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画

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 画,因 其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有助于儿童表达自身理想生命 的艺术形式。

没有一个孩子会不喜欢动画片!

然而,许多人成年之后再打开小时候疯狂痴迷的动画时,往往会觉得曾经看得津津有味的剧情“幼稚、无聊、慢节奏”。 ‍

甚至在观看某些不符合成人世界逻辑的画面时,生出一些莫名的诡异感和恐怖感。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动画平台播放《天线宝宝 》时的弹幕

此处小波每敲一次鼓,丁丁就会突然出现并靠近一些

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已不再站在"儿童的视角",当已成人视角看时,我们往往会对儿童的世界无法理解,或过度解读。

然而,动画片不是家长的,不是教师的,也不是制作者的,而是属于儿童的。 幼儿偏好的动画世界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教育者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分析幼儿青睐的一些经典动画片,我们或许可以探寻到一些有趣的共性。

简约恰当的形象设计

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角色在形象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命发育的早期, 儿童的感官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

卡通动画片《天线宝宝》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婴幼儿的喜爱, 就是因为它的画面色彩鲜明、线条简单流畅, 片中宝宝每一个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带动幼儿一起参与活动。

从左至右分别是丁丁(Tinky Winky)、迪西(Dipsy)、拉拉(Laa-Laa)和小波(Po)

《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的形象同样以简洁、可爱风格为主, 配合鲜艳的色彩和简单的背景布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猪佩奇中的部分角色与色彩风格

除了主角形象色彩鲜艳,引人注目之外,在这些动画片的世界里,随处可见的圆形、球形等简单形状同样符合婴幼儿的认知偏好。

球形的天线宝宝家园(上),小猪佩奇简约的家(下)

缓慢重复的语言情节

让我们回顾一下经典动画《花园宝宝》和《海绵宝宝》的剧集,发现所有宝宝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歌曲,同样的动作,连每一次角色出场和告别的方式都一模一样。比如天线宝宝们总会在一段剧情结束后嚷嚷着“再一次,再一次”。而之后,相同的剧情又会被重新放映一遍。

这莫非是在"水时长"?

但从幼儿视角来看,这反而是一件好事。

在生命初期,孩子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差, 无意注意的时间也很短。因此主题单一、情节简单的动画更有助于孩子理解和形成早期思维,重复的元素和情节也有助于幼儿建立稳定性和预测性。这样一次次的重复,其实加深了他们对剧情的认知,帮助他们理解情节。因此幼儿不仅不会感到厌烦,还会十分有兴致地从头再看一遍。

温柔坚定的权威角色

“儿童自身才是保持童年的一股力量,儿童不仅懂得他们和成人不同的价值所在,更关心二者之间的界限,因为这个界线意味着保证那些之于儿童非常重要的东西不会消逝。”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例如在《天线宝宝》的世界里,没有大人,没有约束,没有重复的严肃指令和教条。 唯一出现在片中的成人声音常常作为一个画外音,温柔又坚定地提示幼儿。“现在该睡觉了”、“要说再见了”……

虽然天线宝宝会根据画外音的指导做出行动,但他们同样也会表达抗拒。

比如每集结尾和大家告别时,四个天线宝宝会在说完再见之后假装消失,躲在山丘后面,又突然一下跳出来。 这个情节常常逗得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哈哈大笑。 直到画外音温柔的说“不行”,四个天线宝宝才再一次笑着向大家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经典动画拥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他们遵守了最纯粹、最本真的原则——“平视"

弯下腰,伏下身,真诚地望进幼儿的眼睛,倾听幼儿的声音,一切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观察他们眼中的世界。

教育者们也应不断思考,有没有真正做到站在儿童视角,与幼儿平视:

布置环境时问自己:这是孩子喜欢的,还是我喜欢的? 选定活动内容时问自己:这是孩子感兴趣的,还是我希望孩子感兴趣的? 开展活动时问自己:这是孩子想做的,还是我想让孩子做的?

在不断地观察、倾听、思考、对话中,我们将不断接近孩子眼中那个美好而纯真的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声明‍‍‍

本文来源公众号宜教说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赵小琳

责任编辑:林美妮

优妈育儿堂

增长更多育儿知识

长按识别进入小程序

三连一下,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