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2023年,谁是上大分的热门旅游城市

诶!你可打住啊,可别说香港了...

上半年,山东淄博的烧烤有淄有味,下半年,东北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滨至如归。一整个南钱北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hk01

香港转型旅游城市的想法,在这一刻显得好尴尬啊...

搞场大型跨年烟花秀吧,被薅羊毛还要挨骂。搞个庙街夜市吧,还上演真人MMA,实名“夜缤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办呢?听说香港,又有了新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着M记纸袋到麦当劳道摆pose,或是扛着“大炮”到中环天桥拍“所有目的地”,这已成为游客来香港的打卡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趣有谐音梗的街道名,也都在某薯火了一遍。

港府这边为了抓住这波流量,开始“叻唔切”的在路牌上下功夫了。

*叻唔切:形容迫不及待的表现自己,

一种很港式的情绪抽搐。

相信不少朋友留意到,中环、大围、荃湾三地的街道路牌,近排有了些许不同。

左边的是旧路牌,右边是刚换的新路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beinghongkong

没错,早在去年5月,路政署就提出计划,将全港的街名路牌字体大换血!

要放弃沿用多年的Transport和全真粗黑体港人版,改用“文悦古典明朝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政署给出的理由蛮酷的,声称新字体可以为香港街道“注入较为浓厚的文化气息/氛围”

跟“我在**很想你”的网红路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出网友所料:想你的风,终究是吹到了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是很美好。

但你要不要看看香港市民,都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增添文化气息不成,反而乱上加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物出街后,面对网上劣评如潮。

路政署回复港媒——“新街名牌字体端正,整体风格与现有街名牌相同,可正常提供功能”。

可提供正常功能?可怎么网友都说看不清,用这种细体字还会导致交通意外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beinghongkong

港媒特此访问了“文悦古典明朝体”的设计师,厉向晨先生。设计师本人坦言:

“这种字体确实不利于辨认,所以大概(在街名牌上的字体选择)就要取决于,这些路牌是侧重于功能,还是侧重于装饰了。”

文悦古典明朝体,取材自明、清早期调版善本。

根据文悦字库的描述,这种字体适用于「展现人文感、手作感、古拙感」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beinghongkong

至于这款字体,是否能为香港街道注入文化气息,他本人也持保留意见。

因为文化气息这件事,

与当地环境有关,

而香港这地方,

我甚至一次都没有去过,

真的很难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共美学这东西,除了追求功能,更讲究的是和环境的配合。

其中一个比较失败的例子,就是澳门大西洋银行的钞票设计。因为用的是POP字体,被不少人揶揄像玩具钞票、像大富翁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话说回来,字体很重要,但合适更重要。

同理。如果香港街名牌改用Comic Sans或者华康少女体,不会让香港街道变得可爱,反而会很可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了新字体的风格,我们再来看看实用性。”

如今新安装的路牌,字体线条明显较幼细,看起来空白位置较多,需要走的很近,才能看清楚路牌上的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英文字母的a和o较为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道路研究社

行人尚且可以走到路牌前细看。

但对于驾驶人士来说,新路牌或许需要花上加倍精力和时间才能看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beinghongkong

如今香港大部分路牌的中英字体,虽说古板,但都是容易辨认的字体

「全真字库(港人版)——粗黑」

和「Transport」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beinghongkong

在应用前,曾进行不少科学实验,测试其可读性,确保道路不同使用者,都能够清楚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道路研究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路牌的前世今生”

而在全面应用全真粗黑体(港人版)前,

香港路牌,则是采用俗称为「监狱体」的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道路研究社

这种字体,是1970-1997年间由监狱署制作的路牌及交通标志,由赤柱监狱在囚人士制作。

因为人手制作,质素参差不一,甚至会有不少异体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狱体下线之后,一直受到爱好本地视觉文化的人士关注,甚至以众筹方式筹募资金,制作电脑字库。

希望以另一种方式保留这种「香港专属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走在中环、尖沙嘴和旺角等闹市街道,

不时会见到访港旅客在路牌前合照,掀起路牌打卡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牌对于游客的吸引力,既在街道本身的代表性。

也跟街道名字背后蕴藏的多种意义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处可见的路牌,

确实能够塑造人们对城市的视觉印象和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路牌采用怎样的字体设计,始终以实用及安全先行。

再说句不好听的,有着传统书法味道的「文悦古典明朝体」,跟香港城市的形象和需要又有多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sundaymingpao

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像内地城市的路牌打卡潮这样。

搞什么文艺气息,香港有香港的美。

硬套只会乱套。

希望不要变成「来回地狱又折返人间」的笑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