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如果我是程兵本人,看了这后12集,估计得掐人中。
改编没问题,乱编就不太好了。
上一篇分析了《三大队》的前12集剧情,以二王犯案为开端,境外追凶为阶段性结尾。原著一部分内容存在魔改,总体逻辑上仍算通顺。剧情节奏合理,2集推动一个新进展。
通过前面12集的铺垫,后面的12集才是真正的“戏肉“。
然而,也是这后半截,竟然充满了知音文学风。
从13集开始,“消失的大勇”与“追凶的三大队”在国内的角力正式开启。
原著中程兵从未向任何人讲述追凶的全过程(侦办此案的警察除外),这就给予了编剧很大的创作空间。SO,原三大队的弟兄们一起上阵的画风便出现了。
当独角戏变成群像戏,原著中的职业也无法使用,根据前情里从察邦获得的信息,程兵一行人改头换面成了“玉器商人”,辅助道具更是上档次的紫罗兰玻璃种。
一行6人,事是办了点事,更多的是其他。
程队真的很忙,比他自己一个人办案都要忙。分析案情、制定计划、cos玉石买家是主业,还要帮着处理成员家庭事务、替石头擦屁股、开烧烤摊赚钱这些副业。特别点名石头,长期头脑发热,一下子就废掉1w2的办案经费。
当然,编剧为了让这个钱亏得合理,用他引出了张淑巧。
13.-15三集,像极了三大队老同事快乐团建。而“消失的大勇”以及和他相关的线索,加起来最多20分钟。
看到这里,突然感觉“消失的大勇”这个悍匪的水平已然接近罪犯天花板级别了。
果然,人物一多,就得注水。
幸好,揭城警方没有“闲着”,一个连人带车沉尸河底的死者出现,案情渐渐有了眉目。其余兄弟们也种种个人原因退出行动,对了,石头还因祸得福,找到了女朋友。
but,他谈恋爱这些桥段,跟破案有什么必然联系…………
再回顾原著里的程兵追凶路线,目标明确,执行力超强,从监狱里就已经开始实施计划。出狱后,更是没有耽搁。他选择的职业是快递员、夜间司机、空调售后这种类型居多,能最大程度接触到最多的人群和线索,这是从他从警十几年的丰富经验总结后得出的靠谱方法。
西安、东北两个地方的线索,令人有一种回到正轨的激动感。
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主角又被打回原点。七叔去世了、女儿跟他绝交、替七叔儿子还债、到夜总会看场、暴打官二代…………一件比一件离谱。
不说原著中没有七叔此人,事实上程兵的原单位并没有对他不闻不问。
案发时,局领导帮他向检察院求过情,出狱后局里也给他安排过工作。
为什么剧中偏要借七叔营造出一种“抱薪者冻毙于风雪中”的氛围感呢?
是为了卖惨,还是别的什么,只有编剧自己知道了。
剧中的程兵到底还想不想破案呢?
说他不想,他常常把“一根刺”挂在嘴边,付出了行动。
说他想,他又缺乏内驱力,常常需要来自外界的刺激。
看到这里感觉这个程兵只是编剧心中的程兵,与现实中意志坚定的程队,完全不是一个人。
明明12集就能讲完的故事要拍成24集,那就只能继续塞内容了,王苗苗和程兵的故事上线了。
众所周不知,还得要简单介绍一下原著。王氏兄弟在此之前无儿无女,老母亲已死。心无牵挂的人,才敢做最狠的事。
剧中给死去的王二勇安排了女儿与老母亲,程兵想通过这条线获得关于王大勇的线索。前刑警和罪犯女儿的相互救赎的故事就展开了。
程兵关心王苗苗,带她逃出传销组织,帮助她走回正道。王苗苗也懂得投桃报李,帮助老程与白眼狼女儿和解。多么感人肺腑的剧情,哪哪都好,就是对破案没有任何帮助。
原三大队的那群兄弟也没闲着,六子身边出现了疑似王大勇的痕迹,众人又密谋怎么先发制人。
萝卜开会,注定要废。
一场乌龙下来,除了再次让人感受到六子这人真的能处之外,啥也没有。
“消失的大勇”只配出现在片头中,王苗苗成为了三大队的新团宠,上演了一幕合家欢剧场。
悬疑剧最怕的就是不真实,并非观众挑剔。
到了22集,离大结局只剩2集了,王大勇必须露面了,不然没法收场。
于是程兵,又踏上了追凶路,他还和众人强调“这是最后一次了”……
仅用一集,就捉到了“消失的大勇”,平静到连打斗都省去了。
就此,追踪了快13年的犯罪嫌疑人终于落网。
回顾一下王大勇的逃亡之路,并不特殊。
和很多大案潜逃多年的嫌犯一样,谨小慎微地隐藏着自己。他们几乎都是办了假身份,生活中与人为善,结婚生子,从不轻易抛头露面,甚至照片也不敢拍。
大结局就不用提了,“消失的大勇”必须为他所作的恶付出代价。
看完整部剧后,更觉得现实中的程兵伟大。
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警察,也直面自己犯过的错误。从入狱开始便立定决心,必须要将逃犯绳之以法。他用超凡的毅力与丰富的经验,花了四年时间给这个案子写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毕,程兵更是果断地与往事作别。
拿得起放得下。是个真男人。
"请转告杨局长,三大队的任务完成了。“
听过这个故事的每一个人,都会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