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雪花,有时是温柔的,有时是狂野的。它们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风景,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相对平静的1月上旬过后,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迎来一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其中北方四省将成为降雪的重点区域,而部分地区还可能出现冻雨这种高危天气。这次雨雪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它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雨雪形势:冷暖空气“对决”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预计15日起,受冷暖空气影响,我国将迎来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预报显示,1月15-18日,西北地区大部、华北西部和南部有小到中雪;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河南大部、山东等地有雨或雨夹雪转小到中雪,局地有大雪或暴雪。上述地区累计降水量有1~5毫米,局地8~15毫米;新增积雪深度1~3厘米,局地超过5厘米。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等地局地有冻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16日主要降雪区位于陕西、山西、河南北部等地;17日降雪范围缩小;18日降雪范围再次扩大,主要位于陕西、山西、河南北部、山东等地。这一预报指出,随着冷暖气团活跃,部分地区还可能出现冻雨这种危险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些冷暖空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可以借助超级计算机的预报,来看看这次雨雪天气的“幕后黑手”。目前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认为,随着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配合,东亚地区暖湿气流强盛反扑,和渗透南下的冷空气碰撞,形成了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雨雪范围是今年以来最大的。1月以来,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此次过程大部地区以雨为主,对补充水资源十分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些气象学名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南支槽,是指西风带上向南凹陷的气流,它可以带动暖湿气流北上,形成降水。副热带高压,是指副热带地区上空的高压系统,它可以阻挡冷空气南下,维持暖湿气候。冷空气,是指来自北方的低温空气,它可以推动暖空气上升,形成降水。当这些气流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复杂的天气变化,比如雨雪、冻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降雪重点:北方四省“中招”

在这次雨雪天气过程中,我国北方四省将成为降雪的重点区域,它们分别是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这四省的降雪量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大雪或暴雪。那么,为什么这四省会成为降雪的重点呢?这又和冷暖空气的分布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冷空气一般是从北向南运动的,而暖空气一般是从南向北运动的。当冷暖空气相遇时,就会形成一个锋面,也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空气的分界线。锋面上的天气通常比较复杂,有时会出现强降水。在这次雨雪天气过程中,冷暖空气的锋面正好位于我国北方四省的附近,因此这些地区的降雪量就比较大。而且,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等,这也会影响空气的运动和温度,从而增加降雪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雨雪,这次天气过程中还有一种更危险的天气现象,那就是冻雨。冻雨是指在雨滴落下的过程中,遇到低于0度的冷空气,使其表面结冰,落地后又迅速凝固的一种降水形式。冻雨的特点是能够在地面、树木、电线等物体上形成一层厚厚的冰,给交通、通讯、农业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冻雨的形成条件比较特殊,需要有一个高温层、一个低温层和一个接近0℃的层,这样才能使雨滴在落下的过程中经历冻结和融化的变化。在这次雨雪天气过程中,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等地的大气垂直温度分布正好满足了这个条件,因此这些地区有可能出现冻雨。冻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天气现象,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雨雪天气过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雨雪范围是今年以来最大的。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这次雨雪天气过程将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涉及20多个省份,覆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这是今年冬季以来,我国出现的最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它将给我国的农业、交通、旅游等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也有利于缓解我国大部地区近期的降水严重偏少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