜欢的事情开始
就拿邻居刘姐的女儿乐乐来说吧
为了乐乐的将来着想,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一直是呕心沥血
平时不管下班到多晚都会陪乐乐读书、检查作业
在教育和学习这件事上,刘姐也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今日的事,今日毕
可孩子又怎会乖乖按照你的计划来成长呢
单说学习这件事吧
哪有孩子能一天到晚坐在板凳上不停地学习,连一点贪玩的欲望都没有呢
刘姐对乐乐的学习就过于急躁了
有好几次的夜晚,因为乐乐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她就让孩子擦了写、写了又擦
嘴里还不停地催促着:
“都几点了,怎么还没写完”
“还有多少没写完”
“你再那么磨蹭,我们都睡了,不管你了”
几次下来,对学习再有兴趣的孩子也慢慢被刺激到了
毕竟,作业写不完、又或者错误率高,最焦急不安的还是属于孩子
这个时候聪明的家长并不是催促孩子提高效率,而是让自己的态度先“懒”下来
比如,孩子做不好某些事情时别催TA
特别是孩子还肯坐在板凳上检查改错,说明他们自己也想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你不让自己的“态度”懒下来,孩子又怎么能安静地投入、提高学习效率呢
03
懒妈妈,懒的是“嘴”
有多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毁在一张“嘴”上?
这个问题想必能引起很多朋友的共鸣吧
有句话还是这样说的:“父母的嘴,决定着孩子的命运”
可能觉得如此形容有些夸张了,可事实还真是如此
有位朋友,是我的闺中密友
儿时记忆里父亲对她从未有过好语言
不是说你“没出息”,就是骂你“白眼狼”
原因是朋友没有按照父亲的想法、和计划来
而父亲当时说的话有多么决绝,一颗迫不及待逃离的心就有多么强烈
至今为止还是一样,朋友每次看到父亲都有种压抑的不自在感
仿佛跟老爸多待一刻都会被多骂几句
也因为这件事,朋友骨子里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敏感
这就是父母的“嘴”影响孩子的性格,性格又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发展
我还认识一位妈妈
她身上就有着比较明显的强迫症,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也比较直白、简短
举个例子来说吧
女儿放学回家对妈妈说:“好热呀,我全身都是汗”
妈妈会对女儿说:“所以呢?你直接说重点,到底想干嘛”
一句话,就能让女儿低着头不知道如何接话
如果你不继续了解孩子,接下来孩子对你的内心封闭将会越来越深
我认识的这位妈妈就是这样
她觉得,孩子说热无非是想提一些要求,为什么不直接说结果呢
可孩子说出要求你会同意吗
所以呀,家长跟孩子沟通一定要让自己的嘴巴懒一懒
别说那些刻薄的话,也别直截了当地拒绝孩子
要知道,孩子还愿意跟你沟通、分享,那是多么幸运的事
这也代表着孩子信任你、依赖你
如果你不让自己的嘴巴“懒”下来,又怎会有机会去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呢
04
懒妈妈,懒的是“手”
勤快的妈妈很容易让孩子迅速上瘾,并形成比较强烈的依赖感
在这之前,我就是那个勤快得让孩子依赖的妈妈
家里大小事,包括孩子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安排得样样周到
可有那么一天早上,由于赶时间,我和女儿简单洗漱后就慌忙往学校赶
结果,发生了一件比较尴尬、也让我产生深刻检讨的事情
因为,刚走下楼才发现孩子书包没有背
一个上学的学生居然不背书包,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
焦急下,我批评女儿:“你脑子天天在想什么,不背书包,你上个什么学呀”
没想到,犯错的人反而底气十足
她一点也不着急地说:“我还以为你帮我背着书包呢”
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的手该“懒”了
对于父母,我们或许都想着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是本能
可孩子始终需要离开我们,去独自走完他们的那条漫长人生路
你现在越是对孩子精致呵护,孩子将来的独立就糟糕的多么糊涂
小区里有位妈妈,因为老家的母亲摔伤住进医院,而不得不回家照顾老人
在离开的一个月时间里妈妈也不得消停
家里那个高中生的儿子呀,每天都会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吐槽
有时候是找不到衣服、袜子
有时候是抱怨:天天点外卖,都吃不上一顿像样的饭
甚至有次还专门给妈妈打电话要钱买衣服穿,因为家里的替换衣服都穿脏了
妈妈问“衣服脏了不知道洗吗”
