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国际舆论中,关于“培育钻石侵蚀天然钻石市场”的说法是很“流行”的。这种说法背后的原因很多:对天然钻石需求下跌的担忧、对既得利益的维护,以及人类对“天然”和“稀有”的依赖感等等。

都很正常。

不过也有相当多的从业者认为,培育钻石存在的真正意义,是给钻石消费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从而有助于扩大整个钻石市场的体量。尤其当培育和天然之间的价格差放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原本有购买钻石欲望但预算不足的消费者,就可以获得自己喜欢的钻石产品了。

至于对天然钻石市场的侵蚀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目前这样的初级发展阶段。

我们熟悉的分析师保罗·金尼斯基(Paul Zimnisky)昨天发布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针对培育钻石对市场增量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金尼斯基以销售价值(或“市场价值”)为基础进行核算,认为2026年将会有60%的培育钻石“对天然钻石市场产生竞争关系”。换言之,他认为2026年售出的培育钻石中,40%是有利于市场增长的。

“(对于钻石市场而言)如果没有培育钻石的话,这些销售额是不存在的。”

当然,如他在文中所说,这个预测的前提,是钻石市场并非“零和市场”,即:每销售一颗培育钻石,不意味着会少卖一颗天然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到,金尼斯基预计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珠宝零售总额可以达到180亿美元,其中70亿美元属于“增量市场”。

从2016年到2026年,培育钻石对增量市场的贡献度在不断放大。

金尼斯基坚持一点:消费者对于天然钻石珠宝的看法和对培育钻石珠宝的看法是不同的。尤其当培育钻石的价格不断下探后,当消费者知道一颗培育钻的售价是同等级天然钻的30%或20%时,这种理念上的差异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除了价格趋势引起的市场理念变化之外,对于培育钻石行业内部来说,科技的进化速度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文章认为,头部生产商会继续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以产生更好的经济效应(包括工业领域)。与此同时,这也会给新进入者制造一定的壁垒,从而让头部生产商具备更大的定价权。有意思的是,金尼斯基以中国的磨料磨具生产商为例,用“少数几家大型工厂供应了全球80%-90%的产品”的表述来支撑上述有关“定价权”的观点。回到消费市场上来。时尚类珠宝的多样性也许更适合培育钻石的未来发展。在天然钻石无法满足的一些领域,比如客户需要特殊的颜色、特殊的形状时,培育钻石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金尼斯基的估测,从市场价值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培育钻石的占比仅为20%左右。对于一个“产量每两年翻一倍的行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积极的数据。“也许一部分的原因是,现在的培育钻石零售市场依然以美国为核心,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看,金尼斯基的这篇文章比较倾向于“两类钻石共存互补”,属于相对柔和的观点。

但这不等于所有人都同意他,比如在推特(即“X”)上就有人质疑(如上图):你凭什么说培育钻石不会进一步吃掉天然钻的份额呢?我们在美国的中低端市场已经看到了这个现象。你有什么与之相对的数据吗?

金尼斯基的回答是: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宁愿购买天然宝石的……另外,请注意我说的那些数字是价值(而不是销量)。

世界很大,人很多,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表达的自由。在我们日常收到的消息中,很多人依旧坚称“培育钻石是假钻石”,很多人依旧认为“需要吃掉对方才能活下来”。

商业世界里其实没有太多的情怀,更多的是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以及对失去金钱和权力的恐惧。尤其是后者,能让人失去所谓的理智和包容性。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依旧坚持两派要减少冲突、和谐发展。并且,培育钻石对全球钻石零售市场带来的增量效果确实是存在的,这对于钻石行业而言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人们会看到,“整个蛋糕在变大”。(原文:“The total pie is growing.”)

(资料来源:钻石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