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决战》、《大转折》、《开国大典》等以空前的规模,史诗般的恢宏气度,把人们带进历史的氛围之后,在时间上紧紧衔接三大战役的《决战之后》出现了。观众们看到这些或颓废,或顽抗,或嚣张的国民党战犯作为主角登场时,不由得为之一滞。

他们的溃败、被俘,思想上还保持着敌意,铁与火的战场,转换成了人心的战场,表现这种特殊的斗争,同样意味深长。这部电影背后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古月被围观

《开国大典》上映后火遍全国,李前宽夫妇本来打算要拍姊妹篇《开国元勋》。在电影界跟风热潮的推动下,在建党70周年活动的影响下,一大批反映毛泽东的主旋律影片纷纷上马。

当时,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古月变得炙手可热,一时间片约不断。夫妻俩一商量,干脆接受西影厂的邀请,执导电影《决战之后》。这样一来,古月在本片中的戏份就大大减少。

前文讲过,长影编剧当年带着《开国大典》找到西影厂合拍时,居然被副厂长拒之门外,一时间成了业界笑谈。这一次,西影厂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要钱给钱,要力出力。

到了五月初,影片基本接近尾声。为了放松一下演员情绪,西影厂领导邀请几位主演到北京丰台饭店聚餐。巧合的是,当天丰台区政府召开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也在这里集体用餐。

据当事人回忆:当天,古月特意卸了妆,穿了一件咖啡色衣服。为了不引人注目,他很老练的跟挤在一行人中间,同伴们也很配合地帮着遮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古月身形魁梧,个子又高,尤其是他酷似毛主席的神韵。刚一走进大厅,就被人们所注视。不少人都看呆了,情不自禁地放下碗筷。

当时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主席来了!”哗啦一声,大家全都站起来了。

掌声、喊声四起,人们激动地朝着古月聚拢而来。

古月多次经历这种场面,他很礼貌地向大家招手、点头,一边继续朝前走。

然而,代表们还是围住了他,争前恐后地跟他握手、问好。甚至有人说:“主席,给我们大家讲讲话吧”。古月连连摆手:请叫我古月同志,大家对我这样热情,我是沾了主席的光。大家更加热情地鼓起掌来,又是合影,又是要他讲话。

古月不好推辞,他整理好表情,即兴为大家表演了一段:同志们好,你们辛苦了!话音刚落,下面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二、儿子演父亲

在电视剧《亮剑》当中,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人被安排到军事学院深造。李云龙带头起哄,质疑邱清泉的理论课程,结果引发了全班大论战。

这一经典桥段,正是致敬了李前宽、肖桂云夫妇的《决战之后》。在这部电影中,国民党第16军少将师长黄剑夫成了军事学院的教官,他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击败,俘虏他的正是我军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杨勇。

在电影《决战之后》中,杨勇作为我军杰出的将领,并没有像李云龙那样“调皮捣蛋”,反而带头向黄剑夫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场上消灭敌人,或者俘虏敌人,让其放下武器投降,这是胜利的体现。但是,想要让失败者在头脑中也“放弃武器”,谈何容易?这帮国民党高层,不是蒋校长的门生故吏,就是有效忠“委座”的历史。

如果他们被我们强大的情怀和宽大的政策感召,战胜了自我,成为自觉醒悟的“胜利者”时,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历史功勋,得到充分深刻的具体体现。

为了塑造好这一角色,导演李前宽特意请来了杨将军的二儿子杨冀平扮演他的父亲。

在几个兄弟当中,杨冀平酷肖乃父,又有二十多年的带兵经验,杨将军生前也认为冀平是个领兵打仗的好将才。可是,想要演好自己的父亲,也并不容易。为此,杨冀平还专程登门请教了著名导演谢添。在谢导演的进行指导下,杨冀平在“淮海战役”和“军事学院”的两场戏都完成的非常出色。

三、采访功德林

《决战之后》大部分都是在监狱中戏,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为了剧情需要,剧组采访了一些当年的国民党在押战犯。剧组找到了当年功德林看守所所长姚云,晚年的姚所长已经记不清当年的往事了。

姚所长的儿子提供了一句话:“我们家就住家功德林,所里要为战犯改善生活,结果那些战犯连杀猪都不会,闹得猪满院跑,都追到我们家里来了”。

这一幕,就被导演安置在影片当中。昔日的国民党高官,围追堵截一头猪的好戏,营造出喜剧正演的“反色彩喜剧效果”。

国民党战犯在辛辛苦苦搬煤,一抬头居然看到几个日本战犯优哉游哉地打羽毛球。曾经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六十四军中将刘镇湘,抡起拳头就朝日本战犯脸上砸去,双方立刻展开一场混战。

有人把消息告诉了杜聿明,杜聿明边扫地边问:“弟兄们吃亏了没有”。那气度,那风采,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抗击侵略的战场。那位国民党军官立正:“报告杜长官,在这场中日大战中,我部大获全胜”。这一生动的细节,同样来自战犯们的讲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杜聿明在影片中提到了淮海战役,居然是:我的全军覆没,缩短了民族苦难的历程。短短一句话,不是纠结于个人的成败得失,战场的得失利钝,也不是俯首下心的屈服,而是对真理的皈依,对民族和历史、人民的尊重。

其实,何止一个杜聿明,宋希濂的“宣布投降”,陈长捷的“彻底交代”,张淦的“失魂落魄”,无不显示真理改造灵魂的威力。

白羽点评:翻遍二十四史,对于不肯就范的战俘和死硬到底的征地,除了杀戮还是杀戮,统治者满手血痕。历史到了《决战会后》,才第一次以“刀下留人”,“脱胎换骨”的方式结束。这是只有共产党人才能完成的伟大征服,这种征服又是来自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气魄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