结果儿子回答:“不会洗,洗衣机也不会用”
那一刻,妈妈才意识到是时候该放手、让自己的手“懒”下来
为了训练儿子的独立意识,远在一边的妈妈直接拒绝儿子买新衣服的需求
她告诉儿子:
“你不会洗衣服,妈妈可以教你,可你因为不会洗衣服而买新衣服穿,这是很糟糕的想法,妈妈也不会支持你”
让孩子学会独立、懂得独立,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基础的生活能力
你希望孩子以好的成绩来绘画出更精彩的人生,也别忘了让孩子独立成长
当然,妈妈手“懒”可不是什么都推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勤快
手懒,也只不过是为孩子创造独立的一种机会
而真正的独立能力,还需要孩子在自主观念、和行为能力方面创造更多的价值
比如,孩子不愿意洗袜子时那就夸他“袜子洗得干净”
谁都想带着被夸、被认可的感觉去做事情,孩子也不例外
把手“懒”下来,然后让嘴“勤快”起来
平时尽可能地多夸夸孩子身上的进步和优点,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干劲会更强
05
懒妈妈,勤的是“陪”
“懒”妈妈是在于给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
有些妈妈认为“懒”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理解也没有毛病
可真的有不用管就能自觉自律的孩子吗
别忘了,自律这件事连成年人都无法驾驭,更何况是孩子呢
想要让孩子在勤快中产生自律,管住眼、管住嘴、管住催、管住手,这些都是基础
而一个合格的“懒”妈妈,也应该勤的是“夸”
没有孩子能拒绝被夸、被认可的那种陪伴感
自信也是孩子获得成功的能量球
你还要学会在孩子需要这种能量的时候及时补给
有这样一位聪慧的妈妈
因为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喊妈”,她就对儿子约法三章
并且,还把约法三章的内容打印出来贴在学习桌子上
这种做法即能起到提醒作用,还能慢慢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
下面这段话就是妈妈和儿子的约法三章:
•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先查字典,不要喊妈!写完的句子再读两遍,也不要急着喊妈!
•数学:拿到一道题请认真读题,不要喊妈!不会的题先看看例题,最后实在不会,也请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后再“喊妈”
•英语:做题时请认真书写、仔细检查,不要喊妈!遇到困难不要急着放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难题,妈妈相信你不用“喊妈”也可以解决
最后,还配上了温馨提示:谢谢配合,合作愉快
现实教育中,孩子一遇到问题就哭爹喊娘这算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了
有位同事聊天时跟我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她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特别能喊,明明是素描练字也要动不动“喊妈”
好几次,妈妈手上都忙着很重要的事情,为了及时回应孩子也都耽误了
本以为孩子只是不会,会的事情就不用喊妈了
没想到,孩子只不过是依赖、习惯了
为了改变现状,妈妈也尝试跟女儿沟通说:“你先捡会做的事情做,如果最后实在不会了,再来喊妈妈”
不曾想,女儿满不在乎地说:“如果你直接告诉我答案,如何去做不是更简单吗”
也就是这句话,让同事突然警醒了
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或者向你提问,你是“懒”于行动,还是“勤”于陪伴,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程度
首先,孩子是需要被夸的,你越夸孩子越有行动的积极与自信
其次,孩子提问时别急着给答案,有参与才有获得价值感的机会
比如,就像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喊妈时,你这样回答:
“这个字看起来有点难度,妈妈好像也不认识,要不我们一起查查字典吧”
这种遇到问题,给孩子提建议、并用陪伴方式去和孩子一起行动,便是“懒”妈妈里的智慧
不费过多口舌、也不费太多精力,你只需要像一个孩子一样,茫然地陪孩子探索知识,这就是无言陪伴里的安全感
等到孩子慢慢把这个过程适应了,他们下次再遇到问题就不会依赖性地喊爹喊妈
因为大脑是越用越灵活
而孩子的勤快也在一次次的高效目标完成里,形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