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百年开新局。2023年中国反腐败斗争持续向深度广度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反腐败斗争如何开展?二十届中央纪委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做出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源头治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吴建雄教授应《中国日报》之约就2024年中国反腐败斗争展望撰文,对强化专项整治、严查"蝇贪蚁腐"、深化源头治理提出见解。2024年1月10日,在《中国日报》重磅刊出。
文章指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重要方法和抓手。专项整治要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粮食购销等行业的腐败,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紧紧抓住查办案件不放松,持续强化高压震慑。推进重点领域反腐败,要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紧盯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坚决惩治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查处腐败能力,善于从异常现象背后发现隐藏的腐败问题,盯住不放、深入核查,深挖线索、顺藤摸瓜,扩大战果,深挖彻查窝案串案,严肃查处重大典型案件,查处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用好用足查办案件成果,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把严厉惩治、规范权力和教育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党性教育,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 
文章指出,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是反腐败取信于民的必然要求。相比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蝇贪蚁腐”,更为深恶痛绝。基层“微腐败”完全可能成为“大祸害”,其损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已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毒瘤”。要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焦点,向基层一线延伸反腐败职能,推动反腐败重心下移,把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惩处力度,打通反腐“最后一公里”梗阻,让反腐压力传导到最基层,增强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信赖。严肃查处基层干部雁过拔毛、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克扣侵占、优亲厚友等腐败行为,开展扶贫、民生等领域腐败行为的专项治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效和变化。深挖村居、社区、乡镇涉黑腐败和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坚决清除包庇、纵容和助长黑恶势力坐大成势、干预和阻挠案件调查处理的腐败分子,严肃查处“村霸”、“乡匪”、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文章指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既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原则,又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难点。只有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才能遏制和压缩“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空间,铲除不正之风和腐败滋长蔓延的土壤。但是实践中也客观存在民营企业为了正当利益不得不行贿等情形。这就要求执纪执法机关注意把握政策,惩罚行贿犯罪的同时要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减少刑事追究对企业的附带损害。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紧盯工程、金融、国企、扶贫、教育医疗、生态环保、食药安全等领域的“围猎”行为,对涉嫌行贿犯罪且属于长期行贿、巨额行贿、多头多次行贿等情形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具有犯罪情节轻微、初犯偶犯、主动投案、积极配合调查、积极退赃、重大立功表现等从轻、减轻情节的,可依法提出从宽处罚建议或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探索建立综合运用移送审查起诉、具结悔过、批评教育等多种方式对行贿行为精准分类作出处置。同时,探索建立行贿人员数据库,为精准有效处置行贿人员提供数据支撑。以实现打击行贿违法犯罪与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文章认为,2024年中国反腐败工作的总体方向就是“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总体要求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领域,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坚持把腐败的重灾区、反腐败的薄弱点,作为攻坚战的突破点、持久战的着力点。哪里没有突破就向哪里发力,哪里是重点难点就在哪里用劲,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努力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来源:三不一体研究