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军队入侵中印边境领土,我国军队即时展开自卫反击,这场战争被印度方面称之为中印瓦弄之战。

此战爆发时,两国军队实力悬殊过大,印度没有丝毫胜算。

我方本打算与印度和平商谈,不再徒增两方伤亡,周总理甚至亲赴印度寻求和平解决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印度虽然处于绝对的劣势,盲目自信,尼赫鲁甚至扬言要战斗到底,仍旧不愿意和谈。

在印度的坚持下战事再起,结果印度完败,这场战争成为了印度史上的耻辱。

印度挑起战争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何不愿接受和谈?

只为自卫,被迫应战

其实中印边境的领土争端,都源于英国的一场殖民统治。

印度作为一个曾经的被殖民国家,多少年来始终只能成为英国的傀儡,完全无法决定自身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殖民印度时期,曾经与西藏势力划分一条“麦克马洪线”,将我国部分领土划入到印度国土面积内。

对于非法划分的这条“麦克马洪线”,我国政府并不认可,但印度却因收获到实在的好处,对于这条“麦克马洪线”相当维护。

为了争夺边境领土,印度多次中印边境线挑起战火。

直到1962年,印度军方集结军队,越过两国边境线,进入我国境内挑起事端。

为了维护祖国与人民的安全,我国新疆、西藏边防部队在边境做出自卫反击战。

我军为了守护领土安全,而印度为了侵略领土,双方都抱着必胜的信念。

奈何两国之间军事实力相差太过巨大,印度节节败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之所以选择迎战,原本就是为了自卫反击,并不是入侵印度扩张国土。

因此将印度赶出我国领土,并且将其位于边境线上的多个捎点一一拔除后,我军向印度提出免战,两国合谈解决此次战事。

战败的寿礼

其实在任何人看来,我国提出的和谈要求,都是给了印度一个台阶。

若是印度对自己的军事实力有一定了解,顺着台阶走下来接受和谈,此事不必闹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但可惜,印度总统尼赫鲁心中有着盲目自信,此次战败后,印度方面不仅没有自我检讨,甚至将此战失败的原因全数推到我国解放军的身上。

尼赫鲁诬陷我军偷袭,趁其不备这才侥幸赢得此战胜利。

自大的尼赫鲁认为,只要印度军方严阵以待,接下来再次战斗必定会大挫我国军威,他们的侵略目的必定可以达成。

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尼赫鲁面前煽风点火,鼓动印度再战,用尽手段阻止印度接受和平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肯尼迪向印度政府承诺,提供资金以及武器方面的援助,在肯尼迪的鼓动下,尼赫鲁信心倍增,不断往战场增兵,11月中旬,边境印度士兵达到5万人之多。

尼赫鲁的亲信考尔中将,为了在11月14日总统生日当天,献上自己的贺礼,不顾军队实际情况,提前对我国发动攻击,而作战地点就选在了易守难攻的瓦弄。

自取其辱

我军130师师长董占林到达现场亲自勘察敌情,董占林认为瓦弄一带不适合迂回包抄,印度军方早已严阵以待,我军贸然正面突击,必定会带来不小的伤亡。

随后董占林发现,某处高地并没有印度士兵驻守。

此处若是被对方率先占领,对于解放军反击战十分不利,但若是我方占领,则可轻松突破对方防御。

我军占领高地后,印度方面向着高地发起冲击。

在冲击的过程中,印度军队的弱势暴露无遗,首先是士兵体力不支,在几轮冲击过后体力便消耗殆尽。

其次是印度军方弹药与武器不相匹配,没有强大的武器支持,印度兵败毫无悬念。

经过几天对峙过后,印度军方士气萎靡,我军决定主动发起进攻。

印度军队看似牢固的防守,在我国军队的进攻下显得不堪一击,没多久印度军方就成为了一盘散沙。

考尔中将丢下士兵趁乱逃走,向尼赫鲁求援,表示希望向美国申请加入战斗,此举遭到了尼赫鲁的拒绝。

凭借印度军队的实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失败仿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国解放军以强大的实力,成功收复瓦弄。

印度在此次战斗中,损兵折将丢盔弃甲,印度军方11旅4名旅长,一人被击毙两人被俘,步兵连中1200名士兵被击毙,同时我军缴获敌方武器火药无数。

当初拒绝和谈执意发起战斗,结果就是印度军方元气大伤,这场战争成为了印度史上的耻辱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