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知道吧,当你蹑手蹑脚地进屋,和妈妈聊天时,我都一直听着呢!只是我一声不吭,装作睡着了的样子……”

“您非常忙碌,所以并不怎么管我。但每当您在家时,我们都小心翼翼的,您说什么我做什么,生怕惹您生气……”

“您非常喜欢逗妹妹玩,结局总是她边哭边叫'臭爸爸'……”

这是衍盛资产CEO李达上小学的大女儿,亲笔写给他的一封信。

去年春天,李达从一家主观私募上任深圳量化私募总经理,诸事繁多的他,经常飞奔于深圳、北京两地,长时间的异地工作和出差,也让他对女儿的陪伴“缺失”心生遗憾。

同在基金圈,去年我与李达有过几次“隔空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9月,我参加了建信基金策略会,把几张现场照发他,“看有没有熟人?”,他说很多都不认识了,当看到一位熟悉的投资部总经理时,他回复:“哈哈,梁总熟悉,桃花依然笑春风……”

毫不避讳地说,他是我认识的圈内为数不多敢于表达自我,袒露内心世界的机构投资人,在“达白话”近期发布的数篇“年度长文”的字里行间,我能读出一名理工科学霸少为人知的“真性情”一面。

几天前,李达在个人公众号写了篇《2023:熵增下的黑白灰》,他对2023年进行了全方位的复盘,在这个习惯于“缺少表达、模糊表达、未尽表达”的基金圈,我从头到尾读完了整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他自己的话说,2023年这篇2万字的长文,相比去年2.5万字已经少了很多了,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多人看不进去这么长的文字里。

现在,我摘取几处有意思的文字和段落,分享给对对这个世界充满挚爱和真情以对的人。

1、女儿写给“臭爸爸”的一封信

“最后,用让我热泪盈眶的女儿的文字来收尾吧,这是2023,最浓郁的爱。无论世界如何熵增,我的世界都不会只有黑白灰,因为,有爱。”

这是李达2万字长文最后一部分,却是我认为全文的点睛之笔。

前边19000多字的内心独白,都不足上小学五年级女儿的“视角”,她眼中的私募老总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个存在?

身为中年人,在我们颠簸流离的人间游走中,唯有亲人的“爱”与“被爱”,才是投资人最心底的真。

以下为李达女儿“突突”的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与疾病撕斗的2023年

“当身体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是人类最容易感到无助的时候。”

回首2023年,李达用很大篇幅写了他与新冠后遗症的爱恨情仇,他也好,还是身边的朋友也有,过去一年,都遭受过一段很艰难的日子。

忙碌、疲惫与身体折磨,都让一个自我要求甚高的投资人,不得不暂缓下手中的事情,思考工作和人生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前,我受邀参加了一场创业者论坛,做了一场30分钟的演讲,在“涉过中年危机的海”章节中,我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疾病”,李达的反思是——进步如果不能建立在生理体征变好的基础之上,那构建再高的楼宇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三体人为了生存可以破釜沉舟不顾一切。所以“信心缺失”,很多时候也是整体上人类健康状态下降的直接反馈。

3、80后,一代人的“幸与不幸”

李达属于85后,身上也有一代80后烙印和标签。

TOB2硕士毕业后,他先后供职于建信基金和拾贝投资,去年被委以重任,成为知名量化私募CE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70后的上一代人,李达常常自嘲80后的“生不逢时”。

初到这家量化私募,李达面对的很多同事是90后、95后,甚至00后,相比更年轻的一代人,李达也有了很多代际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慌乱的时代,85后的李达有过迷失,也有困惑,但更多的时候,他仍是积极乐观的。

“不过话说回来,我并不觉得80后是不幸的;相反会觉得很幸运,因为我们能够有幸见证周期,我们有幸见证着一切时代的变化。”李达说。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他也有自己的“困惑”——无论你怎么坦诚,在下属面前,都可能被理解为画饼、PUA、洗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达这篇2万字的长文,是一种“痛快”的表达,面对自己、面对家人、面对同事,也面对所有关心他的朋友和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