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有27个军陆续入朝参战,兵力最多时有19个军。在这些作战序列中,有广为人知的“万岁军”38军,有“旋风纵队”40军,有鏖战上甘岭的15军、12军,个个威名赫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第12军,前身是王近山领导的中原野战军6纵,在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是一支敢于亮剑的铁血部队。朝鲜战争中,12军隶属3兵团,也是兵团精锐,在上甘岭战役中接管15军防线,参战25天,歼敌12万人,打出了志愿军的威名。

当时,12军下辖三个师,即31、34、35师,军长曾绍山,政委李震。1955年,曾绍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他麾下两位将领日后比他成就还高,副军长成了正国级领导人,师长晋升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绍山

军长曾绍山:55年授中将,曾任辽宁省委书记

1914年,曾绍山出生大别山深处的安徽金寨县的一个贫苦百姓家庭。因为家里条件实在太苦,曾少山只读了三年小学就被迫辍学,回家帮父母种地去了。

1929年,农民运动的浪潮席卷大别山,15岁的曾绍山也加入其中,成了农民军的一员。同年商南起义爆发,他带着同村的5个小伙伴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刚参加红军时,曾绍山只是一个小小的传令兵。但他人小鬼大,作战勇敢,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此后,他跟随红四方面军挺进川陕,又参加了长征,立下无数战功。

曾绍山的军旅生涯,与开国上将陈锡联联系最为紧密。抗战全面打响后,曾绍山被编入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任参谋长,协助团长陈锡联取得了夜袭阳明堡机场的胜利,取得129师抗战第一大捷。

抗战胜利后,陈锡联在担任晋冀鲁豫解放军3纵司令员,曾绍山任副司令兼参谋长,是陈锡联的副手。两人紧密合作,从太行山打到中原战场,千里跃进大别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任3兵团司令员,不过他没有参加抗美援朝,由副司令王近山率部入朝。3兵团下辖3个军,曾绍山担任12军军长,后升任3兵团副司令员。

1953年,曾绍山回归祖国,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在中南海的见面中,毛主席鼓励他:“你们在朝鲜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1955年全军大授衔,曾绍山作为副兵团级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9年,曾绍山被安排到沈阳军区任副司令员,后又升任军区政委,与司令员陈锡联成了搭档。此后,曾绍山长期在东北工作,还担任过辽宁省委第一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德生

副军长李德生: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后官至正国级

朝鲜战争时,志愿军第12军有两位副军长。副军长肖永银,后接任曾绍山任12军军长,1955年授少将,最高职务是大军区副司令,曾在南京军区、成都军区、武汉军区工作过。而另一位副军长李德生成就非凡,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是国家的正国级领导人。

李德生是河南新县人,14岁参加红军,一开始也只是一个传令兵。长征途中,他因为讲了真话,一度被开除党籍,班长也干不成了。

李德生与曾绍山一样,也与陈锡联交情不浅。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是他的好朋友、时任红10师师长的陈锡联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振作,才让他放下了包袱,继续投身革命。

抗战时期,李德生也在769团,曾绍山当参谋长时,他还是个小小的通信排长。不过李德生成长的速度很快,从排长一步步晋升为30团团长。马坊战斗中,他率领82名敢死队员冲进日军据点,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打出赫赫威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在王近山领导的6纵当旅长,与尤太忠、肖有银并称6纵“三剑客”。抗美援朝时,李德生是12军副军长,率领部队鏖战上甘岭,是前线的第一指挥官。

1960年,李德生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升任12军军长,成为继王近山、曾绍山、肖永银之后,12军的第四任军长。1967年,李德生率部入驻安徽,稳定了安徽局势,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

1969年,李德生迎来了高光时刻,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军委委员,次年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1973年,在毛主席在的极力推荐下,李德生当选政治局常委、并担任中央副主席。八大军区对调时,李德生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5年,李德生主动辞去中央职务,展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太忠

师长尤太忠:后任广州军区司令,授上将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12军下辖三个师,尤太忠是第34师师长。

尤太忠是河南光山人,13岁参加红军,15岁入党。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时,他还是个年仅17岁的小战士,因为身患疟疾倒在了草地上。战友们看他活不成了,就把他抬到路边,准备让他自生自灭。

这时,红31军政委詹才芳正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他对战士们说:“别把他丢下,他是扛机枪的好手,就让他拽着我的马尾巴走吧。”

就这样,尤太忠拉着詹才芳战马的尾巴走出了草地。时隔多年之后,尤太忠仍对此事记忆犹新,感激地说:“是老首长救了我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尤太忠在6纵16旅当旅长,是王近山麾下的一只猛虎,16旅攻打榆林时,首次攻城失利,纵队政委杜义德打来电话,激将尤太忠:“老尤啊,你不是打仗很厉害嘛!怎么打了半天也打不下来?”

尤太忠涨红了脸,挂断电话后立马奔赴前线,亲自指挥作战。16旅的将士们看旅长到来,顿时士气高涨,攻破了榆林城防。不过在这场战斗中,尤太忠被敌人打伤了右腿,旅长负伤,这在解放战争中并不多见。

尤太忠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记忆力惊人。抗美援朝时,夫人王雪晨到前线看他,专门考他朝鲜地图上的地名。尤太忠不看地图,却精准地说出夫人问到的十几个地名,无一差错。王雪晨很惊讶,殊不知尤太忠笨鸟先飞,早已将朝鲜上千个地名烂熟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朝鲜归来后,尤太忠升任12军副军长,后改任27军副军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

尤太忠长期在邓小平麾下效力,与老首长感情深厚。1974年初邓小平复出,从江西回北京,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尤太忠专门驱车几十公里前来看望。邓小平有些惊讶,问他:“你怎么敢来?”尤太忠回答:“您永远是我的老政委!”

1982年,尤太忠接替吴克华任广州军区司令员,6年后晋升上将。当时12军第二任军长曾绍山已经离休,没有赶上这次授衔,尤太忠也因此超过老首长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